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方略品評
特區政府高官應注意話語權 勿再失言
關品方
前港府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
2021年4月28日

在網上群組閒聊,和資深醫學界朋友談到特區政府高官一貫未能掌握語言運用,喪失話語權。在抗疫過程中,呼籲市民盡快接種疫苗,表現進退失據,完全處於挨打的位置。底氣不足,立場曖昧,例如仍以所謂「社會事件」來形容黑暴動亂,已不是失言問題,令人懷疑是否認知問題,立場問題,以至水準問題,能力問題。近日有評論文章,提到「港人治港」,應該由「有能力的愛國者治港」,直指關鍵核心,要重建公務員隊伍,提升管治質素,以新桃換舊符,注入新能量,換走舊柴枝。港人不禁要問,此話從何說起?

香港疫情現仍嚴峻,負責抗疫的專員如能夠秉持忠誠、明智、慎言、謹行,港人一定協力支持。可惜,抗疫專員及其專家團隊不時會用上古怪的言詞。大多數港人都是有識之士,聽到辭不達意,言不及義,因而大失信心,為抗疫帶來惡劣的反效果,事倍功半。

先有「洗樓」,後有「誘因」。早前,防疫工作人員為居住在「受限區域」的市民積極進行檢測。有高官說這是以「洗樓」方式進行。「洗樓」一詞,不可用作檢疫搜查,只能用「排查」,是「挨着次序排着隊,逐個調查或檢查」的意思。這是「政府行為為公益,全民協作同抗疫」的集體參與,理直氣壯,市民應當一呼百應。

所謂「洗樓」,是個別行為,為了獨特利益。有兩個已知的用法。一是逐戶派發宣傳品,二是客人在不同樓鳳的單位門口按鐘,逐個審視。所以說,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如此用詞,對辛勤勞動的工作人員,受疫情干擾的廣大市民,情何以堪?那是「排查」,不是「洗樓」。即使其後作出解説,安慰港人,保證不再錯用「洗樓」一詞,傷害已成,疤痕永在。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若經常犯錯,俗語所謂一開口就咬到舌頭,那是管治水準問題。如不能夠就高處立以遠眺,在平處坐以近民,出言精準以引導市民同向而行,當什麼領導?

還有,現在特區官員希望抗疫成功,常說以疫苗注射作為「誘因」,恢復正常經濟活動,這說法令人側目,入耳難聽。港人的接種率殊不理想。為什麼?

現在有KOL挺身而出,認為「誘因」不對。本人細思再三,不論安心出行,核酸測試或接種疫苗,問題出在利誘的觀念,自以為捍衛自由,人權和私隱,其實忘卻政府的公益責任。規劃和市場都是手段,都可應用來達到公共管治的目的。全民抗疫要用到「誘因」,是錯誤理解所謂私有制度下的市場自由。港人看全球抗疫不同地方的成與敗,就能夠明白到盡公民責任和發揮「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集體主義精神,才是全民抗疫的原動力,是人人有責的公益事業。特區政府應該要激發港人內在的驅動力,引導港人為全港的共同利益,呼籲港人發揚衷誠合作,同舟共濟的獅子山精神;用到「誘因」,是貶低港人的公德心,反映高官缺乏魄力呼喚港人心內的良知,好像溺愛小孩的父母,以糖果為餌,繞室追逐,效果適得其反,如果大家都在觀望,都在等着「誘因」,中途半端不徹底,誘發出來的是自私和伸手要權利,沒有公德和自律責任感。政府虛耗數百億公帑,至今仍通關無期,普羅大眾坐困愁城,怨聲載道,朱門無需問責,路有百業凋零。

以色列是全球接種疫苗的冠軍,至今已有超過一半人口打完兩針;連同此前的新冠康復者,九百萬以色列人之中,有抗體的已接近七成,已經離群體免疫不遠。內地更是有優次,有秩序地安排打針。所謂「誘因」,內容只有一個,就是人民共同的生存權,因為舉國之內,人民命運共同,求大公存小私,先公後私,甚至大公無私,放棄部分個別的自由人權和私隱,才可保障共同的自由人權和私隱。讓港人存活過得好,讓經濟恢復到疫前,這是正向思維,是導因致果,不是什麼「誘因」。

為何誤用「誘因」?官員們或可辯稱自己「讀番書」,以為英語INCENTIVE的中譯是「誘因」。它是一個名詞,可演化成「名動詞」。中文是「導致或引起事情發生的原因」,可簡稱為「導致原因」、「導因」或「起因」,卻不可稱作「誘因」。經濟學方面的所謂「誘因」,有其特別的定義、出處、示例和用法。在特定的意義上,「誘因」用來描述「被不當的原因或因素所誘惑而引致過失」。

梁啟超在《再駁某報之土地國有論》,第一次發明「誘因」一詞:「雖然,方今此權之存在,確為鼓舞企業之最大誘因,此事實之不可爭者也。」郁達夫在《蜃樓》一文:「凡睡眠不足,勞神過度,運動太烈等,都是這病的誘因。」

生理學上,「誘因」是驅使有機體產生一定行為的外部因素。與它相對應的概念是內驅力。內驅力和外誘因都是形成動機的因素。一內一外,一正一負。

病理學上,「誘因」是指能夠加強某一疾病或病理過程的原因或作用,從而促進疾病或病理過程發生的因素。這些因素可令原潛在身體的危疾急性發作或突然惡化,而導致死亡。

為什麼港人接種疫苗不太熱心,不太買賬?港府官員喪失話語權,被敵對勢力處處搶佔先機,是主要原因之一。當世國際政治的七大對撞,是抗疫能力,經貿網絡,科技角力,軍事震懾,朋友圈,價值意識,還有就是話語權。香港特區是國際大都會,上述對撞都深涉其中,似遠實近。

建議特區政府在教育界和輿論界痛下功夫,掌握話語權,與市民加強溝通。關鍵是夙夜匪懈,全力以赴,建立公益概念,破除市場迷信,不忘做官為民,落實群眾路線,那就豁然開朗。

 

 

 

 

文章來源: 點新聞2021-4-28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