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在问:曾经我们中国勒紧裤腰带援助越南,越南人为什么忘恩负义、恩将仇报?当时越南领导人是如何想的?本应感恩中国的,但为什么偏偏对中国产生了仇恨?
今天,老冯带大家看看一个重要人物,这个人物就是当年越南最高领导人黎笋。1969年胡志明逝世之后,黎笋上台,直至1986年黎笋去世,这17年间,黎笋是越南最高领导人。有趣的是:黎笋曾经公开解释过,越南为什么对中国不感恩、越南为什么对中国充满怨恨和戒心。
我们只需要分析黎笋对中国的观点、言论和行为,就可以知道,当时越南人为什么忘恩负义、为什么对中国恩将仇报。
黎笋生前,在越南各个时间、各个地点,发表了大量关于中国的言论,而黎笋发表的这些言论,完全暴露了黎笋对中国的看法,我们只需要稍微回顾一下黎笋的言论,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在他的灵魂深处,他为什么对中国充满仇恨、充满抱怨。
“当我们签署日内瓦协议时,正是他们(指中国)将我国分为两部分,我国以这种方式被分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之后,他们再一次向我们施加压力,叫我们不要对南越采取任何行动,他们禁止我们起来同美国人支持的南越作斗争,但是,他们无法阻止我们,当时我们在南方已经做好准备,日内瓦协议一旦签字,马上在南方发动游击战争”
老冯的解读和点评:黎笋说的是这么一回事,1954年在中国的帮助下,越南在奠边府打败了法国,法国想从越南脱身,于是,中、苏、美、法、英等国家在瑞士日内瓦开了个会,讨论越南问题,会议上各方同意,以北纬17度线为界,将越南分为两半,北越实行社会主义,南越实行资本主义。
主要是因为当时中国有困难,既没有制空权,也没有制海权,由北往南打下去,战线太长,法国人在美国人的帮助下,很容易把越南人民军拦腰截断,因此从军事上,不能再打了。
中国还有一个苦衷:当时朝鲜战争打完才一年,中国在国际上处处受包围,因此中国想借助日内瓦会议释放一个友好的姿态、换取国际关系的缓和,例如说打破一些封锁和一些禁运、扩大国际上的经贸往来、解除中国的困境,因此日内瓦会议结束之后,中国叮嘱越南:暂时不要打南越了。
但是呢,这件事从黎笋看起来,就是“中国出卖越南”、“中国控制越南”, 黎笋认为:尽管你中国帮我们打败法国,但是,你中国没有权力替我们越南做主、将我们越南一分为二,而且,你中国也没有权叫我们“不要打南越”,因为那是我们越南人自己的事。可见黎笋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已经对中国不满,不过当时胡志明还在人世,黎笋不敢和中国闹翻。
对,也不对。对,是指越南确实应当有自主权。不对,是指当时中国把越南看成缓冲区,所以在中国的眼中,越南的事并不仅仅是越南的事,而是和中国休戚相关的事,这就是为什么当时中国援助越南,而你又要我援助,但我的话你又一点都不听,吃人家的饭,又拒绝人家的指导意见,这到底能不能行得通?我看这一点,可能值得争议。不过有一点:胡志明在世的时候,在这个问题上,他的反应比黎笋要识大体得多。
“他们(指中国)说因为我们在和美国人作战,他们将派部队来,帮助我们修路,他们实质目的是摸清我国的情况,以便日后可以攻击我们,并且由此再向东南亚扩张,没有别的原因,我对这个问题很清楚,但是不得不允许他们进入”
老冯的解读和点评:黎笋说的是,当时越南在抗美,中国说帮越南修路,这个黎笋一直以最坏的意图来揣测中国,一直很防范中国,所以“中国帮越南修路”这个事,从黎笋看来,变成了中国要收集越南的地理信息、地图、情报等,而且中国是“居心叵测”、“亡越之心不死”。然而事实上,中国并没有入侵、占领、灭亡越南的国策,只不过由于黎笋对中国的猜忌心很重,所以在他眼中,中国做什么都是“不怀好意”的。
“后来,他们(指中国)强迫我们允许他派两万人的部队进来,修建从义静到南部的一条公路,我拒绝了,他们继续提出建议,但是我没有动摇,他们压我们允许他们进来,但是我就是不接受,他们不断施加压力,但是我没有同意,我给你们举出这些事例,同志们,这样你们就会看到他们长期以来窃取我国的阴谋,就会看到他们的阴谋是多么险恶”
老冯的解读和点评:黎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始终以最坏的心思来揣测中国的行为。不错,在战争期间,中国帮越南修路,不可避免地,会测量到越南的地理信息,但,中国的目的不是为了打越南,也并没有侵占越南、灭亡越南的国策。可以说在这个问题上,黎笋对中国的判断,严重失误。
“到了美国人想和我们谈判的时候,何伟(中国驻越南大使)给我们写了一封信说,你们不能坐下来和美国人谈判,你们必须把美国人牵引到越南北部来、和他们作战。他就这样向我们施加压力,使我们极为困惑,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每次和他们出现这种情况,都非常令人厌烦”
老冯的解读和点评:黎笋这里说的是,当时中国援助越南抵抗美国,粮食、枪械、军车、衣物……都是天文数字,中国作出了巨大的付出,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把援越抗美看作是自己的事,因为那确实是和中国休戚相关的事,所以,中国人难免会给越南一些指导意见、参考意见、战略战术的建议等等,然而由于黎笋这个人一向信不过中国人,所以从他狭隘的眼中看来,中国人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给越南挖坑,而至于越南军民吃了中国人多少饭、用了中国多少钱,他黎笋却没有做到应有的感恩。
“我们断定不能(听何伟)那样行事,我们必须坐下来,为了打败他们(美国),我们必须促使他们(美国)降级,在此期间,他们(指中国)向美国发出声明:“只要你不打我,我就不打你,无论你们想向越南派多少部队,随你们的便。”他们自觉自愿做这样的事,以这种方式来压我们。他们积极地和美国人做交易,强迫我们以这种方式、成为用来讨价还价的一张牌”
老冯的解读和点评:黎笋这里说的是,当时美国和中国都吸取了朝鲜战争的教训,彼此都不希望把越南的战火烧到中国的境内,所以,中美两国的高层,当时有一些非正式的对话,达成一些默契,那就是:美军不要打到广西来,否则中国对你美国不客气,那么当时这种对话的信息,从黎笋的立场看起来,就变成了“中国和美国暗中谈妥:就是要把越南打个稀巴烂,就是要故意把越南变成地狱”。
换句话说,从黎笋看来,中国援助越南,就是为了让美国困在越南打个稀巴烂,“其心可诛”。那么,我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其实中国当年援助越南,不是为了让美军困在越南打个稀巴烂,而是为了帮助越南赶跑美军,不过,既然美军在越南一时半会赶不走,那么中国自然希望越南咬咬牙、坚持打下去,可是,要打仗就必然会死人,然而,这个事从黎笋的立场看起来,就成了中国“坏”的证据,怎么说呢?你饿的时候,我给你一锅饭,你可以说我乐善好施,你也可以说我存心想撑死你。你如何看我,取决于你的心。你的心好,看到的我就好。你的心坏,看到的我就坏。
“1954年我们赢得奠边府的胜利,我正在后义省,胡伯伯发电报给我,要我必须前往南越,重新集结那里的部队,并向南越的爱国者解释这件事,我乘货车到了南方,一路上,爱国者们出来欢迎我,因为他们认为我们已经取得了胜利,这是多么痛苦,看着我的南方爱国者们,我哭了,因为在这之后,美国人会到来,会以可怕的方式大肆屠杀人民”
老冯的解读和点评:黎笋这里说的是,日内瓦会议把越南一分为二,黎笋在南方忍痛北撤,考虑到美军来了可能会对南方这些亲北越的百姓进行报复,所以,黎笋当时难过地哭了。须知这种事,其实也并非中国本意,中国当时确实自己有困难、难以继续援助越南往南打,所以当时把越南一分为二,中国是忍痛做出的决定,而且中国当时已经向胡志明作过解释。然而这一切从黎笋看来,就是一笔对中国的深仇大恨。
“正是在这次,他们(指中国)压我们脱离苏联,禁止我们和苏联来往,他们使情况十分紧张,他们前来告诉我们说,同志,我们将每年援助你们几十亿元,你们不能从苏联方面接受任何东西。我不能容许这一点,我说,不,我们必须和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保持团结和一致”
老冯的解读和点评:黎笋这里说的是,当年中苏交恶,中国担心越南倒向苏联、沦为苏联夹击中国的工具,所以中国主动提出:增加对越南的援助,并同时要求越南拒绝苏联的援助,但是,越南拒绝了中国的要求,这件事从黎笋看起来,又成了中国“居心叵测”、“横行霸道”、“蛮不讲理”的表现。
“尼克松和基辛格到中国去就是为了讨论这件事。尼克松访问中国的目的是以这种方式解决越南问题,以维护美国的利益,并减轻美国的失败,同时还要引诱中国站到美国一边。在尼克松去中国之前,他们(指中国)前来会见我。告诉我:“在这个时候,尼克松即将来访问中国,主要是讨论越南问题,所以我必须会见你,同志,以便讨论。”我回答说:“同志,你愿意说什么都可以,但是我仍然不会跟从。同志,你是中国人,我是越南人。越南是我自己的;决不是你的。你没有权力谈论越南的事务,而且你没有权力与美国人讨论越南的事务。今天,同志,我要亲自告诉你一些我还没有对政治局讲过的事情,因为,同志,你们已经引发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老冯的解读和点评:黎笋这段说的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为什么呢?原来,当时中苏交恶,中国需要联合美国来对抗苏联。可是,当时美国和越南的战争还没有结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美国建交,确实对越南来说,是会有一点尴尬,这就是为什么,当时我国派人去见了黎笋、并尝试向他解释,然而,黎笋这个人,从来不会体谅中国,所以,所有的解释都是徒劳,因为在黎笋的眼里,中国很坏,做什么都是坏的。
“在尼克松已经去过中国之后,他们(指中国)再次来越南,为的是向我询问关于南越的战斗的一些问题。然而,我马上对他们说:“尼克松已经和你见过面了,同志。很快他们就会更猛烈地进攻我。”我根本不害怕。美国和中国已经互相谈判,为的是更猛烈地打击我。他们始终没有把这(种观点)斥为站不住脚的,只是说:“我将向你方同志增加输送枪炮弹药。”当问到他中美之间是否进行密谋打击我们时,他们说:“没有这回事。”然而, 双方已经讨论了如何更猛烈地打击我们,包括B-52的轰炸和封锁海防。事实显然就是如此”
老冯的解读和点评:黎笋这段说的是,1972年前后,尼克松访华,揭开了中美建交的序幕,然而那个时候,美国和越南的战争尚未结束,而且,碰巧那一段时间美军对越南的轰炸升级,黎笋于是认为:正是因为“大哥”中国和美国洽谈建交,所以美军更加肆无忌惮、对越南的轰炸升级了,所以,黎笋认为:中国是个“不讲义气”的、自私的兄弟。
须知,当时中苏交恶,形势很险恶,中国和美国建交,是无奈之举,是不得不做的自保举动,并不是故意要坑害越南,即使产生了一些副作用,那也是迫不得已、无可奈何的事情,黎笋对中国这个盟友,没有任何的理解、没有任何的体谅,凡事都是从他狭隘、自私、恶意的角度出发去理解,所以,中国在他眼中越来越坏。
“在打败美国人以后,我们保留一百万部队严阵以待,使得苏联同志问我:同志们,你们保留这么大一支部队,是准备和谁打仗呢?我说,以后,同志们,你们就会理解了。我们保持这样一支现役军队的唯一原因就是因为中国,如果没有他们,那么这样大的部队是没有必要的,最近我们在两条战线上受到进攻,由此可见,如果没有保持一支大军,那就会十分危险”
老冯的解读和点评:这段自白是黎笋在1979年春发表的,当时对越自卫反击战已经打响,黎笋说这段话是为了吹嘘自己的“先见之明”,同时也透露了黎笋内心深处对中国高度的戒备、极度的反感、超级的不信任,还有就是:丝毫不知道感恩的心态。
“最近他们(指中国)调集50万到60万的部队来和我们作战,但他们没有充足的交通设备来给他们的部队提供食品,他们现在正准备350万部队,但是他们不得不把其中一半留在中苏边界上阻止苏联人,因为这个原因,如果他们派进来100-200万部队来和我们作战,我们也什么都不怕,我们只投入了6万部队,而且如果在近期我们要和200万部队作战,那不会有任何问题,我们不害怕,我们不害怕,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作战的办法,如果他们派进来100万部队,他们也只能在北方取得一个立足点,深入中部、红河三角洲地区、河内、或者进一步南下,将是困难的,同志们,你们知道,希特勒集团正是以这种方式猖狂进攻,然而当他们抵达列宁格勒,却不能进入,有城市,有人民,有防御工事,不可能对这每一个部分和每一个居民展开有效的攻击,即使打上两年三年四年,他们仍然不能进入,每一个村庄都是这样,我们的方针是,每一个地区都是一个堡垒,每一个省份都是一个战场,我们将战斗,他们根本进不来”
老冯的解读和点评:黎笋这段话发表在1979年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之后,黎笋发表这个言论,是为了给当时的越南全国军民打气,他的意思是:不要怕中国人,他们看起来强大,但,他们是客场作战,我们越南有打败美国人的经验,因此,不怕中国人。黎笋说这段话,有没有道理呢?其实,还是有一定道理:中国虽然是大国,但是当年中国经济上很困难,如果要打到越南本土中部甚至南部、占领整个越南,其实中国是很难做到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打到谅山之后就主动撤军了,其实更重要的是:中国根本就没有打到越南中南部、占领越南的国策和计划,这一切,都是黎笋恶意揣测出来的。
“他们(指中国)现在有一个进攻我们以图向南扩张的阴谋,但是在当今时代,没有任何事情能够干了以后再包得严严实实,中国人才打了越南没有多少天,全世界就已经喊叫起来“别碰越南”,当今时代不像旧时代,在那时,就只是我们和他们,现在整个世界都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攻击越南就是攻击全人类……”
老冯的解读和点评:黎笋这段也发表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之后,然而,黎笋这回是明显在胡说八道了。事实上,中国根本没有继续向南打、占领越南、并继续向东南亚扩张的计划,这只不过是黎笋的政治宣传。黎笋为什么要这样宣传呢?答案是:黎笋这样宣传,就可以推卸自己的责任,就可以把自己在过去十年间对华外交的各种错误、各种失败,全部推得一干二净,这是典型的政客伎俩。
“……(现在)我们与一个十分强大的国家(指中国)为邻,与一个有扩张主义企图的国家为邻。如果中国要贯彻这种扩张主义企图,那就一定侵略越南开始。这样,我们就得肩负起另一个不同的历史责任。
然而,我们从来没有逃避过我们的历史任务。以前,越南履行了她的任务,这次越南也决心不允许中国扩张。越南保持了她自己的独立,我们这样做也就是保卫东南亚国家的独立。越南下定决心不允许中国推行他们的扩张主义计划。1979年的战斗仅仅是第一个回合。现在,他们仍然在许多领域里做准备。然而,无论他们准备到什么程度,越南都会胜利……”
老冯的解读和点评:这也是黎笋在1979年开打之后的言论。我们今天回顾黎笋这一生对中国的各种猜忌、戒备、防范、各种恶意揣测,和胡志明对比起来,我们可以发现:黎笋的人品和胡志明不在一个档次,在黎笋的思想指导下,越南在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反华路上,越滑越远,搞懂了这一点,1979年那次我们打它为什么下手那么狠,也就不难理解了。
黎笋是那种典型的疑心很重的人,他从1950年代起,就不信任中国,在他的心里,中国人一直是坏人,因为缺乏信任,中国人对他所有的援助,都是阴谋,都是居心叵测,都是为了控制越南,在他的领导下,越南忘恩负义,也就很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