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方略品評
抗疫之後如之何?香港要有具體的前景論述
關品方
前港府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
2022年2月4日
(原文發表於2021年1月30日)

歷史上一座名城逐漸褪色的例子不少。三年前,這個顧慮十分現實。三年後的今天,港人相信「一國兩制」有強大的生命力。經歷過去三年的轉折後,港人開始意識到香港應有具體深入的前景論述,超越2047,這樣才能讓全港市民團結一致有奔頭。港人不可以只看到眼前不見將來,不可以只見到樹木不看森林。當前香港人心尚未修復,眾說紛紜,尚未有統一的願景認識以凝聚民心。

港人看中央領導,看到政治領袖胸懷韜略,有道德感召,有視野眼界,有格局遠見,能夠統一思想,有動員力,洞察力及親和力,盡收英才為世所用。

回看香港,愛國護港的治港團隊成員,不可以視其崗位為一份職業或工作,應視之為對香港全局的承擔和使命;要以家國為念,不能夠只考慮自身及個別界別的利益。香港要成為未來國際智慧文明城市的典範,就要優化管治,不斷改善革新,在「一國」主導下「兩制」互動,爭取港人在內地有國民待遇,配合國家的發展,推動全球化參與,讓市民安居樂業,共同富裕,分享安定繁榮的成果,有獲得感,滿足感和榮譽感。

港人值得有這樣的自信和自豪。為此,香港應該有超越2047具體深入的前景論述 : 「香港特區要成為一個全球領先的創新型國際大都會,發揮所長,具有動感生態美,持續自主創新,經濟快速發展,同時重視環境保護,綠水青山,華麗雍容」。

生態環境美應該是香港的亮麗品牌。細緻雕琢的發展方式,要求港人對節能減排和環境質量要持續高度重視,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到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各領域,努力建設美麗家園。這才是香港前途最重要的命題。社會建設和經濟發展是硬道理。如無遠慮,近憂不息。出發前把路程規劃好,千里之行就成功了一半。

可持續發展需要有前瞻性的長期城市規劃指引。特區政府在編制城市發展規劃時,應嚴謹地堅持前瞻性的高標準,高起點,高質量地編制全港範圍的概念性發展規劃,並以此為總綱,制定全港和下屬十個區的總體規劃,分區規劃和控制性詳規,尤其是新界「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可考慮橫琴模式,由深港兩特區攜手合作。要按照科學程序進行開發,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健康發展,同時融入到大灣區的廣闊大後方。節能環保產業和科技創新產業需要有更多的激勵機制推動。航空體系和公路系統需要和大灣區更好地銜接。道路,能源和供水等公共設施要達到區域性修建和維護,也離不開和大灣區融合互動。經濟轉型升級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發力互相匡扶。

香港面臨經濟轉型,已到了以信息產業和數字貨幣為中心,聚焦發展科研創新、工程設計、生物醫藥、電腦軟件等知識密集型的高端產業新時代。香港如何走全球化道路?以什麼發展戰略和創新來帶動產業擴充,轉型和升級?怎樣貫徹理論創新,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的新思維?怎樣處理好小政府和大市場的關係,讓市場和社會力量在資源配置中能夠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同時限制資本的野蠻擴張,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以維持香港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和市場競爭來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

香港最大的挑戰,在怎樣有效地配置土地資源,同時保障優質的生態環境,維持香港的競爭優勢,吸引內地和外國投資者到香港投資經商旅遊,維持香港的全球吸引力和創新力。

擺在香港特區面前的這些問題不可迴避。港人一定要主動設定長遠議題,不可以被日常事務牽着鼻子走,不可以被帶到爭論空洞概念,空泛口號和虛偽命題上去。誰願意拋棄我們的美好家園?誰願意浪擲自己的無價青春?25年倏忽而過,香港特區不可以繼續浪費時間,空談誤事。否則特區這一代將無以面對下一代。前路臨岐,必須懸崖勒馬以改弦易轍,現在為時未晚。

香港過去三年的變化,打破了微妙的政治平衡生態。破壞了固有的平衡,就是變動機會的開始。港人有所期盼。前景論述是關鍵,既知易行難,亦知難行易。存乎一心。近日港人困於時艱,忙於抗疫,影響了對前景論述的關注度。這情況是好是壞?無奈事實如此,一時似無他法,港人唯仰天長嘆,心意難說。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