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方略品評
航天員將在太空換班成功 2030中國或有月球版北斗系統
關品方
前港府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
2023年6月7日
 (原文發表於2023年5月30)
 
神舟十六號今天發射升空。飛行乘組還是由三人組成,其中景海鵬已是第四次飛天,另外兩名航天員朱楊柱是航天飛行工程師,桂海潮是載荷專家,都是首次飛天。今次神舟十六號的任務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總指揮長許學強領軍,景海鵬先後參加過神舟七號、九號和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資歷深厚,可謂以老帶新,隔代傳承。
 
事實擺在眼前。中國的太空夢計劃正在加速推進。根據外電綜合報道,神舟十六號乘組有三個特點。第一,3名航天員包含了航天駕駛員,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三種不同的航天員類型。第二,這是第三批航天員首次執行飛行任務,也是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的首次飛行。第三,景海鵬已是第4次執行飛行任務,成為中國目前為止飛天次數最多的航天員。
 
筆者特別注意到桂海潮。他只有36歲,來自中國雲南省一個普通家庭,從小就已熱愛研究航天,夢想自己的研究工作能夠搬到太空。他如今成為中國首位進入太空的載荷專家,主要負責載荷的管理維護維修,從事空間科學實驗活動(包括實驗設備操作,實驗條件控制,數據採集,整理和分析)。估計未來更多領域的專家進入太空將會成為常態,讓更多具有醫學,生物學等專業背景的專家進入太空,讓更多的資源和人力都投入到太空科學實驗中去。這些不同的太空工程專家將會着重空間站內實驗室的維修設備管理,包括太空望遠鏡操作,機械臂更換等工作。他們對駕駛飛船不一定十分熟悉,但同時亦需要學習駕駛技術以應付特殊情況。
 
神舟十六號今次的三項任務是換班對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的三名航天員撤離返回),天舟五號貨運飛船的再對接和撤離,以及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的對接準備。神舟十六號還將會開展電推進器瓶安裝,艙外相機抬升等平台照料工作,完成輻射生物學暴露實驗裝置,元器件與組件艙外通用試驗裝置等艙外應用設施的安裝;希望能夠在新奇量子現象,高精度空間時頻系統,廣義相對論驗證,以及生命起源等方面的研究產出高水平科學成果;亦會開展天宮課堂太空授課活動,讓載人航天再次進入中小學生的課堂。
 
對於太空科技,一般人不大關心。從科學普及這個角度看,筆者認為需要有基本認識。就本人所知,中國的空間站距離地球只有400公里,月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長達39萬公里。大氣層的厚度是大約1000公里。人類探月工程,以嫦娥型號發射,需要大約七天時間才能夠從地球抵達月球。月球的體量大約只有地球的49分之一,簡單比較起來,等於是一個籃球和一個網球的分別。中國的商用飛機C919,飛行高度約為7.8公里。北斗導航衛星距離地球表面大約只有120公里。這些數據,筆者都可以隨手拈來。香港特區一直沒有什麼像樣的科幻小說,反映對於太空的探索暫時還未引起中小學教育界的廣泛關注。有一本《地球末日拯救隊》,意念和《流浪地球》相當接近,可堪一讀。
 
事實上,中國的探索太空計劃,從一定意義上來看,可以引伸從人類命運共同體到關心地球的將來,是尋覓宇宙奧秘的終極一問。最近國家航天局和中國科學院發布了中國首次繪製的火星全球影像圖系列,已經將視野擴闊到火星探測。天問一號環繞器過去兩年不斷傳回到地球總共284軌次的遙感成像,已經有22個地理實體在火星上以中國的名村名鎮命名。天問二號將於後年5月發射,此外還規劃了天問三號和天問四號的任務,在探測火星的基礎上,已將眼界擴闊到探索木星系,任務的難度非常大。在未來兩三年間,還需要進行關鍵技術攻關。
 
拉近一點來看,中國正在研建月球版北斗導航系統,將眼界擴展到深空互聯網。估計中國在2030年之前將會有太空人登陸月球。中國探月工程第四期包括嫦娥六號、七號和八號。計劃明年登陸月球背面採樣,2026年將開始對月球南極環境與資源的勘查,尋找水存在的證據,為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建設奠定基礎。2028年將會發射嫦娥8號,勘查月球上的具體資源並對資源的再利用進行實驗,計劃與嫦娥七號共同組建月球南極科研站的基本形態。2030年(或之前)將會載人登月,實現中國人的腳印踏在月球之上。
 
根據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的說法,過去我們以地球為中心建設空間基礎設施,將來要變成以月球為中心的、可向太陽系延伸的、更廣闊的空間站系統,將會建成深空互聯網,集通訊,導航和遙感功能為一體,構成一個人工星座。以後在月球上可以看電視,看球賽,使用Wi-Fi。通過從月球遙控,改善地球的環境生態。
 
這願景,當年屈原寫《離騷》和《天問》的時候,估計絕對沒有想到中華民族的後人可以在短短二千多年之後,太空科技可以達到當前如此先進的地步。估計中國將會始終堅持在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基礎上,開展航天國際交流合作,與各國進一步共同探索並和平利用外太空,為服務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嶄新更強大的貢獻,強調良性競爭,反對惡性對抗。和而不同,關鍵在一個和字。我們要和平,不要戰爭;要合作,不要對抗;要建設,不要破壞;就是這麼簡單。在強軍建設,強國建設,經濟發展和民族復興的道路上,中國的日程相當詳細,任務相當繁重。關鍵的考慮是防止帝國主義發動世界大戰,破壞世界和平。未來數年,十分關鍵。
 
 
 
新聞来源: 點新聞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