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奇、趣、妙、識
故宮文化通識(1)
中國文化研究院
2022年6月17日

得名、成宮與建院—細說「紫禁城」的故事202127phn001_new_01

北京故宮博物院前身是明清兩朝的皇宮(圖片提供:故宮博物院)
 
「故宮」指過去的皇宮,北京故宮曾是明清兩朝的宮殿。「紫禁城」既是故宮在明清時的舊稱,也特指這座有着六百餘年歷史的明清皇家宮殿建築;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皇宮及其收藏基礎上建立起來,是宮院一體大型綜合性博物館。「紫禁城」之名是從何而來?這座宮殿是怎樣建成?從皇宮到博物院經歷了哪些曲折變化?

 

名定紫微星

不論古今,只要在中華大地仰望星空,都會找到一顆位於正北方的閃亮星星——北極星,古人稱它為「紫微星」。紫微星四周環繞着15顆星,它們像圍牆一樣圍出一個空間,稱「紫微星垣」,是古代傳說中天帝的居所。從紫微星垣中取一個「紫」字,對應人間的皇宮,再加一個「禁」字,以示皇家禁地一般人不許入內,這就是紫禁城名字的由來。202127phn002_01

北宋《天文圖》碑拓片,圖的中心部分可見標示了「紫微垣」。(圖片提供:故宮博物院)
 
 
早在南北朝時,就有「王者之宮,以象紫微,故謂宮中為紫禁」的說法,這時開始將皇宮稱為「紫禁」。隋唐時,這個稱謂更加流行,杜甫有詩云:「青春復隨冠冕入,紫禁正耐煙花繞」。到了明初,又有「吟看碧嶂清江雨,夢繞紅樓紫禁城」的詩句,至此,紫禁城作為皇宮的稱謂愈發流行。但「紫禁城」這詞只在文人的詩詞、文集中傳頌,雖浪漫詩意,但並非官方正式稱謂。當時官方沿用漢唐以來的習慣,將皇宮泛稱「禁中」或「大內」。直到晚明萬曆年間,官方檔案如《明會典》、《明實錄》中才用「紫禁城」來稱呼皇宮。隨後,這一稱謂被清朝官方沿用並正式確立下來。時至今日,當我們談到故宮時,仍會用到「紫禁城」。202127phn003_01
《明會典》中的紫禁城(圖片提供:高希)
 
 
 
營建路漫漫

明朝最初的皇宮坐落於當時的首都南京,營建北京紫禁城,要從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說起。朱棣二十一歲起在北平(即現今的北京地區)出任燕王,朱元璋去世後,他起兵發動「靖難之役」,歷時四年,從侄子朱允炆手中奪得明朝政權。稱帝後,朱棣改北平為北京,並於永樂四年(1406年)下詔興建北京宮殿。之後十年間,遣官員到各地籌工備料,城磚來自山東臨清、鋪地金磚來自南直隸蘇州、作為樑柱的楠木來自湖廣及四川等地……十年後才派泰寧侯陳珪等人集中營建北京宮殿,最終在永樂十八年(1420年)完工,並於第二年正式遷都北京。從下詔修建到投入使用,耗時長達十四年半,動用工匠十萬八千人,民夫過百萬,可謂工程浩大!202127phn004_01

明成祖朱棣是紫禁城的締造者(圖片提供:故宮博物院)
 
 
紫禁城營建不但耗時長,工程難度也極大。今保和殿後的一塊雲龍石雕,是現存最大的御路石,長16.57米,寬3.07米,厚1.7米,重200多噸。石料產自北京房山大石窩,距紫禁城七八十公里。如此龐大沉重的石料是怎樣運來的呢?據明代宮廷建築工程專家記載,沿途每隔五百米打一口水井,待寒冬時節,從井中打水潑到地上,形成一條冰道。再將石料放在名為「旱船」的運載工具上,動用了兩萬多名民夫,一千多頭騾馬,在冰面拖拽,就像縴夫拉船一樣,用了近一個月才將這龐然大物運到紫禁城。十餘年傾全國之物力,集廣大人民之智慧,可謂功不唐捐,這才為後世留下了這座輝煌燦爛的文化遺產。202127phn005_01
保和殿後的雲龍石雕(圖片提供:故宮博物院)
 
 
宮院煥新生

紫禁城作為明清兩代沿用的皇宮,相繼居住過24位皇帝。它像一位穿越時間的旅行者,留下了明清兩代不同時期的印記。例如它見證了正統年間遠洋而來的瑞獸麒麟——長頸鹿;接受了萬曆時期泰西儒士利瑪竇進獻的異域禮物——自鳴鐘;聆聽了康熙年間太和殿重建落成時朝會大典上的中和韶樂;目睹了乾隆朝平叛勝利後三軍將士齊聚午門的受俘大典。

 

紫禁城黃昏漸至。它挨中了隆宗門外天理教起義軍射出的離弦之箭;它承受着紛至沓來、聲震宮闕的西方列強鐵蹄;它聽到了養心殿內隆裕太后簽署清帝退位詔時,溥儀的陣陣哭聲。清帝退位後,清朝宣告滅亡,紫禁城也不再是皇宮了,它有了一個令後世人們更為熟悉的名字——故宮。

 

故宮是中國古代皇家宮殿建築的精華,也是中國近代公立博物館事業夢開始的地方。清帝退位後,故宮收歸國有。1914年,外朝區域成立了全國首家對外開放的公立博物館古物陳列所;1925年,內廷區域成立了此後蜚聲海內外的故宮博物院;1926年,歷史博物館也在故宮午門、端門區域開設展廳,一座紫禁城,三間博物館,蔚為壯觀!此後的戰爭年代,故宮在艱難中發展,故宮的文物經歷了南遷北返,紫禁城的幾處區域也最終合併於故宮博物院。202127phn006_01

1925年在乾清門舉行故宮博物院開幕儀式(圖片提供:故宮博物院)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故宮博物院迎來了發展的新高峰。故宮的環境得以改善,古建築得以修葺,文物得以保護,收藏、展示、研究、教育等各項博物館工作穩步發展,向世界呈現出一個欣欣向榮、日新月異的故宮。

 

斗轉星移,一代又一代的故宮人艱辛努力,對故宮所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並弘揚;對博物館發展道路不斷探索,最終形成了「平安故宮」、「學術故宮」、「數字故宮」、「活力故宮」的四個故宮建設體系。隨着紫禁城進入又一個六百年,作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承載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匯聚地,故宮也正在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胸擁抱世界!

 
 
 

康熙皇帝深愛的「綽科拉」究竟是甚麼?

 
 
 
202127phn007_01
康熙皇帝(圖片提供:故宮博物院)
 
 
 
撰文: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果美俠

 

眾所周知,康熙年間,宮中有不少西方傳教士供職,使清朝與天主教教廷也有一定程度的往來。傳教士帶來西方科學儀器及工藝品之外,也帶來西方的藥物。康熙皇帝曾向傳教士索取一種名為「綽科拉」的藥物。「綽科拉」究竟為何物,竟能博得康熙皇帝這般關心呢?

 

1705年,教宗格肋孟十一世(Clement XI)派遣特使多羅(Carlo Tommaso Maillard de Tournon)率特使團來華覲見康熙,以便解決禮儀問題。康熙皇帝不僅對西方科學、藝術、機械鐘錶有興趣,對西醫西藥及人體解剖學等,也非常好奇。他命令武英殿總監造赫世亨,向多羅求取藥物。據說多羅攜帶西藥「利雅噶」,康熙皇帝命赫世亨向其求取,並囑咐「少則勿取,可以捎信廣東,尋得後寄來。」同時還說「若有綽科拉亦求取」。關於「綽科拉」,歷史上詳細記載。

 

康熙時期的文獻,將教皇格肋孟十一世稱為「教化王」。(圖片提供:果美俠)
 
202127phn009_01
康熙與羅馬使節關係文書影印本(圖片提供:果美俠)
 
 
 揭開「綽科拉」的神秘面紗

首先,康熙皇帝認為綽利拉與利雅噶同為西藥,並特意向供職宮中的西洋大夫鮑仲義諮詢藥方。鮑仲義回答說:此藥屬熱味甜苦,源自阿美利加(現今美洲)、呂宋等地,共以八種材料配製而成,其中肉桂、秦艽、白糖等三味可在中國找到,其餘噶高、瓦尼利雅、阿尼斯、阿覺特、墨噶舉車等成料在中國沒有。這位西洋大夫原來也只知綽利拉的配料種類,並不知道具體的配製劑量。 其次,綽科拉為塊狀。赫世亨向多羅求取藥物時,多羅出示了利雅噶兩小錫盒,而綽科拉為「一百五十塊」,全部送給赫世亨。赫世亨上奏康熙皇帝,已將其裝於柳條盒,妥善保存。第三,服用綽科拉,須與白糖混合,放在銅或銀罐內煮製,以黃楊木碾子攪和後飲用。為此,宮中特意製備了煮綽科拉用的銀罐和黃楊木碾子。

 

 


鮑仲義

耶穌會傳教士,為醫師、藥師及植物學者,在康熙宮廷供職,中國文獻中其名字也稱保忠義、寶忠義。

這樣看來,綽科拉作為藥物之配方、性狀及服用方法,都已一目了然。但是康熙皇帝並不滿意,進一步追問綽科拉有何效益,可治何病?鮑仲義的回答頗有點意外:綽科拉「非藥物,在阿美利加用之如茶,一日飲一次或二次」。適宜飲用的人包括老者、胃虛者、腹有寒氣者、瀉肚者,胃結食者,可以助胃消食,大有裨益。而內熱發燒者,勞病者、氣喘者、痔瘡流血者、下痢血水者,瀉血者,都不可飲用。看來綽科拉應該適宜虛冷弱者飲用,而不適於實熱強者。

 

朱古力的別稱

憑「塊狀、味甜苦、飲用如茶」這些特徵,你能猜想綽科拉是甚麼東西嗎?原來康熙皇帝向多羅特使討要的西藥,就是現今大家熟悉的朱古力。綽科拉及朱古力都是音譯,它其實還有其他譯名:1866年出版的《航海述奇》中,作者提到船上的餐廳用餐,桌上有一大盤「炒扣來」,這便是朱古力的又一譯法。這就像朱古力在中國內地被稱為「巧克力」是一樣的道理。

202127phn010_01
康熙皇帝以為朱古力是西藥(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朱古力最初是由墨西哥人製作,瑪雅人飲用。1528年被西班牙人荷南多‧科爾特斯帶回西班牙,由此傳至歐洲。1642年,作為藥品被引入法國,在天主教教會人士中廣泛使用。這樣一來,來到中國的天主教傳教士,將朱古力作為藥品傳入中國並引起康熙皇帝的興趣就不足為奇了。

 

所以,歷史就是這麼有趣,西藥綽科拉、傳教士與康熙皇帝、時尚甜品朱古力,這些看似毫不相關的東西就如此聯繫在一起。

202127phn011_01
朱古力在早期是一種飲料(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皇室病了吃甚麼藥?

 202127phn012_01
清宮藥房景像復原圖(圖片提供:林德祺)
 
 
 撰文: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林德祺

 

現今大家若身體不適,會去診所或醫院看病,亦可選擇中西醫的治療方法,那麼在清代紫禁城裏,人們生病如何診療,服用的藥物從哪來,宮廷中的醫療機構又是如何運作的呢?

 

從太醫院到御藥房

提到清宮的醫藥設備,大家或許會想到太醫院,或者也會想起「御藥房」這個稱呼,那麼到底太醫院與御藥房有甚麼關係?太醫院最早出現於金代,清代的太醫院是掌管全國醫療事務的單位,也培養醫學人才。太醫院雖然不是專為清代宮廷設置,也不在紫禁城中辦公,但是卻在清代宮廷醫療服務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存誠慎藥性,仁術盡平生」出自康熙帝賜予御醫黃運的詩篇,後來成為太醫院「院訓」,懸掛於大堂之上,引導着一代代醫官攀登醫學的高峰。

 

「存誠慎藥性,仁術盡平生」

意思是醫生應該懷有虔誠謹慎的態度治病用藥,終生以仁愛之心救死扶傷。

 

御藥房最初是太醫院的下設機構,位於紫禁城乾清宮日精門南側的廊廡裏。康熙三十年(1691年)七月改為內務府管理,主要負責為清宮各宮人員診脈、為帝后煎藥,以及皇帝出巡時攜藥扈從等。

 

宮內藥房多得很

由於紫禁城面積廣、人員眾多,為了保證醫療服務效率和質量,在紫禁城中也設置多處醫療機構,如東、西、內、外藥房、長春宮藥房、永和宮藥房、乾清宮藥房等。溥儀在其回憶錄《我的前半生》中提到:「我每次生病,都由永和宮的藥房煎藥。永和宮是端康太妃住的地方,她的藥房比其他太妃宮裏的藥房設備都好,是繼承了隆裕太后的。」

 

這些醫藥機構可謂各盡其責,為紫禁城各處人員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同時這些醫療機構中醫官眾多。從清代的歷史文獻中可知,在清宮中從事醫療服務的醫官統稱為御醫。御醫的來源比較多樣,既有由太醫院抽調選拔的,也有從民間徵召進宮的,還有來自蒙古的醫生、來自寺廟的喇嘛醫生和來自西方的西洋醫生,多元的御醫力量豐富了清代宮廷的醫療實踐,守護着紫禁城中人們的健康。

 

清宮藥物實用與美學兼備

除了有來自全國頂尖的醫生,清宮中同樣擁有頂級的藥物,這些藥物包括中藥材、中成藥和西洋藥品。藥材的來源很多,中藥材往往由出產此藥的省份每年定額向宮中繳納,也會由官員或西方傳教士向朝廷呈貢。這些藥材往往品質優良,包裝精美。

 

清宮收藏的中成藥是以中藥材為原料,加工製成的定劑型的中藥製品。例如膏藥、丹藥都屬於中成藥,這些藥品一部分是清宮中藥房自己製作,另外也會由北京同仁堂、廣州敬修堂等民間的知名藥房提供。

 

藥品名稱方面,有現在坊間仍使用的人參枇杷膏、六味地黃丸。此外,清宮中還存在一類非常特殊的藥品——錠子藥,它們是用藥粉加上黏合劑後,藉助模具定型,將藥製成金、銀定的樣式,作為賞賜品和常備藥物來使用。錠子藥可以內服也可以外用,往往以吉祥的圖案裝飾,美觀又實用。

 

錠子藥

錠子一般指製成塊狀的金、銀等金屬,錠子藥就是將藥粉加上黏合劑後,藉助模具定型,製成金、銀錠的樣式,用藥前需要拿水或酒等化開再使用。

202127phn013_01
六味地黃丸(圖片提供:故宮博物院)
 
 
 
 
202127phn014_01
八寶太乙紫金錠(圖片提供:故宮博物院)
 
 
 
 

清宮中的西洋藥品,大多數由服務於清宮的西洋傳教士從西方帶來,它們也曾發揮過重要的作用,如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五月,康熙帝患瘧疾,病況嚴重,西洋傳教士洪若翰、劉應供呈金雞納,挽救了命懸一線的康熙帝。除了西方藥品和傳教士醫術實踐,西方的製藥理念也曾影響清宮的醫藥學,康熙、雍正和乾隆朝,清宮在武英殿設置露房,採用西方的蒸餾法製作藥露。

 

清宮藥具瓷質與銀質為主

御醫行醫診療,離不開藥具,比如製備和盛載中藥需要的工具,在治療過程中用到的體溫計、血壓計和手術刀等都屬於藥具,還有一些教學用具,比如人體模型、針灸穴位銅人等也被歸為藥具範疇。

202127phn015_01
這具男性人體解剖模型,就是清宮中用於教學的藥具。由商務印書館製作,向世人展示當時解剖學的成就。(圖片提供:故宮博物院)
 
 
 
 

清宮中的藥具,材質多樣,除了木製、瓷質、石製,也有貴金屬製作,其中瓷質和銀質的藥具最多,因為瓷和銀都有較為穩定的化學成分。藥具的外形和裝飾也體現出濃厚的皇家氣象。而藥具的來源,一部分由清宮中內務府自行製作,另一部分會從民間定做購買。

 

詳細記錄宮中醫事

御醫為宮中帝后看病治療的情況,以及一些藥物的配方,需要如實記錄在進藥底簿和藥方上,方便事後查詢。這些翔實的記錄,也為後世了解清宮中醫藥事業與實踐打開了一扇大門。

 

光陰荏苒,曾經的深宮禁苑變成了今天的博物院,神秘的宮廷藥房如今也展現在遊客面前。琳琅滿目的醫藥文物和博大精深的醫學文化,仍值得我們學習與研究,將古人的巧思與智慧發揚光大。

202127phn016_01
皇上進藥底簿,詳細記錄了皇帝的醫療情況。(圖片提供:故宮博物院)
 
 
 

代表太子的紋飾,紫禁城中哪裏找?

 
202127phn017_01
故宮文華殿(圖片提供:故宮博物院)
 
 

貴為九五之尊的中國歷代統治者,深知研經讀史,增強文化修養之意義。明朝靖難之役後,永樂皇帝遷都北京,興建了恢弘壯麗的紫禁城。作為治國理政安居之所的紫禁城內,就有一處帝王「文經天地」之所,那便是外朝東路的文華殿。明清的很長時段內,它是帝王經筵的場所。不過,你知道嗎,這處帝王的「文經天地」之所,初時是為東宮太子而設,至今這裏都保存着代表太子的「三元紋」。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佔集慶路,將其改稱應天府。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擴建應天府,令劉基「卜地定,作新宮於鐘山之陽」。兩年後(1368年),朱元璋在稱帝的同時遷居應天府新宮,這應天府即明南京大內。

 

《明太祖實錄》記載,明大內「正殿曰奉天殿,上御之以受朝賀……奉天門外兩廡之間有門,左曰左順門,右曰右順門。左順門之東曰東華門,內有殿曰文華殿,東宮視事之所也。」可見,位於南京的明大內宮殿中已置文華殿,是為皇太子輔政而備。

 

燕王朱棣靖難之役後即帝位,成為史上著名的永樂皇帝。他結束了明代以南京為都治理天下的歷史,遷都北平(即北京),在燕王府基礎之上,建北平皇城(紫禁城為皇城的一部分)。《明太宗實錄》記載:「初,營建北京,凡廟壇、郊祀、壇場、宮闕、門闕,規制悉如南京,而高敞壯麗過之。」北京紫禁城的修建大量沿用了南京大內的布局,將奉天門(太和門的前身)、奉天殿(太和殿的前身)、謹身殿(保和殿的前身)、乾清宮、坤寧宮、文華殿、武英殿等宮殿均「搬」到北京,並在此基礎上完善宮殿布局,加建殿宇,使得紫禁城比南京大內更為宏偉壯麗。

 

永樂十八年(1420年)紫禁城落成之時,文華殿位於奉天殿(今太和殿)東側。與南京大內的文華殿一樣,它也為東宮輔政之用。文華殿位於文華門北側,坐北朝南,前後殿間以穿廊相連,平面為「工」字形,與現今文華殿結構基本一致(明末文華殿被毁,直到清代康熙年間重建),但屋頂上覆綠瓦。據《周易》五行學說,皇家屬中央為土,土為黃,故黃色成為最尊貴的色彩,皇家建築也常以黃色為頂。然而,黃色並非皇族諸人皆可使用。比如屋頂,太子殿覆黃瓦即有僭越之嫌,故文華殿覆蓋了綠色琉璃瓦——綠色在五行中屬東方,與文華殿位置相符;綠色又代表生長,與皇太子身份相稱。

202127phn018_01
文華殿屋頂(圖片提供:故宮博物院)
 
 

作為太子殿,文華殿的整體設計也顧及了太子的身份。目前文華門前仍保存完好的大石雕,是記錄這段往昔的一座無字碑。石雕雕刻三組近圓祥雲紋飾,合稱「三元紋」。紫禁城內無論太和殿、武英殿、乾清宮等殿前,及保和殿後均為龍紋石雕,獨此處無龍飾而僅有祥雲紋飾。蓋因東宮雖為「國本」,未來之真龍天子,但畢竟身為東宮時並非「真龍」,宮中真龍天子只有皇帝一人。故為太子建的文華殿只能使用未現龍身,端始待發的「三元紋」。

202127phn019_01
文華殿門前的石雕(圖片提供:故宮博物院)
 
 

明初規定,皇帝出巡,太子在文華殿監國;皇帝病重,太子則於文華殿視朝。此外,太子從「出閣」讀書後到即位前均以文華殿為其學習、接受朝拜之所。「出閣」讀書期間,太子在文華殿學習與午餐,晚上則回寢宮就寢。滿十四歲前後,太子於文華殿舉行標誌成年的「冠禮」。逢太子冊立、太子生日等重要日子,儲君也是在文華殿接受百官朝賀。

 

自明仁宗開始,皇帝也常到文華殿召見臣子、商討國事,文華殿已充作皇帝的便殿。但其正式修葺,提升為皇帝用殿則是在嘉靖時。《萬曆野獲編》記載:「自嘉靖十五年(1536年)改易黃瓦,仍為主上經筵之所。」到此,嘉靖皇帝與文華殿還有一段宿世因緣。嘉靖皇帝朱厚熜原是偏安湖北一隅的藩王,恰逢其堂兄弟正德皇帝去世時無子,而親弟弟又早夭,於是召他入京為帝。即位的過程幾經曲折,朱厚熜進入紫禁城後又因原屬皇帝居住的乾清宮在前朝發生火災,尚未修復完畢,只能暫於文華殿居住。

 

對於嘉靖皇帝來說,文華殿似一定程度上曾充當了他在京的「潛龍邸」。而後來的「大禮議之爭」中,他試圖追封生父並尊稱其為皇考,力證自己繼位的合理性。這是否成為文華殿之後被改覆黃瓦的重要原因呢?無論如何,嘉靖十五年開始,文華殿不再是太子的宮殿了,它覆上黃瓦成為皇帝的便殿。

202127phn020_01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帝像 (圖片提供:故宮博物院)
 
 
202127phn021_01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帝像 (圖片提供:故宮博物院)
 
 
---- 待續 -----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