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方略品評
願得此身長報國 何須生入玉門關
關品方
前港府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
2021年3月16日

筆者研究「十四五」 (第14個五年規劃)規劃綱要,發覺中央對香港未來有高度期許。簡言之,有以下三項。

第一,定下基調要落實中央對特區的全面管治權,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和社會大局穩定;防範外部勢力干預特區事務;加強憲法和基本法教育及國情教育,增強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

第二,提出「一個樞紐」和「四個中心」的定位,進一步鞏固香港的競爭優勢。提升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風險管理中心功能,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建設區域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事實上,香港既集聚傳統產業,亦依賴外部世界。現階段中央要求香港有新的調整和動作。香港是全世界為數不多的東西方文明匯聚的國際都市,有明顯的軟實力潛質。黑暴動亂已過,今後一年聚焦打掃戰場後,應馬上確立以上「一個樞紐」和4個新中心的地位,如能及時過渡成功轉型,香港特區應可重新發揮自身優勢,吸引高端人才,煥發新的創意。

第三,加強與內地的互補協同,支持香港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尤其是高度融合到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建設。

自回歸以來,香港歷經內地4個五年規劃。從2001年開始,首次提到對香港特區的期許,要配合國家發展規劃。從10年前開始(2011年),單獨提出對香港特區的要求。5年前的「十三五」規劃,涉及香港特區的內容,更加明確精準,強調要提升經濟發展,深化與內地合作。五年後的今天,進一步明確在行使對香港全面管治權的前提下,保障政治安全。港人估計,香港將會獲得更多機會,承載祖國更大重託;相信下一步北京將會出台更多惠港措施。在產業政策上,將會強勢領導,促進香港與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產業要素高效流動,提升互聯互通水準,推動兩地科研人員和大學進一步合作。

回顧過去24年來,中央對香港的期許,方向一貫十分明確,可惜港人未充分「食住上」,受到太多政治干擾。黑暴動亂突如其來,港人手足無措。中央發現要及時堵塞漏洞,提出要行使全面管治權,落實「二次回歸」。今後25年, 更要完成文化回歸和人心回歸。

估計中央會打出一套組合拳。第一招是實施港區國安法,第二招是完善香港選舉制度。視乎形勢演變,估計第三招將會是完善涉港國籍法。

有關香港居民(市民),公民和國民的界定問題,或將會進一步制定有關香港特區的國籍法。香港的最大優勢,是華洋雜處。不少中國香港人移民到海外後,回港參與祖國的建設和發展,持有雙重國籍。他們是華裔的身份。 海外華僑在中國近代歷史上發揮極重要的作用,終始無異,回歸前後如一。四海是一家,落葉總歸根。特區歡迎他們回港居住,工作也好,退休也好。外國人在特區工作需要簽證,不等於有永久居留權。作為特區的永久居民,有需要界定國籍問題。持外國護照的居港者,包括華裔居民,即使有3粒星,或許應該沒有政治權利,包括選舉權和被選權。參照國際慣例,不是新事。例如美國,在美國工作要有簽證。如欲取得居留權,需要申請綠卡,條件嚴格。至於是否再而申請成為美國公民入美籍,從而取得美國護照,那是更進一步,入籍的條件十分苛刻。

估計中央因勢利導,視乎香港和國際環境的變遷,將會與時俱進,循序漸進,謀定後動,後發先至,前提是傳承過往,拓展未來,充分肯定華僑和華裔在祖國建設和民族復興過程中的貢獻,從維護特區的「一國兩制」的基本利益和大局出發,全面考慮。

最近新成立的「市花黨」,值得港人關注。 愛國者治港的概念經由人大澄清,並取得港人共識後,從現在起到明年的三個選舉,十分關鍵。市花黨提出,爭取「一國兩制」於2047後延續50年到2097,期以百年,完成香港的全面回歸。這個提法可能為時尚早,但頗有新意。它涉及如何界定特區居民的法理身份問題,毫不簡單。到2097,相信兩制之間的融合,已達到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合階段。在經濟,政治,社會及文化各方面,兩制互聯互通,估計屆時一個具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互相融合的社會主義制度體制和運作系統已相當成熟,是否仍存在兩制之間的差異,早已不成問題。「一國兩制」的歷史任務,是在「一國」的主導之下,由愛國者組成的治港團隊管治之下,聯合以香港為家的不同國籍的居港市民,共同努力,兩制共融互動,擇優捨劣,取長補短,共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這才是正確的思路。所謂愚者互踩,智者互抬,就是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意思;不可以機械地誤以為兩制之間要隔絶開來,那是完全錯誤的思維,港人多年來被分離主義者誤導,以政治口號凌駕經濟工作之上,思之黯然,哀其不幸。

市花黨提出要吸收黨員高達25萬,歡迎現有政黨及社團的成員加入,這想法十分新鮮。估計比較確切的說法,應該是: 凡是愛國者都歡迎加入。港人習慣有多重身份。目標是最大限度地團結大多數香港市民。這個想法,等同群眾路線,符合互聯網時代發展的規律;政府,社會和市場三方互動協作的型態,新社會階層迅速冒起的趨勢,順應社會財富再分配和社會階層流動性的要求。從這個角度看,應該理解市花黨實在是一個民眾聯席的平台,無問東西,不重背景,無關身份,不分新舊,協作包容,命運共同。港人真正要走群眾路線,華洋不問,在獅子山下,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市民,在愛國護港共謀建設發展的大前提下,結成政黨和群眾走在一起的民眾大聯盟,各具不同的身份,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有不同的專業背景,東西南北一家親,在反對禍國亂港的大前提下,25萬人參加群眾平台不是夢。

從這個角度看,中央為香港特區完善選舉制度,長遠而言,其實正是沿着最終實現普選的方向邁進,實在是民主的進步,而不是倒退。普選並不單是選票選舉,應該是選票選舉和協商選舉的混合體。基本法規定,行政長官不可以有政黨背景。事實上,行政長官不一定需要有政黨背景,但絕對可以作為群眾平台的普通一員,緊接地氣,間接參與到政黨和社團的活動。香港不需要建制派,只需要建港派。民眾聯席的平台,不論名稱是洋紫荊還是木棉花,實質上是建港平台。港人都是建港派。

如今時間緊迫,特區政府對應人大常委會公布新的選舉制度之後,完成相關的本地立法需時,下屆立法會選舉,可以等到下屆行政長官選出之後,延期一年。這樣做,再下次的立法會和行政長官同年選出,將會在2042年。估計屆時有關2047後特區的具體安排或會有定案。這做法,估計對2022-2047特區今後25年的良政善治,更有裨益。

完善特區的選舉制度,在基本法的框架下,本質上是民主的進步,是香港政制的改善。將來在適當時候,估計在2014年人大常委會曾經提出過,後來卻被「泛民主派」否決的8·31框架,或可以在做出必要的修訂後重新提出,接駁從佔中到黑暴導致的斷層,重新出發,循序漸進,最終達到普選的目標。

總而言之,香港特區是中國香港人的特區,其管治團隊應該由愛國者組成,而不應該是由任何人組成。這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國際標準,不能有任何含糊。過去一段長時間,由於23條遲遲未能本地立法,加上選舉制度有漏洞,被境內外敵對勢力鑽了空子,蹉跎了多少年?現在看來,立法會選舉延遲一年,並無不可,或更適合。一切決定,以保衛特區的穩定繁榮為大前提。特區的任何整頓和改革,選舉安排必要的改動,最終目的不外乎是為了讓港人過上更好的日子,不可以選舉凌駕一切,那是本末倒置。愛國者治港,完善選舉制度,目的就是要讓香港重新聚焦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不可以再讓香港被利用為反對內地的政治城市,威脅國家的安全,挑戰國家的主權,妨害國家的發展利益。

特首人選,最關鍵就是真正的愛國者,有堅定的熱愛祖國的立場。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漢家旗幟滿獅山,不教胡兒匹馬還。特首要能夠守住香港,在「一國」的主導下「兩制」互動共融,這才是「一國兩制」的初心。時不我待,香港的優勢正逐步收窄,孤立自己,沒有前途。這不是危言聳聽。例如最近在深圳特區,羅湖和鹽田將會分別設立免稅消費中心。一旦疫情過去,估計不少港人將會北上消費。香港的唯一出路,就是融合到大灣區,結合到全國經濟發展的規劃之內。

據傳近期一些知名人物已表態有意競選出任下屆特首,令人憧憬。港人熱切期待,從現在起,香港能夠浴火重生,開拓新的局面。至於以美國為首的反中言論不絶於耳,僅屬噪音,在外交層面上自有中央適當處理,估計完全不會影響香港特區今後發展的前途和方向。

 

 

 

文章來源: 點新聞 2021-3-14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