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當思集
賀「法住文化機構」創立三十年
王耀宗
嶺南大學
社會科學院
正教授
2012年7月10日
時光飛快,轉眼間「法住」機構由霍韜晦先生創立,已經三十年了。 霍先生的嘔心瀝血,並沒有白費;「法住」從一個職員僅數人的小機構壯大成為一個橫跨亞洲數國的民間教育文化大企業,成績斐然,可喜可賀。

回顧過去三十年,我與「法住」的關係並不密切,不過算起來,我卻是霍先生教授哲學思想的第一代弟子。 七十年代初期,我在中文大學新亞哲學系就讀(那時崇基書院也有哲學系),對中西哲學求知慾甚強,殷望也切。 當時唐君毅先生和牟宗三先生两位新儒学大師都任教新亞哲學系,主講中西哲學思想,一般哲學系學生都會修讀;我則除了唐牟兩位先生的課外,還修讀崇基書院勞思光先生的「知識論」及「唐德哲學」等課。

在我大學四年級的時候,霍先生剛從日本留學回來,任教中大,開授「印度哲學」及「中國佛學」,我也修了,逐令我對佛學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可惜,我悟性不高,對於佛學始終還未能進一步參透。 後來我讀碩士學位是研究西方哲學的知識論。自大學畢業以來,始終對於社會政治現實問題關注較多;碩士畢業以後,我在教學及研究方面慢慢轉向了社會科學。

在八十年代初期,聞說霍先生離開中大而創立「法住」,以民間學者身份傳揚中國文化及佛學。 當時我已在一間大專任教,開始在報章撰寫政論;並且參與了一些政治團體的活動,那時九七及香港的前途問題是我關心的重點。 記得當時的「法住」設在何文田的冠華園一樓,我也開始參與一些「法住」的活動,好像主講了一些講座,另外也參加了一些座談會; 另外霍先生有意在「法住」出版的雜誌上組織一些專輯,我和几個朋友也提供了一些意見等等。

在整個九十年代,我和霍先生幾年沒有什麼接觸。 這是因為兩個原因。 第一,是因為「六四」之後,我和一些朋友共同忙於從事另外的推進民主思想的工作、其次,我在九十年代中期赴澳洲修讀政治學博士學位,回港之後,大學風氣大變; 重視論文出版數量及國際化趨勢,令教學者 疲於奔命。

最近十年左右,與霍先生的接觸較多,我與「法住」共同辦成了一些計劃,與袁尚華博士組織「未來民主路」的两輯講座以及與陳 可勇博士合編的《神州六+年》。與此同時,目睹霍先生以個人的魄力,將「法住」從一個佔地數百呎的機構,發展成一個佔有超過兩萬呎的總部,分支機構分佈中國內地、馬來西亞、新加坡的跨國界民間教育機構,實在令人欽佩。

最為難得的,「法住」的發展,純粹是靠私人的,政府沒有任何資助,這足以證明香港擁有一個活躍的民間社會;而一個活躍的民間社會正是專制思想及制度的尅星。 霍先生以廣博的中西哲學知識,深刻的人文主義情懷,敏銳的時代觸覺,對當代的現實政治、社會、道德問題提出反思及論述,實在有啟迪人心的巨大作用,也會產生深遠的影响。

際此「法住」創立三十週年時,企盼「法住」持續發光發熱,為中國文化之更生奮發前進!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