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恬淡以處世
人生路
曹其真
前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主席及
全國政協常委
2016年6月16日

(原文發表於20111220)

 

最近忙忙碌碌地、北京、上海、香港、澳門四地不停地跑,雖然有時覺得有些疲倦,但是因為都是沒有什麼壓力地瞎忙,所以心中一直保持著一股輕鬆的感覺。另外,因為最近經常閱讀佛經,因此在待人接物和為人處世方面深受影響和感化,自覺對人對己都比以前寬容了很多。在不知不覺中也越來越感到自己活在這個世上比以前快樂和輕鬆得多了。我現在的每一天幾乎都是在懷著舒暢、愉快和興奮的心情中度過的。日前我在完成了“中西文化”這篇文章時,腦海中就是不斷地洋溢著西洋歌劇和中國國粹京劇的旋律。我為自己在晚年能過上如此愉快、自在的生活而慶幸,也因此特別地感恩。但是在我完成“中西文化”這篇文章,而還沒來得及將它放上網的第二天,我收到一個網友的電郵,看完了她寫的其中一段的那一刻,我的心情立刻由晴轉陰,我腦海中的音樂聲和歡樂聲也全部消蹤滅跡,我心中泛起了一股悲悽難忍之情。她在來郵中寫道:

 

“我們這裡天氣比較冷了,不過今天陽光燦爛,這個雙休日我得以好好地休息了一下,感覺很好。我今天上午去看望了兩戶五保老人,他們沒有兒女,有一位彭大爺已經八十多歲了,他還好,有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伴,不過有點癡呆。兩人還能出去乞討。另外一位黃大爺七十五歲了,駝背非常厲害。他不出去乞討,昨天晚上我到他們的住處瞭解近段時間他們有什麼困難,都說已經沒有米吃了,油也沒有了。今年8月份,我得知他們的情況後,給他們送了米和油,這幾個月我都沒有去看過他們。他們告訴我,這麼長的時間,另外沒有人給他們送米和油。數量極其有限的五保金(第三季度的,大概兩百多元吧)還沒有領到。看到他們生活的困難,我想到了很多,現在社會上這樣的特困老人其實是比較多的。但是政府的救濟體系也並不完善,所以更需要社會上有一些熱心人給他們一些說明。不過像我這樣真心實意去說明一些無親無故的特困老人的,還不多。我也並不發財,只是,學習了一些佛教的道理,把行善積德、救苦救難當作了自己的責任。通過他們我也思考了人生,同在人間,但是人與人之間的區別是千差萬別的。人的一生也存在很多不可確定性。一個人能夠順順利利,豐衣足食地走完人生路,到離開人世時沒有遭遇橫禍,能夠安詳離開就是最圓滿的了”。

 

看完這份電郵後,我呆坐在電腦前半天沒能動彈。我心中有一種說不清楚的感覺。這種感覺可说是苦澀、悲傷、憤怒和不安等各種錯綜複雜的情感的糾合。我重覆地、來回地將這段文字讀了我幾次,但是每讀一次,我心中情感的起伏就更加洶湧澎湃,我的悲哀就更多一分。其實我一直知道在這個世界裡,真正豐衣足食的人並不是佔大多數的,而且我也知道很多人還是處於生活貧困的狀態。不過我除了常常會從電影、電視、報章上看到或讀到世界上仍舊存在著連基本溫飽都得不到保證的人群。在我周圍生活的人中雖然也有富有的、也有貧窮的,但卻從未有人遇到過這樣悲慘的遭遇。也因此我可以說從來沒有真正地接觸過生活窘迫無比的,連一日三餐都無法保證的人。而我自己除了在年輕曾經有過一段短期艱苦的生活經歷外、可說沒有真正面臨過斷炊缺糧的絕境。在那一刻,我心中對我網友所描述的那三位老人面臨的苦況,除了無比的同情和憐憫外,更多的是憤怒、不安和內疚。我想起了我最近花費了不少金錢和親友們一起去旅行、看歌劇、看京劇……我心中開始質疑自己是否應該這樣花費金錢盡情地享受著吃好的、住好的老年生活。我在同時又想起了我剛剛寫完的那篇文章中的那一句話:

 

「我現在真正體會到人為什麼必須留一些時間給自己,讓自己在辛苦了大半輩子後,能有時間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但是以前沒法做的事情,並有機會讓自己享受一下自己在人生中積累的碩果。」

 

我問自己,難道那三位老人不是也辛苦了大半輩子?他們不是也應該有機會享受他們在人生中積累的碩果?想到此時我的心中突然泛起了一股強烈的衝動,我想馬上提起小蒙恬的筆桿為我的那位網友回郵,問清楚她的地址,然後給她寄些錢,讓她轉交給三位可憐的老人。但是我寫了幾個字後就停下了筆。我的心中突然泛起了另外一個想法。我想到在這個世界上,絕對不可能就僅只存在這三位可憐的老人處於斷糧的絕境。我寄一點錢去幫助這三位老人,甚至能供養他們終老都不會是問題,但是我的資助只是幫了三位老人而已,我絕對無法幫助處在這種絕境的所有老人。再說,我即使從這一刻起,盡量少花錢、甚至不花錢,也不再享受我辛苦了大半輩子後積累的碩果,對解決社會上處在斷炊絕糧的老人的痛苦問題可說是無濟於事的。當然從我個人立場來說,我盡自己的能力幫助一些貧困的老人改善生活是理所當然的,我向他們伸出援手也是應該的。但是我個人的幫助只能解決個別的老人的生活問題,而其他處在相似環境的人的問題又有誰知道、有誰幫呢?所以我覺得這樣的問題要獲得真正的解決,不能僅僅靠社會上個別人的財力。因為我覺得幫助了這三個老人解決燃眉之急、甚至保證他們餘生溫飽的同時,真正應該解決的是在整個社會上消除所有孤苦伶仃的老人,老無所養、生活無依的問題。這是一個真正值得引起我們政府和整個社會高度關注的重大問題。

 

我多次從我們國家領導人所作的報告中獲悉,在21世紀經濟飛躍的中國,我國人民的溫飽問題已經得到了保證。但是我雖不大到我國偏遠和貧窮的地區去,也沒有真正了解生活在貧窮地區人民的生活。不過儘管如此,我對在那邊生活的人們、特別是孤獨無依的老人過著貧苦生活的事實也時有所聞。我國改革開放進行了30多年。我們國家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逐步在世界上崛起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我們人民的綜合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們的貧富差距、城鄉差距、沿海城市和邊緣地區之間的差距也隨著經濟的高度發展而與日俱增。我們社會資源的分配出現了不平衡的狀況,也因此令社會上有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我是百分之一百支持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我曾協助父親負責管理在珠海香洲毛紡廠和以後的其他投資項目。我也認識到堅持執行改革開放政策和走具社會主義特式的市場經濟政策,才能令國家致富和改善人民生活。我在過去的30多年中親眼目睹了國家走向繁榮富強的道路,和我國人民的生活全面得以提高。但是我也看到了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的社會也出現了這樣和那樣的問題。特別是社會上近年吹起的一股“向錢看”的歪風,和社會道德倫理敗壞、貪污腐化嚴重的現象。再加上社會福利遠遠跟不上經濟發展步伐,和受到社會老齡化日趨嚴重的影響,社會上湧現了貧窮的弱勢群體,而孤寡和老來無依的老人就更加成了弱勢群體中的最不幸的一族。我的那位網友在她的電郵中所述的那三位都已超過古稀之年的老人,就是這群最需政府和社會關愛的人。

 

我的網友的另外一段話也令我沉思和感慨萬千,她說:

 

「通過他們我也思考了人生,同在人間,但是人與人之間的區別是千差萬別的。人的一生也存在很多不可確定性。一個人能夠順順利利,豐衣足食地走完人生路,到離開人世時沒有遭遇橫禍,能夠安詳離開就是最圓滿的了”」。

 

我為自己這一生得以豐衣足食並過得非常不俗再次感到無比的慶幸,也特別感恩。但我更為那些孤苦伶仃、生活無依的老人感到悲傷。我是多麼的希望我們活在這個世上的每一個人都能像我的網友所說的那樣,能够順順利利,豐衣足食地走完人生路。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