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原文發表於2025年4月22日)美軍近日不斷對也門胡塞武裝發動軍事打擊,一般認為是以大欺小。其實雙方有得打,胡塞武裝有能力擊落美軍的無人機。它的武器裝備何來?看它背後有誰支持就知道,大家心照不宣。
美國打擊胡塞武裝的原因,主要是航運安全。胡塞武裝對紅海航道的襲擊,威脅石油運輸國際航道,美國以此為由採取行動,「維護航道安全」。
美國視胡塞武裝為伊朗的代理人,打擊它們旨在削弱伊朗在中東的影響力。美國通過軍事行動支持其鐵桿盟友以色列,也做給沙特、阿聯酋等石油出口國看,鞏固其在中東的戰略地位。特朗普以軍事手段維持強硬姿態,迎合美藉猶太裔利益集團的要求。
那麼,為什麼美國和伊朗最近又恢復核談判呢?美國是想要緩和中東的緊張局勢嗎?
筆者認為,美伊就核問題談判是不得不談,雖然明知是談不攏,不會有結果。筆者留意到澎湃新聞劉中民的某些觀點,可供參考。
最近美國和伊朗之間就核問題的互動十分頻繁。最近(4月12日),美伊雙方終於在阿曼首都舉行自2018年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以來的首次高級別會談,並在幾天前(19日)舉行了另一次會談。美伊過去7年以來一直嚴重對峙、關係緊張,現時有緩和的跡象。特朗普反覆無常,2018年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是他,現時恢復談判也是他。
美伊嚴重缺乏互信、雙方訴求差距巨大。在阿曼的間接會談只是雙方互相試水摸底,距離解決伊核問題仍需跨越巨大鴻溝,實現美伊關係正常化十分艱難。
從4月7日到今天,表面看來美伊雙方的間接會談還可以;在相互尊重、建設性氣氛中展開,雙方就美國解除對伊朗的制裁、伊朗和平發展核計劃等問題,通過阿曼外交大臣向對方傳遞各自的立場。伊朗外長表示:「整個過程在平和、相互尊重的氣氛中進行,沒有使用不恰當的語言,雙方都展現以平等立場推動對話、希望達成協議的承諾」。間接談判結束後,美伊雙方代表團團長在阿曼外交大臣的見證下進行了幾分鐘的面對面交流。
現在看來,首兩輪間接談判已經「接近達成正式談判的基礎」,或可開始啟動實質性談判。
美國釋出善意,認為與伊朗的溝通是朝着實現互利結果邁出的一步。不過,特朗普以慣常的模棱兩可的兩面策略,在肯定談判有好開始的同時,指責伊朗採取拖延戰術,並繼續向伊朗發出軍事威懾的警告:如果伊朗拖延談判進程,美國會嚴厲回應。特朗普強調伊朗必須放棄擁有任何發展核武器的想法,否則其核設施可能遭到美國軍事打擊。特朗普認為伊朗已經非常接近研製出核武器。以色列也幫腔,警告說絕不能容忍伊朗擁有核武器。
特朗普和以色列表達對伊朗不滿並發出警告的同時,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強硬回應。據《德黑蘭時報》報道,哈梅內伊強調必須持續增強武裝部隊在裝備和能力方面的戰備狀態。他譴責美國執行雙重標準,自身擁有最致命的武器,卻禁止他國發展防禦性武器。他強調伊朗將同時加強「硬件準備」(加強武器裝備能力,改善軍部組織結構)和「軟件準備」(對目標使命和道路正義的信心)。
美伊雙方的反應充分反映出相互間的深刻不信任,目前尚處在彼此試探的階段。
伊核問題是美伊矛盾的表象。美伊從意識形態到地緣政治的全面對抗,是美伊矛盾的本質。如果雙方僅就伊核問題進行談判,很難有突破。只有從根本改善美伊關係,才有可能解決伊核問題,不可以本末倒置。目前美國尋求通過制裁施壓試圖迫使伊朗放棄核計劃和抗衡以色列的地區政策,伊朗不以為然。伊朗認為,伊美談判的唯一議題是伊朗發展核計劃和美國解除制裁。雙方南轅北轍,是雞先還是蛋先的問題。
美國意圖通過繼續施壓和維持制裁,制止伊朗發展核武器。伊朗的目標是要求美國解除制裁和堅持核開發的權利。這背後有伊朗和以色列之間不可調和的衝突。從這個角度看,筆者認為美伊談判只會是一場空轉,不會有實質成果的。
所謂「伊朗問題」,出現在1979年伊斯蘭革命之後。伊美雙方圍繞意識形態、社會制度、地緣政治和核武計劃,在政治、外交、軍事、經濟、安全等領域全面對抗,拳來腳往。美國長期以來奉行對伊朗惡意的遏制政策。從伊朗的角度看,美國是傲慢無禮,橫行霸道,極限施壓。2003年的「伊核危機」出現後,美伊雙方的矛盾對抗更為尖銳。當年小布殊為此加大了對伊朗的遏制、圍堵和制裁力度。奧巴馬(2008年)決定重返亞太因此在中東戰略收縮,謀求通過接觸和談判解決伊朗問題,於是採取「制裁+談判」的雙軌方式,最終於2015年達成伊核協議。眾所周知,特朗普上台後,2018年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至今。現在他重新上台後,舊事重提。
特朗普的根本錯誤在於其傲慢專橫,力圖通過極限施壓迫使伊朗屈辱地接受美國的要求:放棄發展核武。具體內容如下:(1)向國際原子能機構申報所有軍事核項目,永遠放棄發展類似項目;(2)停止所有濃縮鈾活動,永不進行鈈材料處理,關閉重水反應堆;(3)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無條件進入任何地點核查;(4)停止囤積彈道導彈,停止研發載核導彈系統;(5)停止支持包括真主黨、哈馬斯和伊斯蘭聖戰組織在內的中東「恐怖組織」;(6)停止支持阿富汗及周邊地區塔利班等「恐怖勢力」、停止庇護「基地組織」領導人;(7)中止對伊斯蘭革命衛隊、特別是「聖城旅」對世界各地「恐怖分子」的武裝支持;(8)促使什葉派民兵解除武裝;(9)中止對也門胡塞武裝的軍事支持、致力也門問題的和平解決;(10)撤離在敘利亞的所有軍事人員;(11)停止威脅摧毀以色列、不再威脅國際航運、不再發起網絡攻擊;(12)釋放所有被拘押的美國及其盟友的公民。
由此可見,美國開出的條件涉及全方位所有核心問題,而伊朗的關切只是美國解除制裁、不得干預核計劃。彼此缺乏共同點,從何談起?
如今在沒有任何協議的情況下,美伊談判等於從零開始,困難之多可想而知。以色列從旁插嘴、特朗普反覆無常、阿拉伯國家和伊斯蘭集團高度警惕,這些都是筆者對美伊談判不表樂觀的原因。集團勢力的敵對、意識形態的分歧、宗教信仰的不同,歷史糾葛的積怨,剪不斷理還亂。中東地區是地球上的火藥庫。因此,筆者的結論是:美伊關於伊核問題的談判十分困難,短期內解決不了。
至於以色列,在中東的終極意圖是確保其在該地區的安全和擴張。為達此目的,以色列要消滅巴勒斯坦,反對巴勒斯坦建國。具體是剷除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和哈馬斯等敵對勢力,以消滅對其安全的威脅;吞併加沙地帶,擴大其領土範圍至整個約旦河西岸;削弱伊朗及其盟友的影響力,反對伊朗發展核武、維持以色列在中東的軍事優勢。這些目標反映了以色列在複雜地緣政治環境中的戰略考量,得到美國的全力支持。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軍事衝突風險極高,局勢非常緊張,但目前尚未至於爆發全面戰爭。
筆者認為,以色列的終極目的是要拖美國下水,美伊之間爆發戰爭。過去幾年,以色列曾經空襲伊朗駐敘利亞使館,導致多名伊朗軍事顧問死亡;伊朗也曾使用導彈和無人機對以色列本土發動直接攻擊。以色列一旦確認伊朗的核計劃對其生存安全構成威脅,以其強悍的民族性格,可能採取軍事行動。美藉猶太裔利益集團對特朗普的巨大影響力不可低估。一旦俄烏衝突分出勝負,今後幾年,以伊爆發戰爭並非不可能。從俄烏衝突到以伊戰爭;以色列取代烏克蘭的角色,在中東做美國的打手。
|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