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恬淡以處世
智慧的人生
曹其真
前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主席及
全國政協常委
2015年8月25日

(原文發表於2014922)

 

月前從北京開完會回來,一下飛機便打開手機準備給一位想約見我的朋友發條微信,告訴他我已回來了,所以他想什麼時候約見我就給我來電。但是我發現微信無法登入。在情急之下,我連續在微信的登錄字樣上按了很多次。但是我的心裡越著急,就越是登入不了。到最後,手機屏幕上跳出一句:“操作太頻繁,請稍後再試”的字樣。我這人一向心急,所以過了一個小時後又再試,但是屏幕上還是跳出這句話。當然最後我只能用普通的信息通知那位朋友,我已回來了。那晚臨睡前,我還是心有不甘,所以又嘗試登入微信,但是連續試了多次後,還是沒有能成功,後來,我是在很不愉快的心情下進入夢鄉的。

 

第二天醒來後,我再次試圖登入微信,但是仍然還是沒能成功,糟糕的是當我第三次登入時,屏幕上跳出了手機軟件損壞的字樣。這以後手機就死機了。幸好我早就準備了一個後備手機,而且在後備手機上輸入了原來手機上大部分的資料。否則的話,不但我會因為不能使用手機,而感到十分的不便,並且也會因為手機中的資料丟失而感到煩惱。但是當我用後備的手機準備登入微信時,還是不能登入。這令我感到非常的煩惱。

 

那天早晨由於我沒有什麼太重要的事要辦,所以我去了手機維修服務中心。但是維修中心說,我的一機雙卡手機是在大陸購買的,所以他們不作維修。為此,我只能再買了一個一機雙卡的手機作後備用。其實,因為我長期穿梭於港澳兩地,所以為方便工作和家事,我在未用智能手機年代,就開始用一機兩卡的手機,手機裡一直分別是香港和澳門兩卡。而在過去的十幾年裡,我的電話都是從來不關機的。事關大概在十幾年前,有一次我在歐洲公幹期間,有一天半夜我收到父親的一個電話,他說他身體很不舒服,但是他的家庭醫生已經下班,而他除了家庭醫生醫務所的電話外,並無醫生的其它號碼。由於父親知道我和醫生的夫婦是朋友,因此他請我打電話去通知醫生出診到他寓所。在那一次事件中,我體會到父親年事漸高,身體也因此而常常會出現一些病。由於我平時因為工作太忙,所以不可能經常伴隨在側,但是我想,我至少要讓他在任何時間都隨時能找到我,因此從那天開始,我的手機24小時都是保持開機狀態的。

 

那天因為購買了一部新的手機,所以在回家後,我立刻著手把手機上的資料轉移到新買的備用手機上。這些工作雖然不難做,但也真的把我折騰得夠嗆,我的內心也由此感到非常的煩躁。在那一刻,我想我們年輕時,在生活中雖然沒有電視機、沒有冷氣機、沒有煤氣爐、沒有電腦、沒有電話。但我們的生活,也還是過得蠻不錯的。這讓我體會到,科技的發達雖然給我們帶來了不少的方便,但是也同時把人寵壞了。其實我用手機也只不過是最近20年的事情,不過想不到的是,現在每當出了門口發現忘掉帶手機或手機操作不靈的時候,心中總是會覺得煩躁和不安,好像離開手機就無法活了似的。再環顧我的周圍,自從智能手機面世後,無論男女老少,在公衆場合都埋頭玩弄手中的電話。也因此人與人之間的說話和思想交流都大不如前了。我有時會想在20年後,科技的發展會將我們的生活改變成什麼樣子。說真的,我真的想像不出……

 

那天在完成備用手機資料的輸入後,感到心中還是心煩氣躁的。因此外出找朋友聊天和聚會。回家後,本來是想執筆寫博文。但是在電腦前坐了很久,卻沒有能够寫出一個字。因此,最後索性放下手中小蒙恬的筆,沒有目的地在網上瀏覽。

 

在網上瀏覽時,我突然想起,大約三年前,我開始接觸佛學後,弟弟其鋒經常向我問及什麼是【禪】的意思。其實以前我雖常常看到【禪】這個字,也聽過很多人修禪,特別是知道喬布斯曾去印度【修禪】,但是卻不知道什麼是【禪】和【修禪】的意思。而每當我上網查閱什麼是禪時,總是不得要領。所以我每次都會給弟弟一些似是而非的答案。譬如,我記得有一次我告訴弟弟,我在網上查到“坐也禪、行也禪,一舉手、一抬腿、吃飯睡覺都是禪時”,弟弟說聽不懂。其實別說他聽不懂,連我自己都不懂這是什麼意思。當然後來弟弟干脆不再追問我了,但是我心中還是非常想把究竟什麼是【禪】和【修禪】弄明白。因此,那天反正我寫不成博文,我在google搜尋器上打了一個【禪】字,網上即時彈出了很多有關的答案,其中一條淨慧法師的名字吸引了我的眼球。

 

我想起了大約在兩年多前,在網上看到由淨慧法師撰寫的多篇解釋什麼是【禪】的文章。當時雖然我沒有完全理解淨慧法師的那些文章的意思。但是我還是把他的文章從網上摘錄下來,並粘貼在我的文檔上了。不過由於我要閱讀的文章實在太多,所以我並沒有將它們重新閱讀。那天我趁機將淨慧法師的文章一一地重讀了一遍。可能是因為我在過去三年時間內讀了很多佛學方面的書籍,已經積累了一定的佛學知識。因此這次在將文章重新閱讀時,突然覺得對【禪】,特別是淨慧法師提倡的以「覺悟人生、奉獻人生」為宗旨,並主張「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的【生活禪】,有了一些以前從來沒有感到過的新的認知。

 

以下是我摘錄淨慧法師在《禪在當下》一文中對【禪】作出的解釋:

【禪這個字,從字面來講,它已經不是漢文禪字的本意,因為它是從梵文音譯過來,然後又加以簡化。在印度,禪的生活、禪的修習是很普遍的。印度這個社會,在古代就是哲人輩出的一個國家,就是善於冥想、善於思考的一個民族。佛陀出世之前,禪境的修習已經流傳了幾千年。佛陀也是在修習印度傳統的禪定之後,才覺悟成佛。所以,傳統的禪法,大體上有兩個分類,一是叫共世間禪,一個是叫不共世間禪。

 

所謂共世間禪,是除了佛教以外的那些修行的團體,也共同地來修,所謂“四禪八定”。佛教把“四禪八定”定位為有漏禪,或者叫世間禪。所謂有漏禪,就是說修習這種禪定的禪者,一切都是從一個很具體的目標出發。比如說,想健康、想長壽、想內心的清涼與快樂,想得到比世間任何快樂的事都快樂的那種精神境界,……

 

從佛教的角度來講,一切的快樂,一切的感受,它都是不穩定的,都是無常的。你有一種很具體的追求,你一定就會有一種非常強烈的失落感。像這樣的一種修行方法,佛教認為不究竟,是有漏。有漏的意思就是說,你還在無常生滅的這個規律的支配下,你一切都要順著無常生滅的規律,使你的內心不斷地產生高興或者不高興,產生苦的感受或者樂的感受。佛教認為“有受皆苦”。那麼佛教禪定的修學實踐,也修四禪八定,他就是指導的理念或者叫見地不同,他沒有懷著一種希求的心去修習禪定,一切都是從一個無所求的精神境界來修習禪定。既然一切無追求,苦樂的感受就不會干擾我們內心的清涼與自在,就不會落於苦樂、生滅、無常、……這樣的一些分別執著。雖然也同樣受到“一切法無常”這個規律的支配,但是他是順應著這個規律。

 

我們人生的不自在,人生的種種痛苦,都是想要不受因果的規律、緣生法的規律來支配與影響。實際上,那是不可能的。因為這個世界上,不是一個人能夠主宰一切,也不是一個集體能夠主宰一切。即使大至一個國家,要想主宰從自然到社會、從民族到國家的命運,也是不可能的。由佛教的觀點來說“眾因緣生諸法”。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的,一切事物都是彼此制約、彼此影響、彼此成就。所以在今天的世界,大家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就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地球村”,意思就是說,人類彼此互相依存的關係,越來越密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縮小。同時也意味著,如果人生不加強自我修養,我們會感到越來越不自由、不自在。

 

禪的意義就在於它提供我們一個認識問題的方法,一個處理生活中各種矛盾、各種關係的方法。所以禪的本意叫“靜慮”或者“思維修”。不管是靜慮也好,思維修也好,都是告訴我們要以一種什麼樣的心態,來認識我們個體生命和整個社會、整個人類群體生命之間的關係,我們個體生命與整個大自然的關係,我們個體生命與天地萬物之間的關係。

 

禪告訴我們在處理這些關係的時候,保持一個冷靜的態度,保持一種超然的態度,保持一種覺悟的態度。同時,禪由於它是以聖者的智慧為指導的認識問題的一種方法,由這種認識而得到的那種境界,叫做“無分別的境界”。所以說,禪也是一種精神的境界。】。

 

當我讀到【佛教認為“有受皆苦”。那麼佛教禪定的修學實踐,也修四禪八定,他就是指導的理念或者叫見地不同,他沒有懷著一種希求的心去修習禪定,一切都是從一個無所求的精神境界來修習禪定。既然一切無追求,苦樂的感受就不會干擾我們內心的清涼與自在,就不會落於苦樂、生滅、無常、……這樣的一些分別執著。】;【禪的意義就在於它提供我們一個認識問題的方法,一個處理生活中各種矛盾、各種關係的方法。所以禪是告訴我們要以一種什麼樣的心態,來認識我們個體生命和整個社會、整個人類群體生命之間的關係,我們個體生命與整個大自然的關係,我們個體生命與天地萬物之間的關係。】;【禪告訴我們在處理這些關係的時候,保持一個冷靜的態度,保持一種超然的態度,保持一種覺悟的態度。】和【所以說,禪也是一種精神的境界。】這幾句話時,我突然明白【禪】並不是一樣可捉摸的,也並非是用簡單的文字可以解釋清楚的東西。【禪】是我們處世、待人和遇到問題、矛盾、困難,和要解決問題、矛盾、困難時的一種無所求(也就是佛教強調的無住)的精神境界。而【禪修】就是要求我們從一個無所求的精神境界來修習【禪】。直到達到在我們心中對凡事都無所求的精神境界。

 

在這一刻我明白了【禪】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無時無刻和無處不在的,也因此我也明白了曾在網上查到的【坐也禪、行也禪、一舉手,一抬腿、吃飯睡覺都是禪】的真正意思。我知道了如果我們真要達到遇到任何事情和待人處世時真正無所求的精神境界的話,那麼我們必須徹底消除我們內心的執著。因為只有消除執著後,我們的心胸才會拓寬和無私。我們才能用清明、堅忍、平靜和客觀的心態去處理我們生活中的一切事情。同時也正是在這一刻,我恍然大悟,原來我為苦苦尋找的【禪】的定義而不得其解,和我為了一些生活上的小事,譬如壞了一部手機,而著急上火、心煩意亂本身就是因為我對凡事太執著的緣故。

 

我一直感恩、慶幸父母生就我是一個比較聰明的人,更常常為此而沾沾自喜。但是在這一刻我明白聰明不等於智慧。因為聰明是天賦,而智慧是要我們在生活中不斷修練和積累的。也因此在這一刻,我認識到了【禪修】對我們每一個人的重要性。儘管到目前為止,我還不知我應該如何修禪,但我要求自己一定要讓自己成為一個真正擁有智慧的人。

 

在另外一篇名為《感恩包容分享結緣——禪與現代人的生活》文章中淨慧法師說,禪是告訴我們一種人生的生活方式。而這種方式,是由:“感恩、包容、分享、結緣”八個字組成的。在過去幾年中在學佛法時,我經常會接觸到“感恩、包容、分享、結緣”這八個字。不過在那一刻,我更明白了,只有以這八個字作為為人處世的標準,才能令自己的人生真正成為智慧的人生。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