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原文發表於2025年3月14日)根據英國《獨立報》報道,烏克蘭的礦藏儲備總值估計約值14.8萬億元(美元,下同)。特朗普建議的美烏礦產協議,美國估計可以從烏克蘭獲得大約5000億元的礦藏價值。過去3年,美國援烏的軍備武器總值大約3500億元,實際已經交付1000億元,尚欠2500億元還未交付;但這個美烏礦產協議一旦簽訂,美國不用再出一分現錢,就可以取得5000億元將來值(future value) ,其中50%以實物交換(軍備武器運到烏克蘭,換取由美國操控的高端礦產(稀土提煉)企業在烏克蘭運營,大批美國軍工企業高層派駐到烏克蘭。這口子一旦開啟,烏克蘭實質上將變成美國的殖民地,引狼入室,「世世代代為奴」。
特朗普作為生意人,很懂計數。這絕對是本少利大的好買賣。他2月28日逼迫澤連斯基簽城下之盟,等同要澤連斯基賣國,賣掉烏克蘭的家當,爭取美國繼續支持,但烏克蘭未能得到最關鍵的所謂「安全保證」。保護費給了,但換不回來美國保護自身安全的承諾?澤連斯基不幹了,所以吵翻了。為何如此?因為特朗普想要歐洲(不是北約、更不是美國)向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
美國霍士電視台時事評論員發言十分狂妄。他指責澤連斯基不識抬舉。「美國最偉大,美國決定一切,美國說了算。你澤連斯基只是美國的代理人,要你怎樣做你就怎樣做。」這說法太赤裸裸,令人大開眼界。「特朗普2.0」的原形畢露,完全不再掩飾。
本月初在白宮發生的爭吵,現在仍然繼續發酵。越來越多人看清楚美國帝國霸權主義的真面目。基辛格的名言:「做美國的敵人是危險的,但是做美國的盟友是致命的」。這句話道盡地緣政治的真髓。軍事帝國主義就是弱肉強食,飽食遠揚,呼奴喝婢,用完即棄;當天還搞電視直播讓全世界都看到。
現在已經無需再多加解釋,美國的橫行霸道已是關心國際政治的人們的常識和共識。特朗普的下一步是緊握軍備武器供應和軍事情報分享的皇牌,以「stop and go」的方法操控烏克蘭,下一步先威脅退出北約,最終肯定會退出,甩鍋給沒有了美國參與的「歐約」。
烏克蘭如果沒有歐洲的支持熬不下去。北約如果失去美國的主導肯定解體。筆者估計,烏克蘭最終一定服軟,不得不簽署礦產協議。因為就如同特朗普所說,澤連斯基根本無牌可打。現在俄羅斯正以風捲殘雲的姿態,在停火協議前擴大戰果。
烏克蘭礦產資源總值約14.8萬億美元。投資銀行家都知道,礦產基金的操作就是把礦產協議放在一個基金裏面,做一個估值(已有5000億元的說法),然後貨幣化(即證券化),全球招募LP(有限合夥人),適當時候以更高的估值上市。基金由美國作為GP(普通合夥人,少不了軍工企業和科技企業的參與)負責運營,賬目由美國一手操控。這就是空手道,移形換影,全球收割,一次又一次。烏克蘭失去控礦權,等同讓渡部分國家主權,淪為美國的殖民地。烏克蘭的損失世世代代,豈只是目前所說的5000億元?
有美國官員認為這份美烏礦產協議可以削弱中國在關鍵礦產供應鏈的作用,有道理,要注意。(資源和能源及動能是三種新質生產力之一,筆者另文論述。)
澤連斯基在美國白宮被特朗普和萬斯訓斥後,馬上跑到歐洲,取得歐洲的支持。英國尤其積極,馬上同意向烏克蘭提供更多貸款(22.6億歐元),支持烏克蘭繼續打下去。其實去年9月17日,G7曾討論過利用凍結的俄羅斯資產援助烏克蘭的計劃,法國和德國反對,因為各有盤算,導致計劃失敗。其後歐盟(不是北約)準備在「重新武裝歐洲」的計劃框架內建立總額1500億歐元的新貸款機制支持烏克蘭繼續打下去。本月初,歐盟正式決定向烏克蘭提供500億歐元的新貸款,為期4年,抵押品是烏克蘭的石油、天然氣和礦產資源。歐盟和美國直接對抗(爭食),後果如何不難想像。特朗普和普京達成共識後,美國最終退出北約的可能性極大。
俄羅斯被美國凍結的資產只有大約60億元,被歐洲凍結的卻有大約2500億元,其中的90%左右(大約2250億元)由設在比利時的歐洲清算銀行控制。(眾所周知,歐盟的總部在比利時布魯塞爾。)
歐盟和美國都盯上了烏克蘭的礦產資源,是嚴重的利益衝突。如今特朗普想要搶先,於是拉攏俄羅斯,藉此脅迫烏克蘭簽署美烏礦產協議(先飲頭啖湯),歐盟怎可以接受?筆者認為,美國和歐洲勢將決裂。英國將會重返歐洲懷抱。以後無須用「美西方」的字眼來形容歐美,因為資源爭奪,美國和歐洲將會分道揚鑣。所謂分享共同價值,捍衛自由民主,只是言語藝術。精人出口,笨人出手。誰最可憐?不忍細說。
其實烏克蘭擁有關鍵礦產資源,完全可以成為全歐洲最富有的國家。烏克蘭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鈦礦和鐵礦儲量、尚未開發的鋰礦田以及大規模的煤礦儲量。烏克蘭還擁有眾多其他儲量,包括天然氣、石油和稀土礦物。稀土對高科技元件開發至關重要。稀土元素和關鍵礦物(例如鋰、鈦和鈷)的獲取是先進製造技術(高端自動化生產,特別是機器人和飛行器)尤其是可再生能源技術所必需的。
烏克蘭有大約2萬處礦藏,涵蓋116種礦物,主要包括鈦、鋰、鈹、錳、鎵、鈾、鋯、石墨、磷灰石、螢石和鎳。烏克蘭擁有歐洲最大的鈦儲量,佔世界儲量的7%;還有大約50萬噸鋰。全球鋰電池有大量需求,因此極具戰略價值。
根據《華盛頓郵報》的分析,戰爭3年下來,烏克蘭價值大約12.4萬億的能源儲備、稀有金屬和礦產屬地現已被俄羅斯佔領,佔烏克蘭2209處礦藏總價值(不是總面積)的接近50%。這裏面除了包括63%的煤礦儲備外,俄羅斯還佔據了烏克蘭11%的石油儲備、20%的天然氣儲備、42%的金屬儲備以及33%的稀土和其他關鍵礦產儲備(包括鋰)。
俄烏衝突以來,俄羅斯逐步擴大對烏克蘭的控制權,其戰略是慢慢逐步蠶食。根據SecDev和烏克蘭採礦及鋼鐵產業的分析報道,俄羅斯已佔領了41個煤礦、27個天然氣田、14個丙烷田、9個油田、6個鐵礦、2個鈦礦、2個鋯礦、1個鍶礦、1個鋰礦、1個鈾礦、1個金礦以及1個以前用於烏克蘭鋼鐵生產的最重要的石灰石採石場。
儘管烏克蘭地下蘊藏着豐富的礦產資源,但要想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包括勘探、開採和加工這些材料)需要國際投資和專業技術。烏克蘭政府曾發布過一份展示烏克蘭主要礦產儲備的報告,概述了當前及未來通過國際投資利用這些資源的計劃。由於澤連斯基的出身和背景,他最大的缺點是不懂得經濟。
雖然烏克蘭在鐵礦開採和生產方面有一定歷史,但其他礦產如鋰資源仍未被充分開發,因為需要初始投資建設勘探和開採的能力。到後來能夠生產並出售最終產品(例如鋰電池),將帶來極高的經濟回報,但烏克蘭一直不具備獨立完成這一過程的能力。衝突爆發,這一切成為虛幻。
早在俄烏衝突爆發前,美國覬覦烏克蘭的礦藏已有跡可循。美國希望烏克蘭能夠幫助自己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美國在2021年已提出要與烏克蘭在鈦工業方面合作,作為美國依賴中國和俄羅斯進口的潛力替代品。烏克蘭擁有豐富的戰略資源,如錦衣夜行又沒有保鏢守護,更被人忽悠強出頭。說到底,由美國主導的北約為什麼持續東擴一定要擴展到烏克蘭?還不是為了要讓美軍基地建立在烏克蘭,方便奪取當地的豐富資源?結果事情鬧大了,俄羅斯不得不出手制止。三年下來,造成目前這個亂局,起因在此。
筆者估計,最終烏克蘭將會被分割成七大塊。烏克蘭國土縮小了,其次還有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和「歐盟利益」。所以筆者常說:戰爭難,和平亦不易。精人出口,笨人出手。烏克蘭是活生生的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