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方略品評
51年前的「520聲明」 今天仍有現實意義
關品方
前港府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
2021年5月26日

近年來,每到5月20日,內地都有不少人向自己思慕的人發紅包,大多是520元,以表達思念愛慕之意,諧音「我愛你」。手機上的移動支付,把人們的距離拉近,是朋友圈在互聯網上的發揮,可謂溫馨柔情滿溢,淋漓盡致。天涯若比鄰,千里共微信。這是中華民族的相扶傳統,親朋之間彼此的關愛,在科技創新的基礎上,煥發文化創意的一個典型例子。

51年前,即1970年5月20日,毛澤東主席發表過一個聲明,現在回顧起來,很有現實意義。聲明的題目是《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國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最關鍵的幾句話是這樣的:美帝國主義看起來是個龐然大物,其實是一隻紙老虎,正在垂死掙扎。現在世界上究竟誰怕誰?不是世界各國人民怕美帝國主義,而是美帝國主義怕世界各國人民。一有風吹草動,它就驚慌失措。無數事實證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弱國能夠打敗強國,小國能夠打敗大國。小國人民只要敢於起來鬥爭,敢於拿起武器,掌握自己國家的命運,就一定能夠戰勝大國的侵略。這是一條歷史規律。

「520聲明」的原始內容,是毛澤東較早前接見外賓時談到國際形勢的筆錄。送到周恩來手裏,他認為可以發表一份聲明,於是讓喬冠華起草,基本上原汁原味,保留了主題,加添了文采。然後在1970年5月20日,在天安門前集聚首都各界50萬群眾,在城樓上由林彪宣讀,正式向全國發布。

當年的背景是,美國在越南戰場陷入泥沼之中,進退失據,謀求脫身。亞非拉國家聯合起來,爭取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美國準備將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管轄權移交日本,製造中日矛盾。在中東,阿拉伯和巴勒斯坦人民積極推動民族獨立的抗爭。世界局勢動盪分化,重組整合,處在人民革命的高潮之中。美國當年的戰略重點是整合西歐,強化北約,抗衡蘇聯的崛起。於是有「乒乓外交」之後,尼克松派基辛格秘密訪華,導致尼克松在1972年2月到北京和毛澤東見面,中美關係揭開新的一頁。

毛澤東有一首詞《念奴嬌:崑崙》:「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説?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這是天下為公的觀念,崑崙莽莽蒼蒼,全球唯一,不必由華夏獨享。中國在工業革命時期未能趕上世界潮流,科技落後,帝國主義呼嘨而至,意圖捕獵宰割。中華民族奮起抵抗,學習明治維新推動戊戌變法,實行自強運動追趕船堅炮利,發生五四運動號召救亡圖存,有人學習十月革命,有人相信全盤西化。到頭來,是大公無私、先公後私、大公小私,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是正確的出路。今天的中國,走在天地再造與社會主義大國建設的康莊大道上。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擇優捨劣地學習西方,為了國家建設和民族復興。中國完成統一後,經濟質量更要過到國際水準,滿足全體中國人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集體嚮往,更將致力國際關係的重新整合,提出「一帶一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至人類和自然生物的命運共同體。這就是孫中山,毛澤東和今天的中國領導集體為代表的百年中國夢,以建共和,以臻大同。太平世界,同此涼熱,這種氣魄,不是捕獵群落那種仇殺滅絕,侵略征服的思維可以同日而語。天下為公,共存共榮,天人合一,才是全球華人永恒的理想。

港人從這個角度看毛澤東的「520聲明」,重新客觀認識世界潮流,了解軍工帝國財閥寡頭集團的形成過程,從正面走向反面的大自然法則(請看如今的新冠疫情),才會明白「一國兩制」怎樣在互動變化中尋求到歷史意義。美帝國主義百病叢生,個別既成的制度並非一無可取,但其失敗的結局最終只能由其本質決定。毛澤東的「520聲明」,高瞻遠矚,是因為中華民族的不屈不撓和大同天下的文化意識,自先秦以來,不絕如縷,漢唐風範,一定恢復,領土統一,一定完成。大同和共融的公有觀念必定戰勝撕裂和剝削的私有慾念。這一不是盲目迷信,二不是危言聳聽。由愛國者組成的治港團隊,必將在這個基本觀念上取得共識,在中央的指引下,最終領導香港特區走出低谷,重新走上「一國兩制」的正確道路。

 

 

 

文章來源: 點新聞2021-5-24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