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發表於2023年10月9日)
管理者都知道,现代工业生产最基础的效率,来自精细到每一个动作的标准作业。
在日常的生产管理中,怎样才能让员工能够主动思考消除浪费、提升效率,而不是总要管理者推一步才动一步?
在精益管理中,就有一套小组解决问题的经典方法,叫做QC story。这套方法具体怎么用呢?接下来,《胡光书·精益管理实战课》主理人胡光书老师与你分享。
如果你的工作涉及生产一线的管理,这篇文章或许可以给你一些启发。
你好,我是胡光书,欢迎来跟我学精益管理。今天我们来讲讲怎么赋能员工,提升员工解决难题的能力。
改善提案活动(??如何做好改善提案活动)开展一段时间之后,很多老板都会问我说,胡老师,我们小改善已经做了很多,可是员工一旦提出一些较为深入的问题,就找不到解决方案了,这该怎么办?比如效率低下、良品率提升的问题等等。
其实这是因为,这些问题已经超出了单个员工的岗位范围,甚至也已经超出整个团队过去的经验,让员工自主解决,自然会有困难。明确了这一点,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就很简单,一个人不行,那就多个工序、多个部门的员工组团上呗。
在精益管理中,我们就有一套小组解决问题的经典方法,叫做QC story。这里的“QC”,是“Quality Control”的缩写,就是品质管理的意思。
不过,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这个工具已经变成一个解决各种疑难杂症的通用方法。
下面这张图是QC story的详细步骤,一共8步,听起来有点多,但这是为了帮你把思考过程流程化,让问题解决起来更有章法。
当然,这个流程中,关键的是前4步,前4步做好了,后面按照流程走就可以了。
首先第1步,就是选定题目。QCstory是大家随便提个问题,就来讨论吗?当然也不是,咱们肯定要区分优先级。
这个优先级的标准就是,优先解决最影响客户满意度的问题。
比如,我辅导的越汇食品,前面提到过,他们主要生产的是火锅和烧烤食材。有一段时间,针对他们的鸡胗这个产品,客户抱怨了三个问题。颗粒太碎,宽度不均,还有切了以后没有切断,依然藕断丝连,这在专业上也叫做连刀问题。优先选解决哪一个呢?
越汇统计了一下过往数据,发现颗粒太小的不良品占比是2.1%,宽度不均的占比是3.0%,连刀占比4.7%。连刀造成的不良率最高,那咱们就优先来解决连刀问题。
请注意,这一步,是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很多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容易想当然,经常会陷入“这问题我熟,不就是那XXX原因吗?”
比如连刀问题,管理者就很容易想,是不是工人切的时候,力气用得不足,或者切的技法有问题?然后就开始一顿批评培训。这就是想当然了。
QC story的用法是,严格遵循三现主义,回到现场,把这个现场中的每一个特性事实,都拿出来分析,看看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一般来说,生产现场的特性事实,就是4个要素,人机料法。
“人”就是操作的工人。越汇食品先从员工年龄、培训记录和熟练度3个方面调查了现有的23名员工。发现他们都在50岁-57岁之间,入职半年以上,都是熟练工,而且每天都有班前培训。那结论就是,人的因素不存在问题。
那再来看“机”,也就是使用的工具和设备。这一调查,发现有问题。他们调查了用来切鸡胗的27块案板,4块正常,其余23块,分别有不同程度的磨损。越汇还测量了在用的23把切刀,13把是新刀,刀刃宽度是3.5cm;其余是旧刀,有9把刀刃宽度3.0-3.3cm,测试之后是可以用的;但是有1把刀刃宽度小于2.8cm,属于不合格刀。
这是机,那人机料法,“料”是什么呢?就是物料,越汇食品的鸡胗。经过测试,单个鸡胗的重量和温度,都没有问题,不会产生连刀问题。
那“法”是什么呢?就是操作方法。在切鸡胗的过程中,涉及到工人切鸡胗的切法,切完鸡胗后的检测方法和磨刀方法。当你在现场观察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你就会发现,其他操作方法问题倒不大,但每个人磨刀的方法动作不同,有向外推和向内推两种,磨刀方式不同,刀的锋利程度也不同,就会影响分切的质量和效率。
这样一轮分析下来,你才会发现,现状跟你原来的想象很不一样。也正因为如此,我一再强调,不夸张地说,现状把握做彻底了,问题的答案就有了70%,从越汇的这个案例,你是否也有感受了呢?
分析完现状之后,接下来,先不要着急想解决方案,咱们先来设定一下目标。
为什么?因为一上来就想解决方案,很容易目光太窄,只看当下。这个时候,你还没有评判方案好坏的标准,也就没法激发员工思考出更有价值的方案。
我的建议是,目标一定要来自外部和未来,而且要有挑战性。
也就是说,企业定目标,不能光看自己的过去水平,然后在过去的基础上适当加一加。定目标,更重要的还要看客户的需求是什么样的,竞争对手在怎么干,未来五年、十年,整个市场可能有什么变化。
比如我们觉得100个鸡胗中有那么三四个没有切断,问题不大。可是如果客户觉得问题大,竞争对手觉得问题大,那么我们就必须觉得问题大。一些企业会把客户的投诉抱怨当作要求过分,认为顾客太挑剔太难缠,这种观念非常需要纠正。
咱们还拿越汇鸡胗切条不良的案例来说,怎么算目标具有挑战性了呢?比如,刚开始的目标,至少设定为不良率减半,达成这个目标后再定更高的目标,直到这个不良率降为0才行。
好,前面我们分析了现状,也设定了目标。那接下来咱们来看第4步,要因解析。
还是拿越汇食品的连刀问题来说,前面咱们把握现状中,发现之所以出现藕断丝连,有可能是因为切刀磨损了,导致刀变钝了。那为什么刀磨损了还在使用呢?
因为过去没有关注过刀磨损到什么程度,就不能用了。为什么没有关注呢?因为切刀的磨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且磨损就是一两个毫米的事,人的肉眼是很难观察出来的。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思考相应的对策了,也就是第5步。比如咱们可以通过前面学到的目视化的方法,做一个模具,标记了磨损线,切刀一放进去,如果刀刃能挡住磨损线,这把刀就还在正常使用范围,但如果能看到标记的磨损线,就可以一眼发现问题,说明这把刀得换了。
你看,这就是第4步要因分析和第5步策划对策。这两步其实是紧密相连的,要因分析做对了,对策自然就出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其实用到了一个方法,叫做5why法。其实就是向下追问5个为什么,为什么刀磨损了还在使用呢?为什么没有关注刀的磨损程度呢?为什么观察不到呢?等等。
很多时候,我们解决问题问题,容易停留的表面,那就治标不治本,5why法,就是引导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多想几层。
实际操作中,不一定真的要问够5个为什么,但至少不要只问1个。一般来说,其实向下追问3个为什么,你可能就已经发现真正的要因了。
好,走完要因分析和策划对策,后面的几个步骤,相对就比较简单了。
第6步,就是确认想出来的对策是否有用。回到前面的例子就是,咱们把模具做出来之后,一段时间再来观测下,不良品率有没有下降。如果确实有,那我们就可以进行第7步,标准化,把这个经验形成标准沉淀下来,全公司推广。
好,到这,一个小组针对一个课题,提出自己的方案的整个过程就快走完了,最后只剩第8步复盘和迭代。
但是我想提醒你,复盘和迭代,看起来是放在最后,但其实从做第一步的时候,你就应该有这个意识。
为什么?因为如果事后才总结,大家已经记不清每一步的具体动作和数据了,而且因为有了结果就容易忘乎所以,更加容易忽略过程。
应该怎么办呢?就是从一开始,就一步一步记录下过程中的数据,等到QC story一结束,总结自然生成了。只有这样,总结的经验才更扎实可靠。
好,QC story的整个流程,我就给你讲完了。这个工具,当你的团队熟练使用之后,会发生什么?我辅导过的企业,大部分都是,一遇到难题,员工反而很兴奋,来,咱们组织一个QC story,一起来讨论一下吧。如果发现了这个现象,恭喜你,你已经拥有了持续“思考着工作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