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方略品評
特區政府要說清楚和市場及社會之間的互動關係
關品方
前港府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
2021年5月21日

何謂權能和權責?何謂義務和責任?本人細心觀察之餘,認為由於歷史和現實原因,大部分港人特別是年輕一代,錯誤理解「一國兩制」,導致社會缺乏凝聚力。香港外表是國際大都會、金融中心之一,璀璨華麗,好像七寶樓台眩人眼目,可碎拆下來卻不成片段。本人在新加坡旅居多年,比較之下,香港缺乏市民公共意識。

特區政府有必要向市民解釋清楚何謂權能和權責、義務和責任。權能二字,最早出現在洪秀全的御林兵詔,意指權力和職能。什麼是權力的具體內容、什麼是權力的作用和實現的方式?有權的人,為了實現其權力所能體現的目的和取得的利益,依法所能夠採取的手段,是有權的人行使其支配能力的方式。權能不可濫用。基本原則是: 當政者所擁有的權能,應當與其所承擔的責任互相適應、互相對等,當政者不能擁有權力而不履行其職責 (無能導致失責),也不能只要求當政者承擔責任而不予以授權(無權導致失職)。最壞的情況,是有權無能,因而失責失職。

中央對特區政府的治港團隊運用權力和履行職責的情況,估計有嚴格的實質性監督和檢查,以便掌握治港團隊在任職期間的真實表現,估計中央承擔兩方面的責任,一是選人用人是否適當;二是監督檢查是否得力。監督和檢查是中央對特區履行其權責的應有之義。

參考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有「權能區分」之說,「能」是指政府的五種能力,即立法、司法、行政、考試和監察;「權」是指人民的權力,因採代議制度,人民權力由「國民代表大會」代行,包括選舉、罷免、創制和覆決四種權力。香港作為國家的一個行政特區,「權」在中央(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因為是行政主導;「能」在治港團隊和公務員隊伍,不在立法會,遑論區議會。

香港市民對社會有義務和責任。義務和責任是一個銅板的兩面,一般而言,於家人有義務、於同胞有責任。作為中國公民,一般而言有應徵入伍服役的責任,有參軍保衛國家的責任(香港特區公民豁免),父母有撫養和教育未成年孩子的義務;長大成人後孩子有孝敬父母和善待老人的義務。對於公益事業捐贈,也是應盡的義務,搶險救災,見義勇為,助人為樂,既是義務也是責任。遵紀守法,講究文明禮貌,遵守道德規範,注重公共衞生,更是公民責任,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亦是不可推卸的責任。

這些屬於公民義務責任的常識,本人懷疑,沒有多少港人能夠毫不含糊地說清楚。中小學12年義務教育,教育界把人權、私隱、自由等概念絕對化和極端化。新冠疫情突如其來,黑暴動亂猝然而至,戴口罩是自由問題,「安心出行」是私隱問題,打防疫針是人權問題,手機抗拒實名登記,製造大量虛假消息。大部分善良正直守法的港人一覺醒來,發現有很多帶根本性的公民意識的認知問題,從所謂公民抗命和違法達義開始,香港教育界(以及輿論界)通過通識教育,年輕人於社會公德的概念上偏離至非驢非馬,東西方的價值觀念原不相悖,卻被扭曲為互相對抗。現在是時候撥亂反正,教育局長責無旁貸,大學校長更應登高一呼,重申作為「社會人」的正確認識,否則就是糊塗透頂,不是無知,便是有意。如果在文化思想上,基本的立場和方法都搞不清晰,枉為人師,勢將毀掉香港未來一兩代年輕人。這不是危言聳聽,如自覺力有不逮,應該及時離職讓賢,可惜易請難送。

怎樣正確處理市場、社會和政府之間的三角關係,是當政者最重要的認知。在資源配置方面,市場起決定性作用,市場代表着私權,政府代表着公權,私權和公權之間存在權力和權力的角力,社會力量參與其中,三方面的關係可以歸納為兩種關係,一個是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一個是政府和社會的關係,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要大力弘揚契約精神。

第一方面,特區政府長期以來誤解自由市場,放任不管, 既是基於對私有制的迷信,亦被動形成官商之間在利益上互相勾結,香港其實離開真正的市場平等十分遙遠,沒有對市場參與者(消費者)充分照顧的人本精神,客觀上偏幫了供給側,特區政府對市場管制太少,與需求側協商太少。

第二方面,特區缺乏真正意義上的自由精神,利益關係上偏幫壟斷貨本階層和專業網格堅韌的自私自利的張力,在資源分配和價格規定上,偏重於既得利益者和資產擁有者。換句話說,政策上一直在強化資本主義制度,忘記「一國兩制」的好處是「兩制」互動對接,反而一直加劇由貧富懸殊引起的深層次矛盾。估計政府高層還未意識到這方面的錯誤。

第三方面,特區政府缺乏和社會力量的協商精神。有哪些是強制性,有哪些是任意性,好像永遠沒有辦法說清楚,簡單舉兩個例子,怎樣限制劏房氾濫成災?如何確保沒有納米房出現?覓地建屋是「一塌糊塗」,更是不堪提。社會力量(例如慈善機構)須要看得到特區政府有誠實信用的精神,所謂誠信,就是政府如何確保弱勢市民的基本利益不被剝削侵犯,政府的功能主要是維持市場秩序,不是濫用市場自由。怎樣處理好社會和政府之間的關係?政府有的是公權力,社會力量的職能要能夠充分發揮,政府不應僅僅監管,更需要放下身段積極溝通,經常鼓勵並給予空間,需要讓渡部分公權力和他們分享。社會力量以自主權力配合政府施政,十分重要,社會自己治理有其界限,政府和社會之間的分工,怎樣可以做到大社會小政府,十分關鍵。在這些方面,特區政府領導有責任在政策範疇上,從理論到實踐向市民說清楚,否則沒有資格出任治港團隊,尤其是問責官員。

為官不易,為好官更難,既入官場為父母,慚愧百姓千萬家。如果由愛國者組成的治港團隊有此高思遠慮,港人幸甚。

 

 

文章來源: 點新聞2021-5-20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