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方略品評
旭日普照 耀我中華:國士無雙黃旭華
關品方
前港府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
2025年2月15日

(原文發表於2025年2月11日)

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是國士無雙、國之棟樑,中國核潛艇事業的奠基者與開拓者。他隱姓埋名三十載,甘於寂寞,潛心鑽研,以非凡的智慧與驚人的毅力,鑄就了大國重器核動力潛艇。2月6日,他以99歲的高齡與世長辭。斯人已逝,舉國同悲。
 
黃旭華心懷家國,無私奉獻,用畢生心血推動中國國防科技邁向世界前列。他的精神正如深海潛航的核潛艇,沉穩堅定,默默守護着祖國的太平安寧。官方的評價:他是科學家精神的典範,更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象徵,其功績與品格將永遠銘刻在歷史長河中,激勵後人砥礪前行。
 
黃旭華給筆者最深刻的印象是他在推動核潛艇項目的過程中廣納建議,獨立思考,兼聽則明,尋求突破,走中國自己的發展道路。他的可貴之處,是在廣泛吸納專家組的意見後獨立思考,不否決別人的觀點,也絕不失去自己的想法。黃旭華在建造核潛艇時,大多數人的意見是建造常規型潛艇,而他深思熟慮後決定建造最先進的水滴型潛艇。當年許多人反對,但結果證明他堅持自我的意見是正確的。他是中國核潛艇研究設計專家,走自主創新之路,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實至名歸。
 
1970年,他帶領團隊研製出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他獲得了共和國勛章和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等眾多榮譽。筆者看過電視劇《功勛》(2021年),表達了對黃旭華等8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畢生成就的敬意,建議讀者們有暇在網上找來看。
 
從1914到1945,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的進程說明,沒有全程空中掩護的海軍,潛艇是最好的戰略性武器。核動力潛艇因為其強大的續航能力和打擊能力,是軍事大國海軍部隊編制的重要力量。20世紀50年代,中國開始了核潛艇的研製,伴隨着這項事業,一批志士仁人隱姓埋名艱苦付出,黃旭華是其中一人,象徵中華民族史詩式的偉大精魂。早在1957年,他曾有過仿製蘇式常規潛艇的經歷,又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造船系,因此被選中參與核潛艇研製工作,成為最早一批研製核潛艇由29人組成的專家組成員之一。當時,研製核潛艇同研製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星一樣,被列為國家最高軍事機密。黃旭華參加工作之初,國家要求不能洩露單位的性質和從事的任務,要隱姓埋名當一輩子無名英雄。
 
核潛艇被視為國之重器,與航空母艦和導彈一起,是現代戰爭最強大的三種決勝武器。中央領導指出,中國的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核潛艇早研製出來一天,中國就可以早一天擺脫被核訛詐。
 
筆者留意到近日觀察者網重刊12年前專訪黃旭華的報道,感人至深。今天我們深切緬懷他的豐功偉績,對香港特區年輕一代應很有啟發。
 
(1)自力更生。黃旭華說,「我們的工作開始時是希望蘇聯援助的,派兩個代表團到蘇聯去談,對方不答應。1959年,赫魯曉夫到中國訪問,毛主席跟周總理又正式向他提出,希望蘇聯幫助我們國家研製核潛艇。赫魯曉夫很傲慢,在他的回憶錄上他這樣講,『中國想建造核潛艇,簡直是異想天開,不可能。』然後他拒絕了中國的要求,說研製核潛艇技術很複雜,要求高,牽涉廣,周期長,花錢多,你們中國沒有能力搞這個事情。我們蘇聯有了,就可以保護你們。他要求和我們建立聯合艦隊由他們指揮,中國的港口基地給蘇聯的核潛艇用。求人不如求己。中國要自力更生,於是下定決心自己搞出來。」
 
(2)彎道超車。黃旭華說,「要想突破,必須跨過對核潛艇的知識壁壘。之前我們只有一些常規動力潛艇的知識,對核動力十分陌生。一無圖紙,二無資料,三無外國專家指點迷津。首先從調查研究入手。美國搞出來之後,報紙專欄、雜誌刊物上的資料零零碎碎、虛虛假假。我們搬出三面鏡子:放大鏡、顯微鏡、照妖鏡,把全世界的相關資料收集,加以分析。我們就從核潛艇的玩具模型裏面的布局開始,研究推導、搞出圖紙。第一個難題就是潛艇的形狀,對於在阻力很大的海水裏航行的潛艇來說,形狀設計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最終選擇了難度極大、當時最先進的水滴型為艇體的形狀。對於核潛艇的外型,美國花了10年時間,經歷了從常規動力水滴型到核動力常規型再到核動力水滴型的三部曲。前蘇聯更是經歷了迂迴曲折的六部曲。中國要一步到位。當時有人說,美國走了幾步才出來,我們的條件比它差,也應該一步一步走。這是很大的爭議。因此我在上海交大帶領一個小組做了很多模型實驗,事後報上去。聶榮臻元帥說,『不要搞不三不四的,既然有把握,應該一步跳過去。』就這樣,我們第一艘潛艇比美國和蘇聯的快兩倍,好得多。在攻克外型難題後,科技人員又圍繞着新式潛艇的其他15個難題展開攻堅戰。在這15個難題中,解決核動力問題是首要的。當時中國雖有核反應堆,但還沒有核電站。核潛艇是水下核電站,要求比陸地上的核電站要嚴格得多。僅僅有核反應堆不起作用,需要其他很多系統配合。最後,我們一次就搞成了。」
 
(3)嘔心瀝血。黃旭華說,「為了核潛艇內成千上萬的零/部/組/配/台/補件(六件)設備,上百公里長的電纜和管道,要網羅全國24個省市的總共2000多家科研單位和工廠,工程複雜、牽涉面廣、難度極高。我們科研人員不眠不休,在沒有外援、沒有資料、沒有計測儀器的情況下,創造了世界核潛艇研製史上前所未有的高速度。3年後開工,開工2年後下水,下水4年後正式編制進入海軍戰鬥序列,中國成為當時全球第5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4)初試即成。黃旭華說,「第一條核潛艇進行下水試驗,是1970年12月26日晚上。那天很冷,大家的耳朵都振聾了,喉嚨都喊啞了。我們要保證它平穩下水,一定要控制好船的重心問題,要確保不沉不翻。要把它的重量和重心控制在容許範圍之內。我們還要在船台中間的進口裝運進艇的東西,要經過磅秤登記下來;廢料拿出去也得經過磅秤把它扣除掉。所有的東西進出,不管大小,從頭到尾,要『斤斤計較』。作為國家核威懾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戰略核潛艇必須保證躲得過對手的監視。所有核潛艇擁有國都在不斷拓展核潛艇的極限下潛深度。70年代末,美國的『長尾鯊號』就是在深潛試驗中葬身大海,艇上160多人全部遇難。1988年4月,我們第一艘從裏到外全部由中國人自己造出來的核潛艇,按設計極限進行深潛試驗。這是一次極重要、也是最危險的試驗。當年我和技術員上艇去,在指揮室裏面。我沒有留在岸上指揮。應該說我有充分信心,但同時也非常害怕,萬一有哪些地方做不到位、超出我的知識範圍,下潛的時候出問題了咋辦?大家的思想負擔很重。我決定親自潛下去。作為總設計師,正常情況我應該在岸上或在另一艘指揮艦上。但為了增強參試人員的信心和掌握第一手資料,我親自上艇作深潛試驗,穩定人心。總設計師也下去了,不是吹牛的。當時我們下潛之前唱了《血染的風采》。這首歌非常好,很悲傷,我很喜歡唱。我犧牲了,我倒下去了,上不來了,怎麼樣就怎麼樣。我作為一個軍人,在這種情況下,為國犧牲。我說今天要下潛了,我不希望大家唱這首歌,但還是唱了。我希望大家唱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我要下去把數據拿回來,不是讓大家去『光榮』殉國。核潛艇先是50米、10米,後來是5米、1米地越潛越深,艇殼承受着巨大的水壓,『咔咔』作響。下到300至400米的時候,鴉雀無聲,非常緊張,一點聲音都沒有,只有艙底下的測試人員把壓力變化的情況報上來,繼續往下沉。我們有最大的下潛深度,還有極限深度。下潛深度和極限深度是兩個概念,航行的時候只能做到最大的工作深度,不是下潛深度,更不是極限深度。從400米回升時,才放下心來。回升到100米的時候,艇內人員趕快寫簡報祝捷,大家高興,要題字。我靈機一動,寫了『花甲痴翁,志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1988年我62歲,已過花甲了。我後來聽說,我親自下潛400米,是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下水做深潛測試的第一人。」
 
(5)精忠報國。黃旭華說,「回顧這背井離鄉的30年,如果用一句話濃縮,將來我們退休,在子孫面前可以講一講我們的往事,我會說此生沒有虛度,我們這一輩子屬於國家,此生屬於核潛艇。為了核潛艇事業,我無私奉獻,無怨無悔。」
 
筆者領悟到,作為戰略級核打擊手段,核潛艇只有潛得深、游得遠、藏得久,才能出其不意,在關鍵時刻對敵人發出致命一擊。這種獨有的隱形作戰方式,注定了潛艇官兵的職業生涯是在遠離親人、遠離故土、遠離現代生活的深海中度過的。正是以黃旭華為代表的一代接一代的將士、官兵、指揮員和戰鬥員的奉獻和進取,讓中國擁有了更隱蔽、更可靠的海上核反擊能力。有了這樣一種不露聲色的戰略威懾力,中國才更有地位和分量,更有話語權,國家安全和世界和平才更有保障。
 
黃旭華一生為國深潛,如今旭日雖落,爾後華彩長存。昨日,湖北武漢的民眾絡繹不絕排隊送別,弔唁這位中國核潛艇之父。他是中國真正的民族英雄。輓聯為,「卅載嘔心研潛艇,深海蛟龍驚世界;一生矢志衛海疆,大國重器鑄功勛。」
 
最後,筆者認為值得一提的是,29人的核潛艇研發團隊第一任總設計師是彭士祿(彭湃烈士之子)。黃旭華開始時是副總設計師,其後接過彭士祿的班子。彭湃(1896年出生,33歲壯烈犧牲)是中國農民運動領袖、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被稱為農民運動大王、中國農民革命運動的先導者。他是最早認識到和高度評價中國農村農民革命力量、並且親自領導農民運動的中國共產黨人。他明白到中國100年前諸多社會問題中最根本的問題是農民問題。有關彭湃波瀾壯闊的一生,筆者如有機會,日後另文介紹。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