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當思集
今天大學生的價値觀
王耀宗
嶺南大學
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糸
榮譽教授
2014年6月13日

在上一篇文章中,筆者提及現今大學生最關心的問題,就是找到一份好工作。雖這種期望是每個時代的大學生重要目標之一,但這種價上的「實用主義」(Pragmatism)或現實主義(Realism)的確是「於今尤烈」的。

九十年代以來,世界各地的大學生學額都驟然膨脹,如英國、澳洲、台灣、法國以及香港等;然而大學生作為社會抗議運動的中心角色,幾乎完全消失了。

人們常常談及六七十年代的大學生「火紅的年代」。不錯,當年的美國大學生是抗議美國參與越戰是主要力量,法國大學生所發動的六八學運,連結了工人階級,幾乎癱瘓了整個法國社會,最終引致總統戴高樂黯然退出政壇。在美國,西岸柏克萊以及東岸的哥倫比亞大學儼然是學運的中心。事實上,現在留下史冊的「保釣運動」,也是由台灣及香港在美國留學的學生所發動的。無可否認,那個年代是大學生理想主義色彩十分濃重的年代。

「理想主義」是某種形式的「利他主義」(altruism)。相反的,「實用主義」卻「是一種利我主義」(egoism);注重個人的物質利益,意味著較多的自我中心的價及行為,現今大學生是否《時代雜誌》所稱的「自我的世代」(Me-generation)?首先,不僅僅人類,所有的生物都有自我保護的本性,有些是遺傳的,有些是有意識的。大概人類的自我中心的行為是介於兩者之間,既有基因亦是有意識的層面。

一個大學生如果只顧及自己個人的利益或思慮,當然會影響其他日常的行為,例如他們會較少考慮他人的感受,也會較少關注身外的社會政治及民生問題,他們亦可能較多地追逐社會的潮流名牌貨品;他們亦多會留意個人的儀容;他們亦會較少興趣追求較抽象的純興趣或知識;他們也較少與朋友深入交流;亦會較多地沉迷於個人電腦的「虛擬世界」,從而更加助長其「自我主義」的傾向,他們甚至與家庭各成員的關係也較為疏離;在社會的層次,他們注重「權利」(Rights)多於「義務」(duty)因為「權利」為他們取得利益;而「義務」卻是要他們付出的。

在重視「權利」的氛圍下,最少有一項正面的價出現,就是「平等」意識浮現;「平等」意識打破了上下尊卑的等級觀念或價,從而尊師重道的規範也隨之而逝了。常常聽見屬於管理層的朋友,現今的大學畢業生都不肯吃苦,不守時,以及眼高手低等等,這些都是「自我中心」的衍生現象。

不過,我對此種情況卻不感到悲觀。第一,畢竟大學生的水平,十分參差,也許最為標青的2%3%的大學生,仍像以前那麼的精英,擁有種種驕人的個人品質。第二青年人的價觀是會改變的。一般來,大學四年是人生價觀的形成時期,較為成熟的學生其價觀雛形已成;而遲成熟的,其價尚在發展中。大學生自畢業後至到未來十年的工作期,相信是他們價值觀遭遇巨大改變的時期,他們的人生經驗以及工作遭遇是塑造他們價觀的關鍵因素。畢竟,能保持終生理想主義價觀的人,是極其罕有的。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