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方略品評
港人定要融合大灣區 同時不忘國際化
關品方
前港府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
2021年2月19日

春節過後,北京很快又將召開人大和政協兩會。港人在兩會都有代表出席。本人特別緬懷2年多前逝世的前政協委員劉廼強。他是在香港倡議民主回歸的先行者,畢生為「一國兩制」在香港的踐行做出不少貢獻。他在黑暴動亂發生的半年前離世。估計如果他仍在生,對香港現狀會感到揪心。考慮到當前國際形勢,相信他會大力提倡特區政府應定要加速全力融合大灣區的發展,同時不忘國際化的步伐。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共同發展值得期待,但香港如果在國際二字上無法做文章,則遲早淹沒。港人應該去大灣區找國際化,這是香港的使命和出路。有關這方面的倡議,稍後再說。今天聚焦談談劉迺強,本人的亦師亦友。

憶昔港大有三強,後學追隨引路羊。一生為民毋改色,爾迺愛港好榜樣。我和劉廼強學兄初識於1968年。當年我中學會考剛完,積極參与社會福利署舉辦的「青年世界」活動,藉此結交到關心社會及世界大事的年輕人,不斷擴大接觸圈子。在「青年論壇」一個組織,初會包括劉兄在內的一批優秀的大學生,成為我的諍朋畏友。現在回顧起來,當年參加《開放》,結識《盤古》,親近《七十年代》、《學苑》、大專社會服務隊,舉辦「全港中學生校報出版人聯合會議」,以至其後從事香港及亞洲學生運動(中文運動、保釣運動、「放認關爭」、反貪污),究其緣起,無不從認識劉兄始。當年我們的主旋律,是通過自學,認識香港1840年以來的變遷,惡補中國的近現代史,憧憬香港如何能夠回歸祖國的懷抱。當年港大有所謂「三強」,劉兄就是其中之一,可說是一群「七十年代學運老友」(包括所謂「國粹派」和「社會派」)的啟蒙者和帶路人。劉兄給我們的強烈印象,是忠於人民群眾,熱愛本土香港,此情一生不變。劉兄博學強識,是後學的引路羊。

百年滄桑眺香江,匯點聚賢戰群虻。君不幸早離人世,請候佳訊到棣棠。劉兄能言善辯,思路綿密,下筆洋灑,倚馬可待,立場堅定,擇善固執,嫉惡如仇。最重要的是,他一生貫徹始終的本色不改,是站在平民大眾的立場,為他們發聲。他做生意,目光下望,自詡是小商人,以「艾凡」為筆名寫文章,談小商販的辛酸。港大畢業後,本人斷續在海外生活接近30年,其間一直與劉兄密切聯繫,惺惺相惜。本世紀初,劉兄力邀我和他合作,一起做蔬果批發零售的生意,深具環境保護、健康進食和物流供應的前瞻意識。他就是這樣一個目光永遠聚焦在關心人民衣食生活的人。劉兄一貫無私無求,一生精忠愛國。他的家國情懷和對鄉土的眷戀,其赤子之心,知者無不動容。他對民主的堅持,朴實無華,根深蒂固,毫無私利。他是人民的兒子,深懂民間疾苦,以人民為念,永遠與勞苦群眾站在一起。我和他有業務合作上的經驗,因此對他在世界觀點,人民立場和處事方法的堅持,深有體會。

他從80年代初期創建「匯點」,到1992年,因「民主派」內部對彭定康的政改方案意見分歧而脫離「匯點」,因而間接催生民主黨。還有後來參與基本法制定,出任港事顧問以至政協委員等,港人對他的從政路耳熟能詳,無需贅言。他是民主回歸的倡議者和先行者。他對國家安全和23條立法,念茲在茲,一直竭力奔走。沒想到他逝世後形勢劇變,23條至今仍未能由特區政府自行立法以輔佐香港國安法,所謂「泛民」更已越走越遠,以民主之名,行「港獨」之實,忘記回歸祖國的初心,背離人民群眾的意願,站到境外敵對勢力那邊搞破壞,辜負了包括劉兄在內的大部分支持和擁護「一國兩制」的民主回歸派的苦心,摧毀了港人與中央共同追求在特區推動民主建設的努力。劉兄逝世轉眼已2年多,他沒能經歷到香港被「顏色革命」糟蹋得慘不忍睹。

無私無求志乃剛,精忠為國意昂揚。三姓宗盟居伯氏,義兄高風永留芳。眾所周知,近代中國的民主先行者孫中山和香港關係十分密切。孫中山在中央書院(皇仁書院前身)和西醫學院(香港大學前身)肄業。孫中山的國際視野,政治識見和革命報國的志向,他自言都根源於香港。年輕人一腔熱血,心懷家國,關心社會和政治,於學生運動活躍,是大好事,特區政府應予充分肯定,問題是正確而溫柔地鼓勵和引領,不忘民主回歸和「一國兩制」的初心。當前的關鍵要務是,是指明方向,在融合大灣區基礎上堅持國際化發展,年輕人要精忠報國以期流芳百世,這應該是劉兄對香港新一代的殷切期望。

香港自1840年以來,到如今已180年,一直受到西方(主要是英國和美國)在正反兩方面的影響和熏陶。生活在香港的中國人,胼手胝足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奇跡。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屹立在此,是東西方文化結合碰撞互動實踐的成果,也是中國在飽受外國欺凌壓迫後,從瀕臨亡國滅族的危險關頭奮起自衛圖強的過程。在「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走出去」的過程中,中國人在黑暗中摸索多年,也曾跌跌撞撞摸着石頭過河,涉險瀕危。香港在國內大環境不斷改善的保護下取得成果,劉兄有非常客觀冷靜的清晰理解,故此提醒我們應飲水思源,對祖國不離不棄,須有回饋反哺之心。

劉兄登高望遠,對「港獨」思潮初冒起時,早已感到心焦如焚,私下對我們一群老友經常表達他大愛超然的憂國之情。如今他離世已久,本人執筆至此,數十年往事,都到心頭,淚水不禁奪眶而出。

想起桃園結義劉關張,劉兄和我相識相知半個世紀,每於攜手出遊同行時倍感親切,同志之情殆沿於此。斯人已逝,前路猷遠。謹以此文,向特區政府高層提醒,你們任重道遠,要立場站穩,民主之具體表現在改善民生,為政者的唯一正道,在改善民生以爭取民心。能攻心則反側自消,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如劉兄有遺言,應該是:一國先行,兩制互動,融合灣區,不忘國際,民主回歸,重在民生,群眾路線,莫失民心。

 

 

 

 

文章來源: 點新聞 2021-2-19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