| 回應 : 0 | |||||||
(原文發表於2025年10月30日)
何泽慧,中国杰出核物理学家,两弹元勋钱三强夫人,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为两弹研制提供专业数据支持。 她被美国称为比核弹还要厉害的中国女人。 为了挽救饱受侵略的祖国,她拒绝诺奖也要坚守中国国籍的科研人身份。 她学习军工导弹专业,有人说女人学不好物理,可她却和丈夫一起在废墟上建立起中国近代物理研究院。 还有人说,她本可以依靠何氏家族衣食无忧,可她偏要吃尽苦头,全力托起国家原子能研究的起点。 1914年,她出生于苏州赫赫有名的何氏家族,著名4A级景区网师园就是她的家族捐献给国家的。 她的外婆谢长达创办了振华女校,学校重视物理和英语教育,她就在这所学校学习。 18岁那年考上清华大学物理系,师从我国物理学宗师叶企孙,学校排名第二的同学名叫钱三强。 当时很多人认为女生学不好物理,劝她转系。她犟劲上来了,男生能学好,女生为什么不能,最后以全班第一毕业。 从清华毕业后,她发现所掌握的知识并不能够振救风雨飘摇的中国。于是在1938年去德国留学,学习军工导弹类的专业,可实验弹道学从不招收外国学生,更不招女生。 她一次次找到系主任柯兰茨教授,他曾经在中国南京担任过军工署顾问。她问教授:您亲眼看到我的祖国是如何被侵略的,现在您怎么忍心阻止我学习呢?最终,她被破例录取。 在德国的时候,接到钱三强求婚信。后来他们在巴黎结婚,证婚人是居里夫人。 婚后,他们一起做实验,在实验室里熬过了无数个通宵,终于发现了铀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 消息一出来,国际物理学界都炸了,说他们打开了核物理的新窗口。诺贝尔奖的橄榄枝也伸了过来,可他们提了个条件,要她加入外国国籍,她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那天晚上,在实验室的一盏小灯下,他们做出决定:回国。他们要把这身本事用在自己的国家。 1948年回国后,才知道国内的条件有多苦,不要提什么物理研究院,国内就连个像样的仪器都没有。他们骑着自行车跑遍北京的旧货市场、废品站,把别人眼里的破烂往回捡,旧五金、废电子元件、生锈的零件,捡回来洗干净修一修,居然也凑出了实验设备。 没有图纸,就自己趴在桌上画,没有车床就动手造简易的。 有人笑话他们像收破烂的,她不在乎,只要能让中国有自己的核物理研究,别说捡破烂,再难的事也干。 1959年,中苏矛盾激化,一夜之间苏联专家全撤走,还带走了所有图纸和数据。他们进行技术全封锁,两弹研制一下子没有了方向。 领导找到她,说暴风实验数据就靠她。那时候条件更差,实验室漏风,冬天冻得手都握不住笔。可要在短时间内采集10万组数据,她带着团队连轴转,吃住在实验室,困了就趴在桌上眯一会儿,饿了就啃口干粮。 有人问她,怕不怕搞不出来?她说怕就不做了。她心里憋着一股劲,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凭什么做不到? 后来她研究出了原子弹的点火中子源,破解了氢弹研制的数据漏洞。就是要争这口气,让世界看看中国科学家不靠别人也能搞出自己的原子弹氢弹。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蘑菇云在戈壁滩升起的时候,她正在实验室里整理数据,听到消息的那一刻,她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后来氢弹爆炸,用时2年8个月,创造了世界奇迹,也成功打破了西方世界的核威慑。 再后来,她又领导建立了中子物理研究室。当她90岁还在上班时,有人劝她年纪大了该歇着了,她却说,只要脑子还清楚,就还能做研究。 她把家里的祖宅苏州网师园捐给了国家,有人说那值上亿呢。可她觉得房子是死的,国家发展是有活力的,把它捐出去能为国家做更多的事。 有人问她值得吗?她觉得太值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