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恬淡以處世
我的小朋友、我親愛的孩子們
曹其真
前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主席及
全國政協常委
2016年7月11日

(原文發表於20111016)

 

我的文章“自己友”放上網的那一天是2011929日。那天港澳兩地都懸掛八號颱風信號,因此我又趁機在家偷懶一天。那天下午吃完中午飯,像往日一樣坐在沙發上看小說。240幾分放在身旁的Samsung Galaxy Tab發出收到電郵的聲音。我隨手拿起平板電腦打開郵箱,看到我的一位80後的小朋友給我發來的郵件,她在電郵中說:

 

【我特別想寫郵件來告訴您,讀完您“自己友”一文後,心情舒暢了很多。連小朋友我亦曾偶然聽說維澳蓮運幕後投資者是您,一直好不舒服,這下子好了!以前聽說綠巴某些和政府談判的惡行,那些不快今天看了您澄清的文章全都沒有了!】

 

看到這封郵件,我的心中為之震驚,因為我的這位小朋友最近幾個月都不常在澳門,我心裡想,連她這位不常在澳門的人都聽到謠傳的事實,可以想像有關我是維澳蓮運的後臺老闆的傳聞在澳門流傳之廣,簡直令人難以置信。我正想寫封回郵給小朋友時,我的手機鈴響了。我拿起電話剛說了一個“喂”字,話筒那頭傳來的是我一位70後的小朋友急匆匆的聲音,她說:“我剛看完你的文章“自己友”。這下子可太好了,你終於站出來澄清事實了。我真為你著急,因為傳言越來越厲害,我和我的有些朋友們想為你辟謠,但卻無從著手。我相信一定有人心存不軌,在你背後散佈謠言,意圖打擊你的聲譽,我們現在看他們還能說什麼?”對這位小朋友的純真表白我心中很感激,但我告訴她不用擔心,真金不怕火、身正不怕影子歪,事實總是事實,不需去理會這些人。接著我們在電話中聊了幾分鐘,然後我掛了電話,隨即寫了一封回郵給那位80後的小朋友。我寫道:

 

【謝謝你的來函,我除了借這篇文章澄清一些個人問題外,最重要的是想指出政府的處事方式中做了太多失民心的事情。利益集團和政府聯手欺騙百姓,令社會公義盡失,也令我特别不安和心痛,個人聲譽雖然重要,但是百姓的利益和福祉更重要。不要說我今天已什麼都不缺了,就算在過去的一生中也從來沒有因貪婪而做過一件缺德的事,人生在世活得光明磊落,心安理得是我終身的目標和做人的宗旨。我希望我能抬著頭、挺著胸走完這一生的人生道路,來得乾亁淨淨而走得也清清爽爽。在這點上你可盡量放心,我的錢沒有一分是髒的。】

 

那天晚上快11點鐘時,我收到了另一位90後的小朋友給我傳來的電郵,她向我訴說了她最近遇到的一些不順心的事情,並在最後寫道:

 

【剛剛看完你的文章''自己友'' ……那個傳言我早早就聽過……

 

明白澳門雖然沒有八掛雜誌,但是謠言總是滿天飛,的確令人討厭,有時我都懶得解釋……】

 

對這位小朋友的回應,我只是很簡單地說:

 

【不要為不必要的人和事生氣,不值得。生命短暫活得快樂最重要。】

 

上面是我三個分別是708090後的小朋友對我“自己友”那篇文章的反應。我對我的那些小朋友,對我的關心和愛護感到十分安慰也心存感恩。從他們在看了文章後,當天就作出回應的情況說明,他們對我的言行的關注程度。他們對我的言行和所作所為,是否符合道德標準的要求是很看重的。就為這一點,我今後一定要慎言慎行,我必須堅持自己做人的宗旨,嚴格要求自己做個道德高尚的人。為所有關心愛護我的青年,在他們的人生道路上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因為教育和為下一代樹立榜樣,是我們對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

 

最近全世界的大學都已開學。學子們也在各地的學校安頓了下來。最近我收到特別多的來自世界各地,各個大學的學生的來郵。他們大部分是“浙江大學文化中國人材計劃班”的畢業生。他們是來自身處葡萄牙的“澳門同濟慈善會中葡雙語法律人材計劃”的吳俊、顏曉蓉、陳德鋒、美國斯坦福大學(University of Stanford)的沈玫、法國的商科高等學院(ESCP) 的張玉菲、美國西北大學(North Western University)的羅彬彬、美國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的朱昉晟、加拿大University Of Alberta的劉天博和在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的郭強。而李長宇更專程於924日星期六中午在港和我共晉午餐,暢談他對人生的抱負和對未來的憧憬,並在見面後發來一份充滿激情的電郵。在那些來郵中,我讀到的是一個一個充滿理想、雄心壯志、為走上人生道路而整裝待發的優秀青年的心聲。他們有的稱我為主席、有的稱我為老師、也有的稱我為奶奶。其實這些小朋友們對我的稱謂,對我並不重要,因為他們在我心目中都是我親愛的孩子們。這些孩子都很優秀、純真並且心中都懷有遠大的理想。他們向我敘述了他們的近況,和他們新的學習、生活環境。他們的每封來信都溫暖著我的心。我心中不斷祝福他們幸福快樂。他們的來信不能盡錄,現摘錄其中幾段如下:

 

現在加拿大University of Alberta的劉天博寫道:

 

【在浙江大學的四年,能夠承蒙文化中國各位師長的諄諄教誨,能夠有您這樣德高望重的長輩關心我們的成長,實在是天博一生之榮幸,與此同時,也時刻不敢忘卻自己肩負的責任與使命,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當是吾輩一生奮鬥之目標。

 

我目前正在加拿大的University of Alberta讀書,所修專業是Chemical Engineering,來到加拿大已經一個月有餘,已經逐步的適應了這裡的環境、生活節奏,以及學習研究,相信未來會更好。得益於Alberta省發達的石化工業,University of Alberta擁有北美最好的化工系,尤其對於我的研究方向而言,更是名師薈萃,我會好好珍惜在這裡兩年的學習機會,爭取未來能夠在這一領域有所建樹,更好地回饋社會,不辜負您和各位師長的期望,也期待著有一天能夠為文化中國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芝加哥大學的朱昉晟寫道:

 

【九月初,我來到芝加哥大學念社會學碩士,暫定研究方向是中國的教育不平等。現在,我剛剛上完第一周的課,其中有一門課專門討論美國這個多樣化社會中的教育平等問題。雖然我關心的主要是中國而不是美國,可是這門課對我非常有啟發。隨著中國社會貧富差距增大、宗教信仰增多,中國社會以後也會變得更多樣化,美國社會中宗教、貧富、種族導致的教育不平等在中國已經開始出現、增多。在現在的中國大陸,許多貧困家庭的孩子,因為從小接受的教育太差,根本沒有機會考上好大學、或者學得一門好技能。怎樣來給這些孩子一個機會、促進教育平等?這就是我讀碩士期間計劃研究的問題。除了做教育的研究,我還希望在這裡發現自己是否適合做學問,也希望自己能在異國他鄉經受磨練、成為更好的人。】

 

在美國西北大學的羅彬彬寫道:

 

【在浙大的時候聽您的講座,不管是有關您自己人生經驗的座談,還是您表達對社會的看法,給我的感覺都是,您的觀點非常的質樸清晰。後來到了香港,又聽到您分享自己的經歷的經驗,再加上在香港接觸到的其他企業家,我發現所有實幹家的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大家的道理,心裡所遵循的準則,都是十分的樸素,但是每個實幹家都是把這些樸素的準則貫徹到每一個決定和行為中,並且堅持了幾十年,乃至整個人生。我想對於我來說,像這樣堅持自己的準則、自己的理想幾十年不變的也許是我應該在接下來時刻提醒督促自己的重點。

 

本科畢業後,我來到美國西北大學繼續化工專業的學習,在這裡的課業壓力很大,所以每天基本都是八點出門,十一點回家,中間不是上課就是在圖書館。由於原來是生物工程的背景,現在上化工的課,如流體力學等還要花很大的力氣。現在每天都是這樣的生活,感覺很充實。】

 

來自杜克大學的郭強寫道:

 

【我在杜克大學的碩士項目是兩年時間,我打算在碩士之後繼續攻讀博士。我覺得國內真正懂得公共治理以及國際關系的學起來還是非常少,政治學在國內現在只是一個起步階段而已,今後我們社會轉型過程中以及中國的國際地位的不斷變化中,公共治理和國際關系對於中國的發展來說是尤為重要的兩個方面,在這方面下一苦功,未來次許能為我們的國家和社會做一點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另外,我和來自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大學,劍橋大學等幾個學校的一些留學生一起在編一本海外留學生的刊物《新新青年》,作為留學生,我們想做一點點事情為讓中華的精神從年輕人開始重新振奮起來。我們的四個宗旨是:1。自由思想,獨立精神,2。關注中國,放眼世界,3。凝聚海外留學生之共識,4。開拓進取,放飛青春。附件中是我們的創刊號,曹主席如若方便,可以點開看一看我們這幫乳臭未乾的小子到底做得怎麼樣。

 

我對這些孩子們作出答覆時,心中的感覺就都像和自己的子姪對話一樣,我會說:

 

《【孩子,我唯一的建議是努力、努力、再努力。學成歸來造福人群。】

 

【孩子,不要錯過學習機會,美國文化和中國文化差異大,很多年輕人去了美國都覺得美國好,事實上美國人確實比較思想開放,能大膽創新,但整個國家的文化底蘊差,陳舊的東西也少,所以很多人都會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但相信中國再過30年的情況會不同,但這個轉變進程需大家努力,特別是年輕有為的年輕人。】

 

【孩子,人生的機會並不多,千萬别錯過機會,抓紧時間努力學習,我等待你學成歸來】》。

 

幾十年的人生令我越來越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真的是非常的微妙。我和這些孩子們都沒有太多的接觸,但從他們身上我常常看到自己幾十年前的影子,我從心底裡喜歡他們,也真的願意在我的餘生中,竭盡全力地幫助他們成長,教導他們。我心裡殷切地盼望著他們學業有成,將來用他們的智慧、學識報效國家和造福人民。

 

最後我還想引用兩段文字,第一段是來自正在葡國的吳俊,他寫道:

 

【剛剛看到您在新浪博客上的文章《第一站》,十分親切,心中甚是感動。19日晚在Sr.Vinho 餐廳豐盛的晚餐及美妙的fado音樂令我難忘,但真正沁入心扉的,卻還是您帶給我們的溫暖、關懷和鼓舞,給予我們無比的力量和希望。

 

正如您在文章中提到的,那天晚上我對於您的擁抱還真有些意外,讓您見笑了,呵呵!之前雖知道葡國人見面會擁抱致意,不過為表示尊敬,我本還是打算握手,而且您是長輩、領導,我不敢造次。但是正如您所說,通過這次見面,我更進一步感受到您的關愛。您的諄諄教誨就如同出自父母,當您慈祥溫和地問我們“怎麼樣,東西好吃嗎?”,我心中真的感到一股暖流,那是關懷,那是慈愛】。

 

看完這段文章,我心中感到的溫暖、溫馨無法用筆墨形容。這樣的文字只有自己的孩子們才會向長輩表達的。這代表了孩子們給我最好的回報。像這樣的孩子,做長輩的能不疼愛嗎?

 

另外一段是在我北京網上一位我並不認識的青年,在我“養親與敬親、順親和諫親”一文後的留言,他寫道:

 

【很久不願看博客,更別提留言‧‧也許太年輕,各種社會因素,對帶有政治色彩的人很反感‧‧‧對不起,看完你的文章,你對很多事情的看法,讓我覺得很新奇,不得不說你是有閱歷的人,社會輿論一邊到的情況下,你對制度的看法更理智,這篇關於孝順的文章,是我讀過同類最理性的,也是最好的,你的經驗很值得我們年輕人借鑒。】

 

讀完這段留言後,令我震驚的並不是留言中青年對我文章的稱讚,而是出現在我腦海中的疑問。我很難過我們的年輕人會『對帶有政治色彩的人很反感』?我認為這是值得我們這些『帶政治色彩的人』好好認真反省的題目。我真的希望『帶政治色彩的人』看到這篇文章後心中和我一樣地認真思考……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