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恬淡以處世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曹其真
前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主席及
全國政協常委
2015年8月15日

(原文發表於2014119)

 

日前,我曾在網上閱讀過一本由暢銷作家水淼所著的《20幾歲要懂得的人情世故》中的第一至第五章。我很喜歡這本書,可惜的是在網上只能讀到書中的前五章。讀完網上這本書的五章連載後,我覺得作者寫的對象雖然是20幾歲的年輕人,但是這本書的內容絕對是適合任何年齡的人士閱讀的。由於我非常喜愛書中的內容,所以我在閱讀時,已把那五章文字中,我最喜愛的部分抄錄並保存在我的文檔中了。

 

今天我將由上述書籍中摘錄的部分語句,從頭到尾地再次閱讀了一遍。其實在一般情況下,我並不是太喜歡在網上閱讀長篇文章的。但是我還沒有正式開始閱讀這本書時,已經被這本書的簡介吸引住了。我現將此簡介引述如下:

 

【一個人不管有多聰明,多能幹,背景條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那麼他最終的結局肯定是失敗。很多人之所以一輩子都碌碌無為,是因為他活了一輩子都沒有弄明白該怎樣去做人做事。

 

我們生活在一個現實的社會。一些人和事,你無法改變的時候,就需要改變自己,努力讓自己適應這個社會。如果不想處處碰壁,你就必須懂得一些人情世故,掌握一些交際禮儀和溝通技巧,適時宜地「來事」,靈活地處世。

 

這本書並不是教你違心、虛偽、奸詐地迎合別人,鑽空子,佔便宜,而是告訴年輕人在處世方面,在善良、真誠、寬容的基礎上,做事掌握分寸,謹言慎行,禮行天下,智慧靈活地待人接物。如果能做到這些,我們會少很多煩惱,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必定會有所説明!】

 

我非常同意上述的簡介,特別是那句,【我們生活在一個現實的社會,一些人和事,你無法改變的時候,就需要改變自己,努力讓自己適應這個社會】說得太對了。我們每個生活在一個現實社會中的人都不是孤立的,我們必須在社會上求生存。但是我們要求生存,就必須融入社會並成為社會中的一份子。而所謂融入社會,其實就是我們每個人,必須和各式各樣的由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會階層、不同生活習慣、不同教育水平和不同家庭環境組成的人相處和交往。由於人與人之間存在著那些差異,所以當我們面對各式各樣不同的人並要和他們相交相處時,我們不能只憑藉自己的個性、情感、思維和喜好,去處理各種事情和人際關係。而是要在不影響大原則的情況下,用圓融、變通和令別人能接受的處世方式來處理人和事。

 

在上述的這本《20幾歲要懂得的人情世故》中,作者水淼在書中通過大量的生活事例,教導青年們如何改變自己、令自己適應並融入社會。更要學習和掌握正確處理人際關係的【人情世故】。在作者觀點的啟發下,我得出了【如果我們不懂人情世故,就無法掌握交際禮儀和溝通技巧、不靈活並不考慮他人的感受處世的話,我們不可能建立良好的人際網絡,那麼即使我們是世界上最聰明、最能幹的人,我們在這個現實社會中也可能不會是真正受人歡迎和成功的人。】的結論。

 

在這一刻,我對那些,在我的一生中遇到的我認為非常成功的人士的為人態度和他們處世的方法,在心中作了一個評估。我發現所有的成功人士,都在為人處世方面有他們獨到之處的。其實,那些在我心目中非常成功的人,並非全部都是天資特別聰明的人。不過他們都有一張特別良好的人際關係網,而他們之所以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因為,他們為人謙和、樂觀、堅定、低調、寬容和他們雖有性格但絕不急躁。他們不會因為與別人身份、地位有異而自命不凡並瞧不起人。他們會善待、尊重他們遇見的每一個人,他們更不會和別人的價值觀或對問題的看法和存在差異而不禮貌待人。由於他們在任何時候都貼近社會、貼近群體,所以令他們在任何時候都是那麽富有親和力,並獲得人們的喜愛和擁護。而他們良好的人際關係,在他們人生的道路上,令他們時時刻刻獲得強大的支持力量,更造就了他們的成功。他們在我的心目中,就是佛學裡指的智慧的人。

 

在我沒有接觸佛學前,我對聰明和智慧原來是兩回事並不明白的。但是自從讀了佛學書籍和佛門大師的文章後,我明白了聰明和智慧原來並非是同一回事。我同時也明白了,我們可以是一個天資非常聰明的人,但是我們可能是一個缺乏智慧的人。相反地說,我們可以是一個智慧的人,但是卻並非是一個天資特別聰明的人。當然我相信,在這個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一個天資聰明的人。不過我們是否聰明,取決於天賦,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事實。不過我們是否智慧,卻是取決於我們後天練就的修養和心理素質、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是非觀。上面我強調後天練就的意思,就是指我們的修養、心理素質、人生觀、價值觀和是非觀,都不是先天生就的,而是在我們的人生中,受信仰、學習、環境和經驗積累的影響而逐步形成的。所以說我們是否智慧,完全是取決於我們自身的努力和後天的培養。

 

不過我覺得,雖說我們智慧與否取決於我們自身的努力,和後天的培養。但是我們要成為一個真正智慧的人,卻不是容易做到的。因為智慧首先是要我們學會【放下】與生俱來的人生三毒【貪欲、憎恨、愚癡。】,並讓我們能輕鬆愉快地活在當下。但是我覺得要真正做到【放下】並活在當下說起來很容易,真正要做到的話卻是非常不易的。因為貪、嗔、癡三毒,讓人永不滿足,讓人產生惡意,和讓人產生錯誤的認知。而錯誤的認知又令人不斷地增加貪欲和憎恨。人的一生就是因為在放不下名譽,金錢,地位和愛恨等等,而活在痛苦和壓抑之中的。自從我接觸佛學和閱讀佛學大師的著作後,我充分認識到,我們生就聰明固然好,但是智慧對人卻是更重要的。因為只有擁有智慧的人,才能真正活得輕鬆、幸福和快樂的。

 

最近,我常常回憶自己的一生往事。其實在我大學畢業前,雖說已是一個成年人,但是內心還是一個很幼稚的大孩子。由於當時的社會大環境相對簡單、純樸,而我讀大學、甚至畢業後的工作分配都由政府一手包辦,所以在我成長的期間,我對自己的人生路應該如何走不用想,也根本不用擔憂。但是離開內地來港正式定居後,我告別了一切都有國家、父母安排的生活。這樣巨大的改變,令我感到無所適從。特別是在1965年秋到1968年秋的三年時間中,我感到我的生活像是一隻不知走向的、斷了線的隨風飄揚的風箏,我不知道、也不敢想,我的下一刻會掉在哪裡,更不知道我應在哪裡安家。那三年可說是我人生中最失落和迷惘的三年。

 

到了澳門工作以後,儘管當時我的心中並不喜歡澳門,但是我總算是有了離開內地後的首份穩定的工作和獲得了終於能養活自己的機會。雖然當時我還是不知道在人生道路上等待我的將是什麼?更無法計劃和預見我的人生將是什麼?但是我的直覺告訴我,不管等待著我的是什麼,我是必須把我的工作做得最好。也是正式在澳門定居後,我才逐漸從失落和迷惘中走了出來,也開始對自己的未來有所憧憬。我憧憬自己有朝一日,在事業上取得輝煌的成就,在生活上富裕不憂,和在感情世界上得到滿足。

 

但是當我走上社會後,我感到現實社會並非是和我青少年時代所想像的社會是一樣的。在社會上處理人際關係也遠比在我年輕時,處理和長輩及小朋友之間的相處之道要複雜得多。在漫長的歲月中,我曾經為應該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而傷過腦筋,也受過打擊。但是在過程中,我逐漸體會到人際關係的好壞是直接影響我的成敗最重要的因素。我也逐漸明白了,雖然我們不可能改變世界,但是在不違反道德原則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從而令自己融入社會和人群。在過去幾十年的生活實踐中,我從一個完全不懂人情世故的青年人,逐漸地、慢慢地認識到人情世故的重要性。雖然說直到今天,我還不能說我是一個非常懂得人情世故的人。但是我覺得【人情世故】是一門我們每個人必須學會和掌握的學問。不過,我認為在學習【人情世故】這門學問時,我們必須把握好分寸,因為雖說為人處世不能不世故,但是也不能是太世故的。因為太世故的人,是會喪失真實本性的。

 

今天每當我回首往事時,我常常感嘆歲月流駛的快速和人生匆匆。而我也在不知不覺中,步入了老年。今天,我雖然自覺尚未完全達到年輕時憧憬【在事業上取得輝煌的成就,在生活上富裕不憂,和在感情世界上得到滿足】的目標,但是我還是要感恩上蒼,讓我在事業上略有小成,並在生活上無憂無慮。

 

在回首往事的同時,我越來越覺得生命的短促和有限。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明白,不論你擁有多少名譽、地位、金錢和多麼豐富的情感生活,我們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要面臨死亡這個問題。也正因為此,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在年輕時,制定我們人生追求的目標的重要性。因為我們每個人在人生道路上,會面臨十有八、九不如意的境況,所以我們如果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那麼當我們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我們的內心是不可能產生克服這些困難和挫折的動力。正如上述,在我的人生中,我也曾遇到不少挫折和困難,但是相信由於我爭取事業有成、生活富裕的決心一直是非常堅定的,因此我所遭受到的那些挫折和困難也都是隨之而迎刃而解。

 

不過在我步入老年,並自覺事業略有所成、生活相對富裕後,我腦中常常出現,應該如何處理我努力工作和辛勤積累的成果和財富。當然我明白富有與否是相對的,我也並非是一個特別富有的人。但是我認為在安排自己老年所需後,多餘的財富應該如何處理是值得我考慮的。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我認識到世界上有很多人,在一生中千方百計地斂財,有的為了錢財而更做出違反法律和道德的事情,最後走上了一條不歸路。這些人一生都被一個【貪】字所累,真的是既可憐也不值得的。其實這些人根本不明白【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道理,也不懂財富並非是我們每個人最終追求的目標。也正因為我越來越感到【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道理的正確,因此我下定決心,要將自己積累的財富回饋社會,並堅定地走好以20年從善為目標的人生道路。

 

如果每個人的人生的平均只有三萬天,那麼我知道,我剩下的日子僅只三、兩仟天了。為此我對生命中的每一分和每一秒鐘,都格外地珍惜。也為此我必須將一切自己想做、該做和能做的事情做好。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