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方略品評
銀髮產業潛藏巨大發展空間
關品方
前港府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
2022年6月13日

(原文發表於2022年6月12)

古語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關鍵在最後一句。幼兒和老人都照顧好了,那就天下太平,治理天下,就好像掌握在手中運用自如。這是孟子的王道仁政的精髓,基本意思是要關心百姓的福利,為人民提供生活保障。

過去一段時間,香港不斷發生虐待幼兒和虐待老人的事件。童樂居事件爆出醜聞,令人髮指。香港保護兒童會院舍的虐兒案,共有27名職員被起訴,翻查CCTV,發現起碼有407宗虐待兒童的實際案例。特區政府領導在這方面嚴重失誤,責無旁貸。照顧老人方面,問題同樣嚴重。公營私營安老和康復服務被長期忽略,亦不時爆出老人被虐待的醜聞。平日餵飼及洗澡,欠缺自理能力的長者,有被當作物件處理之虞,細節不忍詳述,可謂慘不忍睹,思之於心惻然。第五波疫情到來時,老人露天被放置在寒風冷雨之中,幾近被集體遺棄,充分暴露資本主義社會錢財為本訴諸市場的冷酷無情。生命至上,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在珠光寶氣、繁華璀璨的背後顯得蒼白無力,反映社會有深刻難解的貧富懸殊問題,特區政府施政在這方面有嚴重缺失,要動大手術以及時矯正。

照顧老人、支援殘疾人士及弱勢社群這些方面,隨便在街頭訪問香港市民,大都認為特區政府工作表現不合格。這不是對政府不滿,更不是挑撥離間。加上過去三年,由於修例風波引發的各種問題,一連串事件先後爆發,簡直驚濤駭浪,充分暴露香港特區政府管治嚴重缺失,有負港人期望,未能夠交出滿意的成績表,有愧於社會。希望現屆政府向新一屆政府的交接過渡,於人事鋪排及政策延續兩方面都有章法,力求畫上完整句號。過去幾年的失誤,造成社會的創傷難以很快復原,留給下屆特區政府的燙手山芋數不勝數。如果不是中央及時出手,豎利劍,立堅盾,目前是什麼環境,不堪想像。如果不懂得虛心檢討,不改一貫的傲慢姿態,仍然以居高臨下的心態為自己粉飾辯護,市民憤憤不平之餘,感到寒心和灰心。「政府即使做錯了也不可以承認錯誤」,這是港英時代殖民政府的遺風,早已過時,十分遺憾之餘,問題相當複雜。口頭上說我是你的僕人,為你服務,心底內認為自己是管治人民的主人,為民作主。問題十分深奧,不在本文討論範圍。

老人問題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回歸以來,首屆特區政府已提出要檢討及解決老人問題。25年轉眼過去,一代人之後的今天,問題變得更加嚴重。好好地照顧家中老人,是天倫,也是人子的天職。本人有不少朋友如今都已到「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年齡層,能不愧咎?我們無意苛責特區政府領導,但是於老人問題的施政確實不足,雖未致一塌糊塗,總嫌社福、醫衞和財援部門之間長期積習難返,「各自為政碎片化,兵來將擋縫補補」。例如有關老人從來沒有統一定義,政策60歲有之,65歲有之,70歲有之。新冠疫情來襲,未能及時幫助有需要的長者學會使用智能手機APP。派錢的安排也好,換發樂悠咭也好,沒有真正的跨部門協調,誰為便民和擾民做分界?

照顧好老年人,十分重要。以人為本的服務精神,在社會老齡化不斷加深的情況下,怎樣營造讓老人體面地安心生活養老的生態環境,關係香港特區幸福感的提升,影響中生代留港發展還是移民他往的決定。怎樣完善老年健康的支撐體系,構建關愛老年人的社會,積極培育銀髮經濟,提升廣大長者群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這既是時代的需要,更是人民的呼聲,對於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提振年輕人對未來老年生活的信心,讓香港市民有方向感,願意安居樂業謀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政治意義。

從市場經濟角度看,養老產業或銀髮產業正在興盛。國內新時代的五化,即城鎮化、知識化、中產化、科技化和老齡化,各方面都商機無限,因為市場規模之大,全球獨一無二,極具吸引力,充滿想像力。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在這方面豈可錯過?從經濟角度有錢可賺(豈只是保健養老以及各類理財和保險產品而已),從社會角度和諧安定,從文化角度慈孝傳承。

本人認為,現在是時候香港特區各方面的力量都坐下來,共同細心研究怎樣結合本港實際情況和國內市場需求,開拓銀髮產業,解決老人問題。政府牽頭,資本主導,市場引領,社會參予。不可以單戀市場消費主義,不可以單靠資本多少話事。正確的做法是:以經濟的手段解決政治的挑戰,以政策為引擎帶動全城的參與。香港特區有「一國兩制」的優越條件,政府只要鼓勵各方盍興乎來,有方向性地歡迎國內和外國的有關產業共同參予,互動互利,尤其應參考並引進日本,新加坡和台灣省在體制,產品和服務三方面的成功經驗,調整後引入落地適應本港的特殊環境,問題的解決肯定指日可待。政府應向民間不恥下問。民間智慧貼地實際,不要讓他們有口難言,如樽蓋有待揭開,嘴巴正在養青苔。

香港的離島甚多,有無限發展空間。私營方面,從北角的雋悅到跑馬地的曦雲居,以至內地如泰康和太平的候鳥式醫養小區,以資本結合市場,力量無窮。公營方面,政府資助建設並提供院舍服務,即使財政負擔和教育撥款的規模接近,亦屬合理的當然。至於公私營,性質是養老地產,港人於房地產優而為之,更是絕佳方案,業界可謂垂涎三尺。

香港特區要恢復對久違了的中華傳統文化(後輩孝順、長輩慈悲、公共道德)的認識和實踐,追求愛心和精緻,落實敬老和善終,要做到現世安穩,歲月靜好。這才是和平穩定和建設發展的關鍵要素,「一國兩制」才能夠行穩致遠,社會生態和精神面貌,朝向禮運大同篇所描述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想境界。

銀髮族的增加,催生了銀髮經濟。老人電商、老年旅遊、保險理財、人工智能、健康管理、居家照護、營養保健等各方面都潛藏着巨大的發展空間,養老服務和醫療健康的行業發展機會真的甚多。政府和社會萬事互相協力,讓資本運作在市場偏好的指引下得到益處,四方面可以互相支持形成一個整體。總而言之,不可以單靠市場供求,不可以單靠資本話事,因為完全讓資本和市場放任縱容,一定沒有辦法做到有整體性的,帶根本性的老人政策。香港過去25年落後於形勢,原因在此,因為積極地不干預,消極地不作為。這是因為缺乏政府力量的真正有效主導,沒有社會力量的配合支持。一張四隻腳的桌子,只有兩隻腳任其伸展,其他兩隻腳卻出現短版,那不可能是長期穩定的操作方式。

要形成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三足鼎立的格局,同時要政策傾斜到居家養老模式,讓港人願意做到自己動手(儲蓄養老要及早安排),豐衣足食,頤養天年。這樣做,醫護人員行業將會勃然而興。政府需要做的就是確保服務水平和質素,發牌認證。菲傭,印傭和泰傭,還有來自內地的高質素護理專業人才,自會通過市場效應為銀髮養老業務提供必需的人手。同時一定要提倡智慧養老,着眼善終服務,對養老和善終體系作出詳細規劃並予以實施。

銀髮健康管理和醫養結合勢將成為潮流。智慧老人社區,居家智慧養老和智慧醫療養老三大模式,視乎健康狀況,可以分流並行。在公共衞生和醫療服務方面,香港特區長期以來一直把公立醫院的服務和私家醫院的服務割裂開來,老人院大多數以市場營運的方式進行(政府通過發牌監管)和醫院脫鈎,兩不相干。這做法已經遠遠落後於社會形勢和市民期望。第五波疫情期間,這方面的致命弱點已暴露無遺。本屆特區政府未能及時檢討自身的過失,反而為自己辯護,自稱只是由於能力不足。市民看在眼裏,聽進耳裏,瞠目結舌,啞口無言。領導等於說:政府沒有做錯,那是新冠病毒的錯。領導如果沒有足夠的自我反省的能力和自我批評的覺悟,十分可惜。如果再不改弦易轍,長者的醫療和養老問題將永遠沒法徹底解決。

文章宜簡短,最後還有一點。老人院要重新考慮資源的均衡配置,發展適老產業,推動與老年人生活密切相關的食品,藥品及用品行業規範性發展要求。在這方面日本和北歐領先,內地近年來發展迅速,有很多方面值得港人參考。此外大灣區內應該考慮建立香港長者城,如今港珠澳大橋提供了一個最便捷的交通方法,珠海已為香港的長者養老產業作出有效鋪墊,就等恢復有序通關的一天到來。香港特區一定要融合到大灣區,要規範發展機構養老。政府應該通過直接建設,委託運營,鼓勵投資等多種方式,發展機構養老,在全港構建一刻鐘養老生活服務圈。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具前瞻性的安排。

香港特區過去一直以來最關鍵的問題,就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一貫短視,沒有長遠規劃。政府力量在這方面長期失職失責,沒有大視野和大格局,最終影響了老人的生活質素,辜負了香港作為全球最長壽地區之一的美名。生命如果沒有生活質素,試問長壽何用?生命如果沒有善終服務,長壽有何意義?要想促進機構養老的規範發展,只靠市場之手和資本之力遠遠不夠。老齡化和小子化,正加速增加未來養老責任由中生代承受巨大壓力。特區政府未能夠未雨綢繆,對於養老規劃沒有明確的解決之道。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中生代趁着如今移民的門檻甚低,萌生一走了之的念頭,遠赴他鄉謀發展。本人近日和一些中生代朋友談起克盡孝道的問題,細心聆聽之餘,感到痛心疾首。如果是這樣,你不要悲哀,整體環境改善中,風物長宜放眼量。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