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恬淡以處世
「佛學」就是「人學」
曹其真
前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主席及
全國政協常委
2015年8月20日

(原文發表於20141011)

 

大約在三年多前,在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了佛門大師聖嚴的著作。從此我愛上了他的著作,也開始對佛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三年多點的時間很快過去了,現在我已養成習慣,只要我有空閒的時間,就會閱讀佛學的書籍或上網搜查和佛學有關的資料。

 

大約兩年前,在網上讀到著名物理學家、北大教授黄念祖說的:【佛教是宗教而超宗教,是哲學而超哲學,是科學而超科學的。】;孫中山先生說的:【佛學乃哲學之母,研究佛學,可補科學之偏。】;南懷瑾先生說的:【「佛學」就是「人學」】,和他在《如何修證佛法》中寫的“你把佛學通了,把佛的教導印在你的腦子裡,溶化在你的血液中,然後,你的行為,你的一舉一動,你做出來的事情,都符合佛的教導,做到這樣,可能差不多了。”後,在我內心對學習佛學的決心更堅定了。

 

對我這個在過去超過40年的長時期,除了看中文報章外,基本沒有讀過一本中文書籍的人來說,我閱讀中文的水平比以前是大大降低了的。在讀我本來就不熟悉佛學書籍時,就會感到更困難。所以往往在看完一本有關佛學的書或一篇文章後,我總會有似懂非懂的感覺,對此我會感到很煩惱。我除了嫌自己笨外,也有時會產生放棄學習佛學的想法。

 

正在那段時間,我讀到了一篇文章(不記得是哪一位作家所寫),那篇文章中作家所說的話卻是令我受益匪淺。他說在閱讀時,我們對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往往不能完全理解,而且也會碰到不認識文章中一些文字的情況,但他認為儘管這可能對我們讀懂文章造成一些障礙,但是我們還是要堅持閱讀下去,甚至跳過不識的字。我們在讀完一段後,重覆再多讀幾遍,我們會發現我們對作者的意思會慢慢地、自然地有所了解。

 

其實我在學習英語時,我的老師要求我堅持閱讀,而且在遇到不識的字時,她是不准我查字典的,她要求我在閱讀時將一些不識的字跳過去。她說讀多了,自然會知道這個陌生的字,在不同的句子中代表什麼意思的。受了這位作家的啟示,和想起老師的教導,我在閱讀佛學書籍時,在似懂非懂的情況下,會依他們所說的那樣,繼續地、堅持地讀下去。我發現他們是對的。譬如,我在開始時對佛學裡的有些詞彙,如“住”、“空”、“相”等都是無法理解的。但是讀多很多遍以後,我發現自己好像已經開始慢慢地能明白它們的意思了。

 

在《智慧的人生》一文中,我描述了我為自己對【禪】究意是什麼意思一直未能明白而感到很苦惱。在很多時候,我越是苦惱、越是著急的時候,我對描述什麽是【禪】的文章,會有越讀越糊塗的感覺。但是,我是一個不願輕易服輸的人,因此,我不斷尋找和閱讀有關禪學和禪修的文章。直到有一天讀到淨慧法師所提倡的【生活禪】時,我內心好像開始對【禪】有了一些認識。為此,我對淨慧法師不但心存感恩,而且對他提倡的【生活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最近閱讀了很多有關淨慧法師的文章和由他著作的有關【生活禪】的書籍。

 

其實淨慧大師的文章每一篇都特別精彩,我根本無法盡錄。在此我將淨慧法師於20111112日於辛卯年老祖寺冬季禪七開示中的,我特別喜愛的《珍惜因緣,直面挑戰》中的兩段文字摘錄如下:

 

【我們在做每一件事的時候,都要時刻想到他人,這是最基本的道德修養。佛門的修養是無私無畏的大境界,是一種大格局,自私自利的人連最基本的修養都沒有,更難以達到佛門無私無畏的修行要求。我們要把自己的心量打開,不僅想到自己,更要想到他人。凡事都要有限度,過量的需求不但不利於身心健康,更會在冥冥中減損自己的福報。折福就會多災多病,折福就會折壽,要想自己健康長壽,就要從奉獻中培福修慧】;

 

【生活禪的宗旨就是“覺悟人生、奉獻人生”,在覺悟人生中優化自身素質,在奉獻人生中和諧自他關係。這些都不是空洞的口號,都是可以實際操作的指導思想,是修生活禪的實際內涵。】

 

在網上讀淨慧法師生平時,我讀到了淨慧法師曾在內地反右運動中,被錯劃為右派分子,並帶著右派分子的帽子,生活了長達15年之久。這段文字令我內心感到非常的震驚。反右運動時,因為我還是一個未成年的中學生,因此未參與這場運動。但是在這場反右運動中,有為數不少的比我年長的親友們被劃成了右派。所以我知道,當時在社會上右派分子,是受到他人極度的歧視和唾棄的。記得有一位在我心目中非常好的趙元濟老師被劃成右派後,我內心感到極度的不安和憤怒。因為當時雖然社會發達程度遠不及現在,但社會風氣和民風卻十分好。當時的教育是以愛國、愛民的德育為主。因此絕大多數的青少年都懷有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一切的理想和抱負。而當時,由於我還是相當單純和幼稚。所以在我的心目中,世界上只存在兩種人,那就是【好人】和【壞人】。而當我獲悉在我心目中佔有崇高位置的好老師,突然變成了一個被衆人唾棄的【壞人】,我的內心除了不能相信和難以接受外,還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憤怒感。所以也為了這件事引起了我內心對【好人】和【壞人】的定義,產生了極度的迷惑和懷疑。

 

寫到這一刻,我想起了日前在北京時和一些年輕人聊天的情況。那天和我聊天的青年都是非常優秀的青年,他們都很愛國,也擁有為國、為民奉獻的精神和願望。但是從他們向我反映的情況中,我體會到在我們年輕一代中有一部分青年,甚至包括來自貧窮和相對落後的農村青年的心目中,覺得他們學了知識後,如果要到貧窮和落後的農村或基層工作,是意味著他們從此失去了“上游”和“發展”的機會。因此那些青年希望能留在城市中謀求生機。

 

當然在今天城鄉差距頗大的情況下,我能理解每個人都想留在發達城市繼續學習或工作的想法。因為我明白只要是人,都會嚮往自己的生活越過越富裕,並脫離貧困生活。我也能接受只要是人,都會有人往高處走的想法。但是我不能認同在條件差的農村工作的人,就等於喪失了“上游”和“發展”的機會。因為在我看來,一個人能否“上游”和“發展”並不完全取决於環境。一個人是否能“上游”和“發展”最主要的還是取决於我們自身的競爭力。我主觀認為,有能力、有學問、既肯吃苦又肯努力上進的人,不論在什麽環境中都是能脫穎而出的。

 

那場談話對我來說是受益匪淺的,但同時也令我感到很困惑。我想如果年輕的一代,也包括來自貧窮和落後的農村的青年,在受了良好的教育後,都不願意回到貧窮和落後的農村居住和工作的話,那麼貧窮落後的農村和發達城市之間的差距將會越拉越大。這顯然會對整個國家的均衡發展不利。而且我認為興國興邦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如果人人都不想到生活條件艱苦、落後的地方工作,那麼興國興邦的責任豈非無人肩負?這和我年輕時,每個青年都爭著去最艱苦的地方工作的情況真是太不相同了。在那一刻,我感嘆時代的變化……

 

和青年人分手後,我不禁想起了大約在五年前,我有幸遇到一位負責我國載有宇航員的人造衛星的將軍。這位將軍的年齡不比我大很多。在一次午宴中,我問他有沒有後悔去那麼艱苦的地方工作。他不加思索地回答說,他來自貧窮的農村,如果中國沒有解放,他這個放牛娃是不可能讀書的,當然是更不可能受到高等教育的。因此他認為他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國家和老百姓賜予他的,所以他到國家和人民最需要他的地方去,是一點都不會覺得委屈和後悔的。那位將軍在說那番話時,語氣中充滿對國家和人民對他栽培的感恩之情令我非常的感動。

 

正如我上面說的那樣,在我讀到淨慧法師人生最好的接近40歲時,被打成右派,而且右派帽子一帶就長達15年的那一刻,我內心震驚之程度是無法形容的。因為當時凡是被劃成右派分子的人,在眾人眼中都是遭人唾棄的“壞人”。相信如果我經歷這樣的遭遇,我一定會志氣盡失,和有生不如死的感覺,亦會怨恨世界對我的不公,並從內心產生仇視社會和人類的情緒。但令我敬佩的是,儘管淨慧法師在生命最輝煌的年華中,遭受到如此巨大的人生挫折,但他還是竭力提倡和推廣【生活禪】。他的心中非但沒有仇恨,並一直以包容、奉獻、惜福、惜緣的情懷面對人生。

 

最近我在網上又讀到了一篇名為《淨慧長老的晚年感言》,這篇文章也令我深受感動。現將其中的幾段文字引述如下:

 

【我很幸運地出生在一個非常貧困的家庭,一歲半被賣入尼庵,換了一擔谷子,養活了一家人。那麼小就能為家庭作出貢獻,我感到非常高興。】;

 

【在我的人生遭遇中,儘管這樣的經歷(被劃成右派分子)只有一次,回想起來,卻讓我受用無窮。沒有這些經歷,就不知道人生的痛苦有多少;沒有這些經歷,就不知道失去自由有多痛苦。那時我已經快40歲了,我的信仰很堅定,知道這一切都是暫時的,一切法無常,痛苦也是無常的,儘管“右派”帽子戴了15年,但在整個人生的歷程當中還是很短暫的一段歲月。】;

 

【也正是這段生活,磨練了自己的性格,使身心變得越來越調柔,越來越堅強。】;

 

【像這樣的苦,十天半月都說不完。我講這些經歷,是想告訴人們今天這一切都來之不易。我們要十分地珍惜,萬分地珍惜,惜福惜緣。】;

 

【這幾天我們圍繞無常的話題講了很多內容,請各位不要僅從消極方面去理解無常。實際上,無常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正因為“無常”,萬物才會有新陳代謝,才會有前途無量的發展。如果一切事物都是凝固不變的,天地萬物就沒有希望了。舊的事物永遠存在,新的事物就無法出現;世界全是老人,老人都不讓路,新人就無法產生,世界又怎麼能容納得下那麼多老人?“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換舊人”;“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無常”是一種積極的、發展的、欣欣向榮的規律,無常就是發展,就是運動,就是變化,就是不斷地升華。如果萬物都沒有變化,時序就沒有春、夏、秋、冬,事物就沒有生、住、異、滅,世界就沒有成、住、壞、空,人也沒有生、老、病、死,那是違反事物發展規律的想法。無常就是舊的事物一定會消亡,新的事物一定會產生。新陳代謝、生滅變化,這是天地萬物生生不息的規律。這種本來如是的規律,就是佛教講的緣起性空的道理。】;

 

【我一生沒有得到別的東西,只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生活”。生活如同大地,我們沒有一時一刻脫離大地。一切事情成由它,敗也由它。禪在生活中修行,算是真正找到了修行的切入點。找到了“生活”,我才感覺到這80年沒有空過。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以包容的心和諧自他;以分享的心回報社會,以結緣的心成就事業。】

 

淨慧大師已經離開人世,但是他的豁達的胸懷,和他的智慧卻永遠留在了這個世上。相信他提倡的【生活禪】,會綿綿不絕地流傳下去,並繼續不斷地教導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後人。我也相信,我也一定會努力學習淨慧大師提倡的【生活禪】,並把這一生人做好的。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