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方略品評
「一國兩制」的範式詮釋:在這基礎上的新起點再出發
關品方
前港府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
2023年8月25日
(原文發表於2023年8月9日)
 
昨日(8日)剛過了立秋,從現在到11月8日(立冬)是農曆的秋天。習慣上是所謂「多事之秋」,不論是好事還是壞事,總之會有很多事情要在秋天發生。
 
現在不是一個和平的世界,地有烽煙燃起,天有戰雲布聚。但港人有幸在「一國兩制」的庇蔭之下,生活在一個和平安定,底氣充足,強於應變的中國,眼看着世界之變,時代之變和歷史之變。因為懂得,更要珍惜;更加需要有清醒頭腦,登高望遠。筆者認為,必須以高維的態度,用鷹鵬的目光,冷靜觀察應對,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開放包容胸襟,才能夠迎接癸卯年秋天的天高雲淡,金風送爽的季節到來。要能夠高瞻遠矚,就一定要有冷靜客觀的立體視野,站穩立場審視世界,才能夠在這個秋冬之交,站立得穩健自信,接受挑戰。
 
香港特區新一屆政府就任已超過一年。過去一段時間,有關「一國兩制」的討論重又熱烈起來,從1983年到今天已持續爭論了40年,喋喋不休,沒完沒了。筆者認為,現在是時候需要對「一國兩制」有新的範式理解,作出精準詮釋,在這個基礎上錨定新的起點,貴乎行動,重在實踐,重新出發。
 
在這個動盪的世界之中,生活在香港特區這塊受惠的寶地,港人何其幸運,但我們大多身在福中不知福。筆者認為,現在是時候停一停,想一想,抽離自設的束縛,擺脫眼前的紛繁,立在一個高維度上細看秋雲舒捲,靜觀秋色連波。近日美國意圖排斥特首李家超,不邀請他出席11月在美國舉行的APEC峰會。2020年8月,美國將李家超列入到其自行設定的制裁名單之中並且持續到今天(當年李家超是香港特區保安局局長)。意在言外,見微知著,筆者估計,美國的長遠意圖是要先從質疑開始繼而逐步否定香港的「一國兩制」。正是: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香江。際此多事之秋,波及香港特區。今天的關鍵,是港人一定要充分配合國家之大策,在世人面前堅持「一國兩制」,駁斥美國對「一國兩制」的誣衊,戳穿美國妄圖否定「一國兩制」的陰謀。
 
中國正在下一盤大棋。如果說是象棋,就是集中力量,車馬炮歸邊。一帶一路、上合組織、東盟諸國、APEC和金磚組織就是車馬炮,需要合縱連橫。香港特區在這個地緣政治的大棋盤上要找到落實「一國兩制」的定位和角色。
 
過去一年,不少立法會議員,行政會議成員,工商界鉅子,政治評論家,關鍵意見領袖,學者教授,政策研究智囊及政界翹楚,在檢討「一國兩制」實施頭26年的經驗得失的時候,意見紛紜,莫衷一是。經過黑暴動亂始末,香港國安法實施及選舉制度改善以來,過去四年跨越兩屆特區政府,對「一國兩制」眼前具體問題的理解,是矯枉過正還是過猶不及?對「一國引領之下兩制良性互動」的詮釋仍感視野欠寬,深度不夠,角度太窄。
 
我們到底需要一個怎樣的「一國兩制」的香港特區?這個「我們」,究何所指?筆者認為,「我們」應該定義為是愛國愛港的廣大市民群體,他們有正確的民族立場,明確的國家觀點,準確的處事方法,「我們」可以定義為「五十年不變」進入到下半場的「新型」香港人,是為堅持2047後仍然實行「一國兩制」, 為實現「五十年後仍不變」而努力打拚的「新型」香港人。
 
筆者認為,「一國」要明確認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制」要明確認定為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互動融合。這才是香港特區的獨特性。回歸二十多年來,香港受到的挑戰和衝擊,根本原因就在於未能夠明白到要和國家(即中華人民共和國)高度融合,在新時代要配合國家正在下的一盤大棋,在車馬炮三方面(包括一帶一路、金磚組織、上合組織、東盟諸國、APEC) 扮演一定的輔助角色。此外,中國正在下的一盤大棋又像是圍棋,要在地緣政治被圍堵之中尋求突破,就要找到很多足以生存下來靈活的地盤,盡量把這些地盤連接起來,甚至突圍而出,擴大「做活」的生存空間。香港特區的「一國兩制」能夠扮演這個連接的角色,最終要讓全世界明白,地球足夠大,可以讓中美兩個大國在健康適度有管控的競爭之中各自謀求發展,為避免衝突提供緩衝。一個地球兩個陣營之下的「一國兩制」,是互動共存的良好範例。香港的「一國兩制」,一定要在「一個地球兩個陣營」之中站穩在國家的陣營之內,才有正確的出路。港人不能夠騎牆觀望,否則就一定兩面不是人;如果一腳踏兩船,一定會掉進水裏。
 
國安法有沒有被泛化利用?是否矯枉過正?見仁見智。目前而言,最重要的還是文化回歸,人心回歸和軟實力的建設,要講好中國和香江的故事,要深度融合到大灣區尋根,要擴大愛國愛港溫柔的言論空間,找回歷史軌跡,追尋鄉梓根源,重拾中華文化,對國家發展歷程(尤其是1840年以來的近代歷史)要有正確的理解和認知。
 
筆者認為,香港的發展重點應該放在經濟城市建設,目標是建成海綿型國際大都會;政治方面要能夠完全配合中國的發展大局,和國之大策同向而行。有關國家安全的23條在完成本地立法,在確定了怎樣限制國際間在香港的間諜活動之後,估計仍將會不時出現涉及外事的政治拗撬,但大局既定,國際外交工作自有中央統籌領航。大學教育方面,現時最重要的就是通過徹底解決個別大學院校之內存在的某些根本性問題,樹立範式轉移,將高等教育界納入正軌。母語教學應定義為以普通話教學為主,真正堅持兩文三語。要能夠真正做到吸引主要是東南亞的留學生及各地專業人才來港,重點是搞好和東盟十國的關係,融合到國家的發展大局,落實21世紀主要是亞洲人的世紀這個基本概念。
 
筆者相信,不管道路怎樣曲折,「一國兩制」最終一定會在統一後的台灣地區實施。港澳特區可以起到先行示範的作用。港澳地區和台灣地區的「一國兩制」,其本質和原理沒有分別,具體內容相信會完全不同。
 
筆者認為,我們在分析「一國兩制」的精髓和香港當前形勢及任務的時候,一定要從長遠的宏觀大局出發。筆者經過長期觀察,深信中央一以貫之的政策,並非想要干預香港特區的具體事務,只是設立了適當的框架,定下了必要的紅線。如中央和地方能遵守默契騰出空間,深切認識和理解「一國兩制」的本質如上述,「一國兩制」一定會行穩致遠。隨着形勢變化,具體運作會不時有所調整,改良和優化的進程永遠在路上,那不在話下。
 
總而言之,本人對今後香江前路,持審慎樂觀態度。港人對一些細微末節的操作和具體措施的推行,不應鑽入牛角尖,應以平常心看待,因為反映「一國引領之下兩制互動共融」特區作為「一球兩營」緩衝區的靈活性,既無需過份解讀,更不用過度擔心。新冠疫情過後經濟復常,港人北上深圳消費已成趨勢。融合大灣區,行動最實際。估計特區政府新的一份施政報告,將會見到端倪。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