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方略品評
特首高屋建瓴 才能善治服眾
關品方
前港府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
2021年5月31日

政府、社會和市場之間的關係十分關鍵。在每一個產業界別,每一個施政範圍,各具自身特徵,如何理解各階層在社會、政府和市場之間的三方互動,十分重要。

例如在房地產方面,性質多樣,單說居住地產,有多少需要交由市場來運作,有多少需要政府來提供,有多少要由社會力量參與?這就牽涉到公屋、居屋和私屋的市場份額分配問題。因為香港是國際大都會,實際上不是一個純內需的市場,更是一個出口市場。產品一方面需要顧及境外客戶的需要,但首先要滿足內部需求。內部需求穩定了,才能夠有一個可以長遠發展的出口市場。而這又跟總體社會的政治環境是否穩定,各方面配套設施是否齊備有關,包括環境生態、經濟發展、生財能力、教育系統、社會安全等方面,十分複雜。住房的內部需求得到滿足,居民安居樂業,是「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根本保證。

坊間聚焦在土地不足,一時又說要填海,一時又做覓地調查,煞有介事。「增加土地供應,建造更多房屋」,原本就這麼簡單,但20多年來,一直「講多過做」。6年前研究在大欖郊野公園170公頃邊陲地帶撥出60公頃建造公屋的計劃,土地至今一直在曬太陽,毫無動靜。如早日動工,到今天早已建成入伙,解決近10萬戶居民上樓。過去4年樓價不斷飆升,增加土地供應卻一直未能解決。現在坊間還在說來說去,「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好像磨坊工人身在動,老是不見米成漿。是否公務員隊伍實際上正用各種理由藉詞推搪,不敢幹,不肯幹,對着幹?為什麼是這樣?問題出在哪裏?一定要有人刨根問底,說出個所以然來,不可繼續糾纏在細枝末節。深層次矛盾,不管多深,不至於深不見底。

香港特區要弄清楚的是,今後的大政方針,應該是建設有自身特色的資本主義,要參考內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引進公有的元素,不可再讓市場放縱,不可讓資本壟斷和與之相適應的現行法規和程序牽着鼻子走,窒礙香港與內地的同向發展。一定要發揮行政主導的制度優勢,特事特辦,大刀闊斧。從2022年開始分兩步走,頭十年要達到25%的常住人口可入住公屋,精準扶貧,徹底消滅全部劏房;從2032到2047,再有25%的常住人口可以入住公屋。要把眼界拓展到大灣區,「居者有其屋」的目標,要落實到大灣區內各市,特別是在廣佛地區、東惠地區、中江地區以至肇慶市,選址興建「香港城」,引入租購同權的機制,加快「互聯網+居住」的步伐,實現可攜帶福利,讓教育和醫療能夠在大灣區內的「香港城」無縫對接提供。此外,在香港還要活化居屋的買賣,連接到私人樓宇的龐大市場,讓中產階級通過換樓在未來25年可持續改善自身的家居環境。至於超級豪宅,自會吸引全球5%的絕頂富豪到香港來休閒養生,價格哪怕炒到比天高,完全可以交由市場的供求決定。這方面發展商自然心領神會,何須政府勞心費神?

又比如健康養老,理想安排是健康長者應居家養老,有需要由政府公帑照顧的,有特殊需要而自身負擔不起的,一律由公營養老院承包。至於高階的健康養老,內地已有候鳥式的服務,提供高檔次的一條龍服務,大受歡迎。社會力量在民間。大約90%的老人最終應該可以做到家居養老;只有7%的老人,真正需要政府的全面支持直到善終;其餘3%的健康老人,因為財力富足,自行享受市場提供的最高檔次的優悠退休生活,頤養天年。社會力量、政府承包和市場運作,三者之間有黃金比例。內地結合養老、醫療、保險、理財和善終等,提供綜合服務,融合起來形成五位一體,已在實踐中走出一條康莊大道。有一個經得起實踐考驗的明確比例,社會:政府:市埸大致是90:7:3,針對全國老齡化的趨勢,內地正發展出圍繞着與養老有關的一系列產業,不單只可持續發展,更不斷優化發展。

養老政策,有多少應在社會層面提供,有多少一定要政府承包,有多少是完全可以交由市場自理?估計特區政府想都沒想過。香港只是一個750萬人的城市,新時代之下的發展規劃,如果沒有大格局和大視野,如果獨立地單從香港自身來考慮問題,一定天殘地缺,捉襟見肘,沒有出路。融合到大灣區,是唯一的正確思維,不關乎意識形態或者價值觀念,也不用大義凜然強調香港離不開祖國懷抱,而是從實際的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出發,明白到港人的歷史根源何在,祖宗從何而來。

《禮記》的《禮運大同篇》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港人對特首的期望甚高,各項大政方針,都可從《禮運大同篇》取得營養,敬請有意競選下任特首的,不論是誰,不吝賜教,請從居住及養老說起。

 

 

 

文章來源: 點新聞2021-5-28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