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當思集
現今大學生在想些甚麼
王耀宗
嶺南大學
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糸
榮譽教授
2014年4月29日

根據統計,政府資助的八間大學的每年收生名額差不多已達到一萬五千餘名之多。這是一個十分龐雜的群體,要整理出一些思想共性是極其困難的。不過,教學多年,經溝通及觀察,以及現今一紙大學畢業證書不像以往矜貴下,也可以歸納一些大學生的想法......

 

近數十年香港教育的最大發展是量的增加(質暫時不論),從以前的百分之一或二的青年比例,增加至現時的百分之二十左右,一方面是人口增加,另一方面則是新學系的分化。大致來說,教育機會的競爭是減少了,從小學到中學,公開試幾全部取消了,只餘下高中文憑入學試,現在真正是「一試定終身」了。

 

在大學內,當然有些系的競爭是比較激烈的。整體而言,現在的競爭在取得學位之後的工作機會上,可能更加激烈。大學生自己也知這種情況,所以,我相信絕大部分大學生的想法都是以能找到一份收入較高及晉升機會較佳的工作為最高目標。這一目標其實也決定了大學四年內學生的行為:選取較佳出路的學科,較高的GPA,較多的「實習」機會,以及海外大學交流的機會等等。

 

如果這是正確的話,則數十年來大學生讀書的目的,其實並沒有多大改變。積極參與社會運動,彰顯「社會良心」的學生畢竟並不是大多數。然而,這類學生在一間大學的理想角色上扮演著重要的象徵作用,但是前者卻是政府願意以大量公款資助的重要社經理由。這兩類學生同樣是現今大學的支柱,很難說誰是誰非或者誰較為重要。

 

在求得較佳工作職位上,相信現今大學生比以前的困難很多。二三十年前的大學生,經歷幾重公開試的關卡,如果他們能夠過關進入大學的話,畢業之後的工作是不成問題的。但現在只是一張大學文憑已經不足用了,除非是那些專業的文憑。

 

常常有學生問我關於工作出路的問題,我的意見卻是這樣的:出外找工作,最重要的是興趣,有興趣的工作才會做得好及做得長久。長久才會有晉升機會。如果在畢業之後的幾個月或一年內,不能找到滿意的工作,不如回大學讀一個一年制的碩士學位,以備將來的發展,當然,家境有問題,需要養家的同學又另當別論。

 

目前工作職位競爭之烈,實是前幾代的大學畢業生不能想像的。近三十年來,世界的變化實在太大。有兩股巨大的力量正在重塑現代的香港社會結構,其一是全球化的力量,其二是中國的改變。

 

就讀大學的學生本身可能並不知道,但是我認為在大學求學的四年當中,不論讀甚麼科目,老師們都有責任傳授一些知識,讓學生了解正在變動中的世界。其中,當然就讀人文及社會科學的學生較容易了解及接受,純理科或工程科的學生較難了解這些現象。教授再不能「兩耳不聞天下事」了。

 

所謂全球化的意思就是世界各國的資金、貨品、人才及資訊等交流愈來愈少限制,全球化的本質就是市場化的擴大,而市場化意味著高階層的職位都是僧多粥少;香港是一個開放自由的國際城市,競爭激烈也是正常的。此外,中國的的因素是眾所周知。一方面,香港高等教育體制在內地受到內地歡迎,不少尖子不惜放棄重點大學而選擇本港大學;其次香港政府准許內地生畢業後可以留二年找工作,這自然增加了本地生的競爭性了。有資料顯示,香港一線的職位內地的大學生已佔據了一半。基於此,如果今天的大學生日夜思慮的是找一份好的工作,其他卻變得次要,這種想法就不足為奇了。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