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當思集
談談「跨科際」課程
王耀宗
嶺南大學
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糸
榮譽教授
2014年1月28日

大學進入了四年制,必須制定新課程;在此過程中,一個最為流行的字眼就是「跨學系或學科」的進路 (approach)。大學的課程簡介中,這個字的英文有多種的寫法,有些譯為Cross disciplinary,有些Multi–disciplinary,有些則為Interdisciplinary,其意思都是一樣,就是通過多種學科 (disciplines) 去了解一種現象或一個社會。

 

在課程的具體設計上,在社會科學中曾經有兩種安排去體現這個理念,其一是在單一的科目 (course) 中,含有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文化學以至法律、藝術等元素。不過,這種科目設計現實上不能大量應用及供應:原因十分簡單,不論是設計內容或課室講授,都不可能由一個講師負責,講師不可能這麼博識。

 

這樣,不論對學生及講師以至大學都是一種負擔。於是有另一種的說法:就是每一個科目都是由一個專長於某一系的講師設計內容或課室講授,例如經濟系講師負責經濟學中的科目等。現在絕大部分的「跨科際」大學課程都是指這種科目;所謂「跨科際」,是指定學生在畢業前,必須修讀若干外系的科目;有時候修讀的學分甚至和本系的科目學分相等。

 

必須指出的是,這種「跨科際」的進路,並不適用於一些專業性的學科:例如醫學、工程、會計、電腦以及自然科學的科目。現代大學的根源雖然可以追溯到中世紀的僧侶寺院的制度,但是專業性的學系卻只是開始於二十世紀的初期。

 

哲學似乎是學問的源頭,西元前,希臘所出現的哲學家如克里格特斯 (Heraclitus)、蘇格拉底 (Socrates)、柏拉圖 (Plato) 及亞里士多德 (Aristotle) 等人所問的問題都是天文、地理及人文無所不包的。直至十七世紀的牛頓 (Isaac Newton),他所提出的萬有引力的物理學理論,當時就叫「自然哲學」(natural philosophy)。亞當史密夫 (Adam Smith) 的經濟學理論,是政治經濟學 (political economy)

 

從學系的發展來說,自然科學,醫學及工程等科是最早脫離哲學而獨立成科的,這是因為十八及十九世紀是一個科學迅猛發展的年代。在社會科學中,也許考古學及文化人類學是最早成為大學的學系的;這跟西方各國在海外拓展殖民地有關;二次世界大戰後,哈佛大學才成立第一個社會學系。到了現代,為了配合科技及社會的發展,學問日趨專精,大學紛紛成立新學系,以供應人力市場。在港大及中大的新學系裏,有些系名是以前未聽聞的;港大的法律學院就有二個法律系,中大有環境保護的或是國際商業的學系,以前聞所未聞。

 

現代的學術發展日益專門化,窮畢生力量也未必有所貢獻。擔任大學的講師,都是學有專長,他們一般擁有博士學位,並且要發表專業性的論文才能晉升。但是「跨科際」的課程卻要求學生大量必修或選修外系的科目,這樣就出現了一個矛盾;大學可能只是要求「跨科際」的課程,以通識科的方式講授,即是以淺嘗即止的方式來講授;然而,對於一個學有專長的學者而言,講課時不可能淺嘗即止的;有人謂,講師可用深入淺出方式,令學生明白深奧的知識觀念。

 

其實,深入淺出是一個神話,不論如何,深入淺出的方式在內容的傳遞上始終有所缺。學生大量修讀的結果,要不是囫圇吞棗就是死念死背,他們在知識內容上根本不能消化融合,更遑論應用。美國的一些博雅學院大學本科全是「跨科際」課程,他們的專業在研究院才讀的;但他們的母語是英語。

 

相反的,香港的大學生要修的課程包括主修、副修、通識 (即「跨科際」)、普通話及電腦等,而他們的母語卻是中文。作為教師,實替他們難受。近年來,發現學生思想混亂,知識貧乏,獨立思考力量愈來愈低,過多的「跨科際」極可能是原因之一;其實通識課程貴精不貴多,只需要讀三四科,集中在價值論,知識論及思考方法上。其他的可用在本系的課程裏,奠下稍為專精的基礎,以備升研究院之用。其實,人文及社會科學院的學生,是很難沒有一些「跨科際」的知識的。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