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方略品評
港人須從抗戰勝利中學習家國情懷
關品方
前港府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
2020年9月4日

筆者幾年前還在杭州任職的時候,曾接待萬鋼來訪。儘管是短短一個小時,但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萬鋼早年留學德國,從跨國公司經理到國家部委的部長,工作經歷跨度很大。萬鋼是上海人,戲劇家曹禺(原名萬家寶)的堂弟。文革期間,他在吉林當了六年知青,其後考進東北林業大學,再升讀同濟大學結構理論研究所。同濟大學是德國人1907年在上海創辦的。同濟就是德意志的諧音,校訓是「同舟共濟」。萬鋼畢業後在同濟當了四年老師。33歲獲得世界銀行的獎學金,赴德國深造;取得德國克勞斯塔爾工業大學機械系博士學位後,在奧迪汽車公司工作了10年,從基層工程師做起,一直升到總規劃部高級技術經理。2000年12月24日,收到同濟大學和國家科技部邀請回國,萬鋼毅然辭職,時年48歲。過去20年來,萬鋼先從同濟大學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主任做起,直到出任同濟大學校長。13年前,獲委任國務院科技部部長,在這個位置上做了11年直到退休。卸任部長以來繼續努力,他目前的職務是全國政協副主席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最新的頭銜是中德對話論壇中方主席,兩年前出任。他和我年齡相若,閒聊時簡單談到我早年原也有打算留學德國,後來卻去了日本。還有就是我問他是不是九三學社的,因為那是高級科學技術知識份子的政黨。他笑著否認,說他是致公黨的,黨中央主席。不是執政黨的成員而出任國務院的部長,萬鋼是自1972年傅作義辭去水利電力部部長職務後,中國35年來首位不是共產黨員的正部長級官員。

香港的「一國兩制」,有其特點。對港人而言,兩制固然有好處,但不足之處,是不容易與內地融合。我曾經嚮往九三學社,希望加入。但因為是香港出生的,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拿的是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通過統戰部的朋友仔細探問,申請不獲批准。估計香港的「一國兩制」,在施行了香港國安法之後的新時代,今後27年,某些做法或已逐步有改善空間,以加強港人和內地之間的融合。37年前,鄧小平以飽滿的感情提出「五十年不變」時,形象化地說「舞照跳,馬照跑,股照炒」。那是指生活方式。五十年什麼都不變?這不符合發展規律,因為變幻才是永恆。敵對勢力就是拿這個來說事,按自己的主觀意願企圖拖住香港,甚至影響內地。五十年時間,不是把香港和內地繼續分隔開來,否則何來回歸祖國?五十年是用來融合內地和香港之間的差異,讓內地學習了解資本主義運作的好壞,取長補短,作為改革開放的參考;也同時讓香港學習了解社會主義運作的好壞,以便改進過度壟斷的資本運作和規範過度放任的市場行為。當然還有我們最近常說的,要逐步全面落實管治權,文化回歸,去殖民化,國家意識和人心回歸。實施香港國安法,走出關鍵正確的一大步。香港出生的知識份子,能否加入九三學社,也許在適當的時候應該檢討。「統一戰線」這個詞也可現代化。抗戰時期,為了團結一致,槍口對外,當然要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香港現在是「一國兩制」,和平發展,建設國家,民族復興。統戰的意義在香港,其實就是獅子山下的同舟共濟,發展朋友圈,通過互聯網建立溝通平台,讓政府和民間互信互動、協商討論、徵求意見、達成共識。我們需要有新詞彙、新思維。

九三學社的成員,是以科學技術界知識份子為主的,具有聯盟性質的關心國家大事的政黨。九三學社又與五四運動有著深厚淵源。九三學社創始人或積極參加五四運動,或深受五四運動影響。抗日戰爭後期,一批文化教育和自然科學學者,繼承並發揚五四運動的愛國精神,以民主和科學為宗旨,在重慶發起民主科學座談會,討論時局,發表政見。為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1945年9月3日,民主科學座談會召開擴大會議,並更名為九三座談會。翌年5月4日,九三學社成立,以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為學社的方針。在國家政治生活、人民社會發展和民族建設事業中,九三學社发揮過不少作用,就教育、科技、知識份子問題、經濟發展建設等方面的重大課題進行調研,向政府提出意見和建議;面向社會開展智力開發、科技諮詢,支援邊疆等活動;普及科學技術知識、發展高等教育和改善醫藥衛生,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做貢獻。九三學社廣泛團結知識界人士,堅持民主和科學,致力改革開放,為使中國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現代化國家而努力奮鬥。74年來,九三學社成員有接近200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許多成員為中國科技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創始成員較為耳熟能詳的,有許德珩、周培源、潘菽、茅以升、嚴濟慈等學者。成員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陳芳允、程開甲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王選、黃昆、師昌緒、謝家麟和程開甲均先後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為了廣開言路,為了團結香港高等教育界的愛國護港、建設國家、復興民族的教授學者,也許可以考慮讓九三學社在香港成立分社,以符合香港與內地加強交流的精神。如是,本人第一個申請加入。

九三學社傳承五四運動。這裏面包括「五四精神」、「五四目標」和「五四思想」。「五四精神」是一種中國知識份子特有的入世使命感,承襲儒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與「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精神。這種使命感使中國知識份子認同真理本身應該指導政治、社會、文化與道德的發展。「五四目標」應該是自由、民主、法治和科學,為了國家建設和民族復興。至於當年的「五四思想」,宥於當年瀕臨亡國滅種的民族危機感,包含全盤反傳統和全盤西化等傳統的一元論模式的思想,百年後回顧起來,有其偏頗不足和落伍之處。這個命題複雜,不是這篇短文可以深入討論的,以後再說。在教育界,在課堂上,如何正確認識和理解五四運動,相信是港人硬核對抗過去一年泛黃黑暴散播和鼓吹的謬論的最佳方法之一。

今天是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簡稱「V-J Day」。75年前的8月15日,日本時間正午12時,迪宮裕仁向日本全國廣播《終戰詔書》;同日中國時間上午10時,蔣介石發表《抗戰勝利告全國軍民及全世界人士書》。9月2日,日本在停泊在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與同盟國簽訂《降伏文書》,中國受降,舉國歡騰,並將翌日9月3日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今天,百年滄桑,撫今追昔,令人感慨萬千。港人如果沒有家國情懷,沒有國家觀念,沒有民族意識,甘於做自覺或不自覺的騎牆派,立場曖昧,對錯不分,誤以為美國或英國或日本的利益大於祖國的利益,那我們無話可說,無需過分譴責,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那些糊塗的,裝睡的,迷失的,嬉皮笑臉的,切齒詛咒的,只要他們不犯法,我們還是要好言相勸,苦口婆心。

 

 (來源:點新聞)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