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恬淡以處世
科學的決策
曹其真
前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主席及
全國政協常委
2016年11月22日

(原文發表於20101124)

 

在上周的1116日和17日澳門行政長官崔世安先生到立法會列席立法會。崔世安先生在16日作了2011年的施政報告,並於17日回答了議員的提問。我像去年一樣在電視機前收看電視台的直播。平心而論今年的施政報告並沒有什麼特別的亮點,也沒有給人有任何驚喜之感。不過話又要說回來,由崔世安行政長官領導的第三屆特區政府,是在原來第一屆、第二屆特區政府工作的基礎上開展工作的,要真正讓老百姓感到他們的訴求在過去短短的一年中,已獲得政府的回應並得以解決,或者看到政府解決問題的措施、方向實屬不可能。因為目前澳門市民的訴求最突出的是集中在通貨膨脹問題、人力資源短缺問題和樓價高企令澳門人置業困難的問題。其中除了由於澳門經濟發展引起不可避免的通貨膨脹問題外,促使澳門近期急速增漲的輸入性通貨膨脹最直接的原因是美元相對國際上的貨幣不斷貶值,在短短的一年中美元相對人民幣暴跌了20%多,另外美元相對日元和其它貨幣等相對疲弱且不斷貶值也是澳門通脹加劇的根由。大家都知道澳門幣和美元是間接掛鉤的,我們澳門是個純粹的消費型經濟,我們衣食住行上需要的一切一切都必須由中國大陸或其他國家輸入,因此在客觀上造成澳門政府控制或壓抑通脹的困難也是在所難免的。至於說樓價高企和人力資源極度缺乏這兩個問題是澳門經濟飛速發展過程中長期存在著的問題,只不過在過去一年中老百姓在這些方面的訴求、怨言更加強烈而已。依本人之見,壓抑通脹和制定正確利民的房屋政策應該是崔世安行政長官明年施政的兩個重點,但是可惜的是我認為在這兩方面政府的具體想法和措施卻比較模糊,著墨也不夠多。當然我們都知道,這份報告是有關2011年政府施政的報告,在這份報告中行政長官必須就2011年政府應做的事有明確的交待。但是政府的有些政策是持久性的,譬如房屋政策、人口政策、城市規劃、交通政策等等都必須是時候系統地、有計劃地制定短、中、長期政策,不能再採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辦法了。

 

本人在近期有一篇文章中曾指出希望政府能為澳門長期發展制訂人口政策。澳門目前的人口已不足夠應付澳門持續發展的需求。人才是社會最重要的資源,沒有人什麼事都無法辦和辦不好。而澳門不但需要輸入勞工以補充澳門勞動市場的不足,也必須制定切合澳門發展需求的各類人才培養的教育政策,並為配合發展,積極引入各類在澳門缺乏的知識型的中高級管理人才、和技術型的專業人才,否則澳門不可能繼續發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建造中國和葡語國家經貿往來平台、和把澳門發展成世界的旅遊休閒中心也都會是空話、廢話。另外本人認為澳門特區政府急需制訂明確的房屋政策,這也是目前澳門老百姓最強烈的訴求。其實本人並不認為每個年輕人完成學業或結婚組織家庭時必須有自罝的房屋,就拿我們老一代人來說,我們在年輕時只要能刻苦和省吃儉用,一般經過10年,8年的艱辛都能為自己添置上自住的房屋。問題是那時的房屋的價格和我們工資之間的差距不像現在這麼大,而且目前樓宇價格的上升比例還遠遠超過了經濟發展的速度,和市民收入增加的比例。今天的年輕人無論如何省吃儉用,而且安安分分地打一份工,也可能用一輩子的時間都無法追上樓價飆升的速度。我也明白在自由經濟的社會裡用行政手段和措施,壓抑樓價過熱的可能性不大,效果也不一定理想,但是政府應該制訂長遠的房屋政策,大力發展經屋和公屋的興建,仿效新加坡政府的政策,幫助澳門的中產階層置業和扶持弱勢社群解決住屋問題,令全澳市民真正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

 

今年在兩天的行政長官列席立法會會議期間,行政長官推出了多項扶持弱勢社群的措施,這無疑是正確的和必要的。但是本人認為政府在扶持弱勢社群的同時,必須充分顧及中產階層的需求,因為中產階層的比例越高的國家和地區,社會就一定是越健康和穩定的。目前澳門和世界經濟高度發展的國家和地區一樣,出現貧富差距嚴重越拉越大的趨勢。在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社會裡,弱勢社群也會不斷地擴大。而在社會中,中產階級往往是在通脹和樓價高企的環境下受到的沖擊最大的階層。如果政府沒有相應正確的政策維護這一階層人的利益和需求的話,這一階層的人的生活素質非但不會是向上流,而會是不斷地向下滑,最後在貧富差距拉大的同時,很多本來屬中產階層的居民們會成為是在夾層中求生存的一群,這不但不利澳門發展並且會嚴重影響社會的和諧, 並嚴重妨礙經濟發展和政治上的穩定。這次的施政報告中備受澳門人關注的是政府準備調整公務員薪金和現金分享由6000元下調至4000元。澳門的中產階層是由政府公務員、專業人士、中小企業主和收入較高的工薪階層組成。在這些人士中有最穩定收入和福利的是政府公務員,最近政府送交給立法會有關全面向公務員發放房屋津貼、年資津貼和其他生活津貼的法案已獲立法會一般性通過。其中僅房屋津貼一項,如無意外法案在細則性通過後,每個公務員每月可收取1500元現金津貼。前幾天行政長官在立法會又宣佈於明年1月1日起將公務員的薪俸點由原來的59元調整至62元。如果我們用最低級公務員的薪俸指數100點的公務員來計算,他們的工資將由每月5900元增加到6200元。全年的房屋津貼的總收入為18000元,而他們的工資全年的增加為4200元(按14個月薪俸計),他們每年的薪俸增長加房屋津貼總和是22200元。他們每月平均增加的收入為1850元。如果我們用薪俸點為1100的局長收入計算,他們的工資由現在的每月64900元增加到68200元。他們全年的房屋津貼金額為18000元。他們的工資全年的增加為46200元,他們每年薪俸增長再加房屋津貼的總和是64200元。上列數字都顯示出澳門全體公務員都會在明年有較大幅度的收入提升。政府這一措施無疑是可以確保我們澳門全體公務員不受高通脹的影響而降低生活質量。但是從澳門目前的情況來看,除了利盈可觀的大型博彩公司可跟隨政府加薪的幅度外,根本沒有其他僱主能效仿政府這個大顧主那樣加薪加福利給他們的僱員。對那些原來在高樓價高通脹的影響下,經營已經十分困難的中小型企業就更加是百上加斤。行政長官在他就議員提問作答時,指出通過政策保證中產階層利益,並希望中產階層的生活更穩定,並能逐步向上游。但是很明顯在決定為公務員加薪和提供房屋、年資等津貼的同時,政府並沒有考慮同時照顧澳門的其他中產階層的利益。現時不要說是在中小企業打份工的白領和藍領階層,即使是中小企的企業主都在高樓價高通脹的環境中掙扎求存,當然在澳門佔大多數的微企就更加是苦不堪言了。我本人並不反對公務員增加薪金和津貼,因為公務員為澳門的建設和繁榮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讓他們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 實不為過,也是應該的。但是在考慮照顧公務員利益的同時,政府不能不顧及其他階層澳門居民的利益,和社會財富的合理分配。因為政府不但是澳門公務員的僱主,更是全澳市民的政府。

 

最近幾天不斷聽到社會上對政府明年現金分享由每年6000元減至4000元的批評和漫罵的聲音。其實本人一直並不太贊成政府的現金分享措施。因為我認為如果將每年這筆龐大的支出用於建醫院、改善交通等等方面的話,澳門人的得益會更大。當然很多人會說,我本人的經濟條件較佳,根本不稀罕政府每年向市民派發的現金補助。但我雖說不很贊同這項政策,但卻相信現金分享措施對很多家庭來說的確是有些幫助的,它能補貼一些貧困和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所需,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他們的生活。澳門由2007年開始已連續好幾年執行這項政策,在目前澳門通賬勢頭勁,物價、屋租等一切都不斷上升的情況下,在澳門政府庫房收入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澳門人心目中期望的現金分享金額也必然是越多越好。這次澳門政府一方面大幅度向公務員加薪,一方面又決定由每年6000元減為4000元的現金分享措施,在本人看來是沒有把握好澳門的實際情況和老百姓的心理狀況下作出的,是非常不智之舉。因此在坊間招來一片罵聲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其實我本人對政府這次將現金分享逐步過渡到中央公積金的想法本來是贊同的。環顧世界各地設有中央公積金制度的國家和地區不少。我們鄰埠的香港就在數年前設立強制性公積金制度。在香港的公積金制度由勞資雙方供款,並在法定退休年齡後一次性收取全部金額。像澳門這樣由政府注資作為啟動資金,並且在政府財政條件良好的情況下,不斷注資入每位合資格的澳門永久居民中央公積金戶口的做法,在全世界來說也是為數不多的。這是澳門政府一項非常好的福利政策。這項政策是政府在財政充裕的情況下,和市民分享經濟成果的政策,是讓澳門市民能在退休年齡後安渡晚年的政策。不過在目前通脹十分嚴重,並且相信在短期內通脹會不斷上升的趨勢下,在沒有很好的向老百姓介紹政府的政策取向和措施的優點情況下,匆忙推出這個政策確實不堪稱為“科學的決策”。因為首先我知道在澳門絕大部分的澳門市民對中央公積金是缺乏認識的,政府如果真的要推行這項政策的話,必須在澳門向市民中廣泛宣傳澳門中央公積金制度。不過在目前的環境下,我認為即使是對此政策有所認識的市民,特別是屬弱勢社群的市民,他們最關心的是如何應付他們目前在衣食住行中的需要,至於說在法定年齡65歲後安享晚年的生活,對他們可能還是太遙遠了,他們暫時是無法顧及的。我認為政府應接受這次的經驗教訓,在推出任何政策前,首先必須仔細研究和評估社會環境和市民的迫切需求。而且要充分估計市民接受政策的程度,和市民對政策的認受能力。否則的話,即使是一個最好的政策,政府也可能會遭受市民的批評。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