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恬淡以處世
初學佛經之感受
曹其真
前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主席及
全國政協常委
2016年4月12日

(原文發表於2012527)

 

最近因為幾乎每天讀葉曼先生的《智慧人生》,所以深受她文章的影響,對有些以前很少花時間思考的問題,開始進行思考。特別是在網上讀了她那篇《葉曼居士自學佛心路歷程》,更引起我對佛教的興趣。葉曼居士在她的文章中說,她認為學佛必讀之經書是《六祖壇經》和《楞嚴經》。因此我上網找到了這兩部經書,在尋找過程中,我偶然發現在網上有一篇由網友上傳在網上的一篇文殊法師講述的《學佛必修課程----四清淨明誨》。那一篇文章中的開頭的兩句話『我們學佛,無論目的是想獨善其身,作個自了漢;抑或是想兼善天下,實行菩薩道,自利利他;』更是深深地吸引了我,因此也將這篇文章細細地讀了一下,並將它從網上摘下,粘貼到我的文檔中,以備隨時閱讀。

 

我自大約20天前,開始閱讀葉曼居士推薦的《六祖壇經》和《楞嚴經》。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我對《六祖壇經》雖說不能完全明白,但是也還有所悟。不過在讀《楞嚴經》時卻完全有如墮入雲霧,頗有字識我,而我不識字的感覺。

 

開始時,我還以為自己國學程度差,所以經文對我來說是特別的難懂。但後來上網找到了1968年宣化上人在三藩市佛教講堂中講述的很多篇《楞嚴經淺釋》。在閱讀中發覺宣化上人所用的文字雖然易懂易明,但我對經文真正的意思仍然停留在似懂非懂的境況。這時我才恍然大悟,也明白了我讀不懂經文的原因,並非純粹是因為自己國學程度差,而更重要的是因為我從未接觸過佛教,我連佛教中最基本的東西都不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我一下子就想讀佛經,當然是不可能的。在那一刻,我知道如果我繼續這樣地讀法,只能令自己更加暈頭轉向,也不可能會有實質的收獲。為此,我決定將這兩部經文暫且放下,再次閱讀“葉曼居士自學佛心路歷程”和文殊法師“學佛必修課程---四清淨明誨”。並籍此找到讀懂經文的秘訣。

 

再次讀《葉曼居士自述學佛心路歷程》一文時,我留意到了葉曼居士書寫的《一初試禪七滋味》,和文珠法師講述的《學佛必修的課程---四清淨明誨》中的,有關佛教中“定”的說明。他說“定”是一種止息妄念,破除散亂,集中精神於一境,能啟發心智的功能,又名三昧,或三摩地,可分為“世間禪”,“出間禪”,與“出世間上上禪”等三種。我心想上述兩位智者都不約而同地提到“禪”字,應該絕非偶然。我在生活中也經常聽到“禪”“禪師”、“禪宗”等等的有關的辭彙。因此我其實早就對究竟什麼是“禪”產生了興趣。記得弟弟其鋒最近也曾問過我什麼是“禪”,我告訴他我也不知道,但我會上網去查。不過由於最近老是在“瞎忙”,所以一直沒有上網查找。這次看完兩位大師的文章後,我決定不再拖延,並馬上上網查找了相關的資料。

 

網上有關資料說“禪”是漢傳佛教術語。“禪”字本身來自梵語“禪那”。隨著漢傳佛教中禪宗的發展,形成了一個獨特的體系。資料又顯示『禪學:是佛教的一種思想,其意思是放棄用已有的知識、邏輯來解決問題。認為真正最為容易且最為有效的方法,是直接用源於自我内心的感悟來解決問題,尋回並證入自性。其理論認為,這種方法不受任何知識、任何邏輯、任何常理所束縛,是真正源自於自我(你自己),所以也是最適合解決自我(你自己)的問題的』。這個解釋是說我們應該把“禪”理解為是一種最為簡單也是最為有效的解决問題的方法。網上還有另一條解釋是『心靜無我時,能解讀無字天書妙義,然後達天人合一的狀態就是“禪”。“禪”不僅僅是一種思維方式,更是一種狀態和境界』。看了這些解釋後,我對“禪”是什麼,心裡還是一片模糊。但是我想一個人如能“讀通無字天書”是不可能是由他人“教學”所致的,那種“讀通”一定是靠自己對世界上發生的一切,出自內心的感悟,並達到相應的判斷和反應的境界。但究竟又怎樣會“讀通”呢?

 

我在網上找到怎樣才能“得禪”的解釋,網上說:『修禪並無一定之形式。所謂:「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十字街頭好參禪。」「如來於二六時中常起觀照。」只要念念覺照,當下「一念清淨一念佛,念念清淨念念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時時刻刻保任,修無修修,行無行行,修一切善而不執著所修之善。」』

 

我反反覆覆地讀了網上的上述有關解釋。不過我還是對它一知半解。但是「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和「修一切善而不執著所修之善。」這兩句話令我產生了繼續尋找“禪”是什麼的濃厚興趣。為更深一步了解“禪”的意思,我又閱讀了摘自網上的《禪宗的思想與修行》、《禪宗的成熟期》和《禪宗--公案》,《喬布斯:「禪」改變世界》《聖嚴法師的禪與悟》等文章。其中有些文章還是有令我如墮雲霧的感覺,但是《喬布斯:「禪」改變世界”》和《聖嚴法師的禪與悟》這兩篇文章卻令我茅塞頓開。

 

佛學研究網訊說:

 

【喬布斯似乎生下來就是一個“錯誤”,但是喬布斯通過“禪”找到歸宿,並借助心靈的力量頑強地改變了世界】。

 

 聖嚴法師說:

 

【禪的方法是教人:首先練習認識自我、肯定自我,然後粉碎自我,才是悟境的現前。禪的體念是引導初學者從內心轉變;放下自私、自欺、自怨、自慢等心靈枷鎖,才能海闊天空地任運飛翔。

 

禪的思想是:空靈、豁達、開闊、明朗的人間清流。

 

禪的生活是:積極、自在、簡樸、自適的安心方式。

 

禪的理念是教人:首先學著放下自私、自欺、自怨、自慢、自我枷鎖,才能海闊天空地任運飛翔。

 

禪宗的悟,或是不假階梯,一觸即悟;或是苦參實究,突然自發】。

 

自閱讀佛經起,我越來越感到佛學是一門深奧的充滿智慧和哲理的學問。它並不是我以前想像的那樣,是愚昧的、迷信的和更不是統治者用來愚民的工具。在那一刻,我對自己年輕時沒有學好國學深感後悔,也為自己沒能真正看懂經文感到遺憾。不過我想佛教既然是一門深奧的教人做人的學問,那我一定要想辦法讀通它。在那時我突然想起了葉曼居人說過的一句話,她的大概意思是說如果文言文程度很差的人讀佛經的確是會比較困難,但是只要多讀,並死記硬背,慢慢地就自然地會悟出其中的道理。因此我在《六祖壇經》和《楞嚴經》這兩部經中,挑選了較易明白的《六祖壇經》,並再次開始閱讀。我將24,978字的《六祖壇經》從頭到尾地讀了好幾遍。當然到目前為止,我還不能說對這部佛經已完全明白,但我在這本佛經中找到了令我欣喜萬分的“黄金屋”。它們是:

 

【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

 

【萬法盡在自心中,頓見真如本性】

 

【法即無頓漸,迷悟有遲疾,只此見性門,愚人不可悉】

 

【迷聞經累劫,悟在刹那間】

 

【法即一種,見有遲疾】

 

【邪來煩惱至,正來煩惱除,邪正俱不用,清淨至無餘】

 

【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

 

【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現,佛法在世間,不棄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常見自己過,與道即相當】

 

【于念念中,自見本性清淨,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內心謙下是功,外行于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輕,常行普敬。心常輕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自性虛妄不實,即自無德;為吾我自大,常輕一切故。】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親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早和睦,忍則眾惡無喧。若能鑽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苦口却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質。】

 

因為好奇和仰慕葉曼先生的智慧,所以我開始讀佛經。又因為好勝心和在不服輸性格的驅使下,我最近花了很多很多的時間讀佛經,雖然感到很困難,有時甚至產生放棄之心。但是堅持讀了多遍《六祖壇經》後,我內心的鼓舞和欣喜之情難以形容。其實上面我摘錄的只是《六祖壇經》中的極小的一部分。不過即使是這麼一小部分已令我受益匪淺。我來回來回地咀嚼上述的這些精句。我發現明白他說的話的道理並不是太難。難的是真正能按照他的意思做人。

 

這些天,我圍繞著“恩”、“義”、“讓”、“忍”和“內心謙下”、“外行於禮”想了很多。我發覺在過去幾十年中,我雖然明白“恩和義”的內涵,但是做得卻不夠好。而回顧我的一生,我慚愧地發覺,我從來不懂“讓”也不識“忍”。我常常覺得“不讓、不忍”是我性格的使然,是改不了的。但這幾天,我發覺其真正的原因還是因為“吾我不斷”和“為吾我自大”之故。當然在“吾我不斷”和“為吾我自大”的情況下,人是無法做到“讓”和“忍”和“內心謙下”、“外行於禮”的。在這一刻,我更加深切地體會佛經是教人如何做人最好的教材。因此我又開始讀《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當然經文對我這個國學基礎非常差的人來說,還是太深且難懂,但幸好,現在在網上有經文的解釋。通過讀網上對經文的解釋後,我了解到這部經文的意思是“透過心量廣大的通達智慧,而超脱世俗困苦的根本途徑”。這部經也再次讓我明白,世人的痛苦和煩惱都是來自心量不够廣大。也正如《六祖壇經》所指出的“邪來煩惱至,正來煩惱除,邪正俱不用,清淨至無餘”,只要我們心量廣大,並消除心中邪念、樹立正念。我們就不會感到煩惱了。

 

我最近一直沉浸在閱讀佛經時的快樂中。佛經中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盡的人生哲理。反省之下,我發覺自己在寫博文《我為什麽看佛經》時,根本不知道什麼是佛經。在這一刻我知道了,其實我去年讀的並不是真正的佛經。我讀的聖嚴大師的《自在語》和證嚴上人的《靜思語》,只是兩位智慧大師在深通佛經後,悟出的為人之道。我在那一刻為我的幼稚、無知感到汗顏。我也真正從心底裡感到,在這世界上,我是那麼的渺小。而且我應該要不斷“學”和“讀”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

 

佛法真的是深奧無比,但是我已下定決心,不管它有多難,我都會繼續讀下去。因為佛學知識不但教我們做人的方式,也令我們心情寧靜而舒暢、生活輕鬆而愉快。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