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磨刀亮劍
自由的版本 ( 二十七 )
何斯人
2014年7月8日

一個在90年代出生的年青人,97時只是個7歲的小學生,到了這幾年剛好唸完大學踏足社會,除了是受近年學院內激進文化風氣的影響外,能與現實社會「結怨」的體驗機會不可能會很多。相信也只有一條,那就是可預見的前途總脫離不了要往下流。與其說甚麼政治的問題,我卻認為這是一個社會問題多於一切的矛盾!

正如我前一章描述,上代人雖然學歷普遍較低卻有著較高的收入和向上流動創富的較佳機會,這代人卻剛好相反,擁有較高學歷卻只能有較低的收入而且往社會上層流動的機會更是微乎其微,在他們看來,香港社會的一切成功發展與他們的發展前途看來只是背道而馳的悖論。換句話說,這些人不僅是享受不到社會發達的成果,而且更成了受害者。

說到傳統的所謂資產——房子,無論怎樣努力,這一代的年青人如果沒有父蔭,置業確實是難比登天,我並不是贊同年青人非要置業方可成家這種陳腔濫調,然而社會眼光的壓力總也是一種時刻都躲不開的炙烤,特別是當觸及成家的人生階段邊緣時。能否置業也決定了年青人的人生及其後代的幸福,長線而言能夠與通脹抗衡又不複雜的東西委實不多了,這也就是上代人總要置業的原因。不過這種自由到了這代人已經是失去了!

在這種客觀大環境下的這一代年青人,正如在71遮打廣場站台的學生領袖說到大專畢業也看不到有何前途,這種本位情緒往往就是他們想要改變社會現狀的主要動力,至少他們這些行動的成本是非常的低。

讀者也許發覺我在這幾章裡不期然引申出幾個命題:

(一)目前香港社會對於年青人(主要是90以後的人)在經濟出路方面缺乏發展空間;

(二)對於生活的基本「衣、食、住、行」質量,不僅年青一代,就算是一般打工族,事實上正在下降;

(三)縱使能有父蔭的年青人擁有物業,但並不表示能像父輩那樣擁有運用微薄的收入也能置業的自由;

(四)承接命題(三)的狀況,上代創造的財富正被這一代人的「貧困」在抽乾之中,整個社會亦然;

(五)承接命題(四)的狀況,3/4(可能更多)的社會財富正被不斷地被抽集到1/4人(可能更少)身上,中產(擁有資產)家庭為了補貼其後代,整個階級只能朝著一個流向,那就只能是往下流!

(六)承接命題(五)的狀況,富裕階層變得更富裕,而且沒有人再能挑戰他們的地位(我是說中產),這就形成了一個缺少中產階級的社會,而且產生了貧者愈貧而富者愈富的惡性循環情況;

  

- 待續 -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