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恬淡以處世
精彩和傳奇的人生
曹其真
前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主席及
全國政協常委
2015年7月27日

在退下澳門立法會主席位置後,我開始用中文書寫博文的生涯。而我也從幾十年閱讀英文書籍的習慣,轉變到閱讀中文書本。而在我閱讀的中文書本中,極大部分的書籍是佛學或是由佛門大師撰寫的。

 

在諸多佛門大師的著作中,我最喜歡的是讀聖嚴法師的著作和有關解讀弘一法師人生智慧的著作。因為無論從聖嚴大師的著作或是有關解讀弘一法師的人生智慧的著作中,我都能學到大量做人的道理。也是通過那些書籍的閱讀,令我深切的感悟到,如果我們真的要成為一個擁有高尚品質和過上幸福快樂生活的人的話,我們首先必須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擁有【智慧】的人。

 

在沒有接觸佛學和佛門大師的著作以前,我不懂什麼是人生的【智慧】。因此在我漫長的人生路上,我常常將【智慧】和【聰明】的概念混淆在一起。而且我一直錯誤的認為聰明的人就是擁有智慧的人。

 

但是自從閱讀了與佛學有關的書籍後,我漸漸的明白了【智慧】和【聰明】完全是兩回事。因為我知道了,當我們用【智慧】來形容一個人時,我們指的是那個人在人生中,通過自身後天的努力,並把他逐漸認識到的,和長年積累下來的,正確的待人處世方式融會貫通地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的人。因此【智慧】並不是人與生俱來的。而當我們用【聰明】來形容一個人時,是指這個人在出生時就頭腦靈活和領悟能力強。因此【聰明】是人與生俱來的天賦。

 

在我們的周圍,我們不難發現,智慧的人未必一定是天資聰明過人的人,但是由於他們擁有正確的處世方法,也懂得待人接物的道理,因此他們在“做人”方面有他們獨到一面之處,並且一定是得道多助,並受人歡迎和敬重的人。因此他們幾乎都是事業有成,並都是擁有幸福快樂生活的人。而天資聰明而沒有智慧的人,當然也可能獲得成功。但是在他們的人生中,因為他們缺少“放下”、“寬容”、“忍辱”和“淡泊名利”等等的智慧,因此即使他們在事業上獲得成功、並且在社會上也擁有地位和名譽,但是他們的人生很可能還是不幸福和不快樂的。

 

不久前我去逛書店。當看到放在書店的書架上的一本,由宋默撰寫的詮釋弘一法師人生智慧的,《人生沒什么不可放下》書時,我將書翻開,並閱讀了前言。這篇前言令我感到受益匪淺,特別是前言的最後一段文字更令我感悟良多,因此我將這本書買了下來。

 

前言的最後一段文字說:

 

【我們常說,不是我想有這麼多的煩惱,只是人生有太多的牽掛和無奈。其實,人生沒有什麼不可以放下的,小到鄰里之間的糾紛,大到生死,你放下也好,不放下也好,其結局並沒有什麼改變。不同的是,放下的人,收獲了一份輕鬆和快樂,而放不下的人,只能一輩子背著包袱過日子,不得快樂】。這篇前言又一次令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在人生中懂得【放下】的重要。

 

其實在中學時代時,我對李叔同先生的大名已有深刻的印象。因為在我讀高中的有一次語文課堂上,語文老師張珍懷先生吟誦了一遍提到了由李叔同填詞的歌曲《送別》。記得在張老師吟誦歌詞的那一刻,我被這首優美和浪漫的歌詞深深的感動了。從此李叔同先生的這個名字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了。一直到今天為止,只要有人提起《送別》這首曲的歌詞時,它還是能令我特別的感動。《送別》的全文如下: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由於在我唸高中的時代裡,社會上弘揚唯物主義,因此在課堂上,老師們對牽涉宗教的一切都不會提及。也因此我根本不知道原來李叔同在39歲時在杭州虎跑寺剃度為僧,取名演音,號弘一。在最近5年中我讀了很多佛學書籍,而且因為特別喜歡弘一法師提倡的人生智慧。所以才發現原來弘一法師就是大名鼎鼎,集詩詞、音樂、繪畫、戲劇於一生的藝術大師李叔同。

 

當我發現李叔同即是弘一法師時,我內心的震驚可說是極為巨大的。因為我對他在盛年時,毅然拋棄名利場而遁入空門這個事實感到無法理解。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上網查找李叔同剃度為僧的原因。但是網上除了李叔同的生平外,還有很多條網友上傳對李叔同先生真正出家的原因感到不解的貼子。在貼子上有網友發問有誰知道李叔同出家的原因。但是在網上沒有任何人能給出正確的答案。因此在網上,我並沒有獲得任何我想得到的結論。

 

在宋默撰寫的詮釋弘一法師人生智慧的,《人生沒什么不可放下》的前言的啟發下,我覺得我似乎對弘一法師為什麼在人生最輝煌的年歲,願意拋棄他所擁有的一切榮華富貴,選擇遁入空門並甘願過一領衲衣、一根藜扙的苦行僧生活的原因有所領悟。因為我相信李叔同先生之所以遁入空門,並非是厭世,更不是逃避,而是因為他只有放下家庭和塵世的一切後,才能達到他要追求一種更高、更理想的方式,以教化自己和世人的理想。

 

但是僅管如此,他放下家庭和塵世的一切,對我這個非常留戀塵世的凡人來說,還是覺得難以理解。因為對我來說,為了達到自己追求的目標,我可以放棄自己擁有的名譽和地位。但是為了追求理想,而放棄家庭、世間的愛情和親情是我難以想像並無法做到的事情。我相信由於絕大部分的塵世凡人和我都有同感,因此在網上我也看到某些文章對於李叔同,為了達到修行的最高境界而拋子離妻的行為表示不理解和不認同。其中有些文章,更指責他是一個寡情薄義的人。

 

不過,我雖無法理解弘一法師出家時的想法和做法。但我認同他曾說過的一段話。他說:“有很多人猜測我出家的原因,而且爭議頗多。我並不想去昭告天下我為何出家,因為每個人做事,有每個人的原則、興趣、方式、方法和對事物的理解,這些本就永遠不會相同,就是說了他人也不會理解,所以乾脆不說,慢慢他人就會淡忘的。”

 

對於他說的【因為每個人做事,有每個人的原則、興趣、方式、方法和對事物的理解】這句話,我深表贊同。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也越來越覺得我們只要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對的,並且我們的行為不對他人造成傷害的話,就不必顧忌別人的看法和想法。因為人生短苦,我們要為自己而活,而不是為他人而活。

 

在網上,雖然我對沒有找到我想找的,李叔同真正剃度為僧的原因有些遺憾。但是我卻在無意中發現了一條有關弘一大師遁入空門後,在戒律修持上取得巨大成就的消息。

 

那條消息指:

 

【李叔同出家後,發願精研戒律,並且嚴格依照戒律修持,虔誠程度近乎苦行僧。他初修净土宗,後来又修律宗。律宗向以戒律森嚴著名,一舉一動,都有規律,嚴肅認真之極,被稱為佛門中最難修的一宗。弘一法師為弘揚律宗,曾立下以下四誓:

 

一,放下萬緣,一心繫佛,寧堕地獄,不作寺院主持;

 

二,戒除一切虛文縟節,在簡易而普遍的方式下,令法音宣流,不開大法,不作法師;

 

三,拒絶一切名利的供養與沽求,度行雲流水生涯,粗茶淡飯,一衣一袖,鞠躬盡瘁,誓成佛道;

 

四,為僧界現狀,誓志創立風範,令人恭敬三寶,老實念佛,精嚴戒律,以戒為師。】

 

網上的消息又指,經過20多年精誠莊嚴的自律苦修,弘一法師使傳統斷絕數百年的律宗得以復興,佛門門稱弘一為“重興南山律宗第11代祖師”。

 

當然,對我來說,上述佛學上所提及的【淨土宗】、【律宗】等佛門宗派可說一無所知。但是我對弘一大師立下的四誓中的第三誓“拒絕一切名利的供養與沽求,度行雲流水生涯,粗茶淡飯,一衣一袖,鞠躬盡瘁,誓成佛道”卻十分欽佩。因為在我的人生中,我覺得人間最難以做到的是拒絶一切名利的供養與沽求。

 

網上資料又稱,弘一大師自從出家後的確一直緊守誓言。他的僧侶生活完全可用甘淡泊、守枯寂來形容。為此我對這位大師的尊敬更加加深了。因為對我來說,要做到一生遵守諾言、不受世俗影響的人是,需要擁有特別堅毅的內心世界。我一直追求的人生是堅守自己的諾言,並成為一個內心世界強大的人。

 

由於我對有關弘一法師的一切都特別的關注。因此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網上弘一法師的24句名言。由於弘一法師名言中的有些,不像聖嚴法師的智慧語那麼易懂。所以我將它們從網上摘錄並將它們粘貼在我的文檔上了。而為了讀懂它們,在每當我有空時,我會經常將文檔打開,並細細地琢磨其中意思。在多次閱讀後,我現在已基本明白了它們的意思。而且每讀一遍後,我都更能體會到它們每一句都是為人處世的硬道理。當然這些硬道理,對我在待人接物方面,都是莫大的啟發和幫助。

 

現在我將列舉如下,它們是:

 

1)、意粗性燥一事無成,心平氣和千祥駢集。

 

2)、以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3)、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

 

4)、對失意人莫談得意事,處得意日莫忘失意時。

 

5)、行欲徐而穩立欲定而恭,坐欲端而正聲欲低而和。

 

6)、只是心不放肆便無過差,只是心不怠忽便無逸志。

 

7)、居處必先精勤乃能聞暇,凡事務求停妥然後逍遙。

 

8)、凡為外所勝者皆內不足,凡為邪所奪者皆正不是。

 

9)、緩事宜急幹敏則有功,急事宜緩辦忙則多錯。

 

10)、善用威者不輕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11)、天欲禍人先以微福驕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禍警之。

 

12)、緩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禍。

 

13)、臨事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想。

 

14)、事當快意處須轉,言到快意時須祝。

 

15)、處逆境心需用開拓法,處順境心要用收斂法。

 

16)、金無赤金,人無完人,天然的寶石總帶斑點,只有人造的才會潔白無暇。

 

17)、不近人情舉足盡是危機;不體物情一生俱成夢境。

 

18)、任難任之事要有力而無氣;處難處之人要有知而無言。

 

19)、以冰霜之操自勵則品日清高,以穹隆之量容人則德日廣大。

 

20)、自責之外無勝人之處,自強之外無上人之術。

 

21)、總拿自己的優點與別人的缺點比較,越比越會感覺不順眼,越不順眼越會感覺上火。

 

22)、隱忍別人的缺點。

 

23)、以切磋之誼取友則學問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則道風日遠。

 

24)、多以自己之長善補別人之短,多看別人的長處,越看越會順眼,越處越會融洽。

 

在結束本文的這一刻時,我已將那本《人生沒什么不可放下》讀完了。盡管我在此刻,還是不能明白,究竟是為什麼他要棄家離子,遁入空門。但是我覺得無論從哪一個角度看集音樂、戲劇、美術、詩詞、書法、教育和哲學於一身的李叔同,或是潛心修行、精研律學、弘揚佛法、普度眾生的法師弘一的一生,都是精彩和傳奇的,也是令人羨慕的。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