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奇、趣、妙、識
熊逸:“流行歌曲”为什么偏偏在宋代爆发
罗辑思维
微信号
2024年4月27日

(原文發表於2024年4月8日)

 
 

这篇文章它就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带我们回到了繁华的宋朝。你知道吗,尽管宋朝的版图不大,但它的经济可是非常繁荣的。

 

文章里提到,宋朝的文官们薪水高,生活闲适,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都花在了享受生活上。而这种生活方式,也是催生宋词兴盛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还通过柳永的《望海潮》这首词,展示了当时杭州的繁华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热闹非凡的时代。

 

总得来说,就是商品经济催生出高度发达的娱乐业,高度发达的娱乐业又不断催生出更新更好的流行歌曲。这些歌曲,就是我们熟悉的宋词。只不过今天曲谱早已经失传了,宋词才由视听艺术变成了纸面上的文学读本。

来源:《熊逸·宋词10讲》

作者:熊逸

今天我们说起历代文学,唐诗之后就是宋词。
文学史上通常会讲,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这是文学发展的自然规律。
这话很容易让人误解,以为唐朝人喜欢写诗,宋朝人喜欢填词。
其实,比起填词,宋朝人更爱写诗,比唐朝人还爱写诗。
我们只要对比三套大部头:《全唐诗》《全宋词》和《全宋诗》,前两部的体量差不太多,而《全宋诗》的体量大得惊人。
诗一直都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主流,这一点从没变过。
我们之所以说“唐诗宋词”,乃至“元曲、明清小说”,只因为这些文学体裁是相应时代里的新兴文体,因为新,所以引人瞩目,同样因为新,所以在短时间里可以完成从萌芽到繁荣的爆发式成长。
另外,之所以“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也不仅仅是文学本身的规律所致,更深的原因从来都是社会性的。
有钱的宋朝
那词为什么会在宋代爆发呢?
社会性的原因可以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宋朝太有钱了。
宋朝怎么会有钱,这事乍看上去不太可能。
我们知道秦、汉、唐三个朝代都是幅员辽阔的大帝国,北宋的版图要小很多,南宋就更是江南的偏安政权了,所以要比有钱,小小的宋朝怎么能和大秦、大汉、大唐相提并论呢?
我们先来看看当时的人、南宋学者叶适对时事发出的一句痛心疾首的感叹,原话是这样的:
“是自有天地,而财用之多未有今日之比也。”(《财总论二》)
意思是说,自从开天辟地以来,哪朝哪代都不如我们宋朝有钱。
谁跟钱有仇呢?叶适就跟钱有仇。
谁会嫌钱多呢?叶适就嫌钱多。
他还不是嫌自己钱多,是替国家嫌钱多。
叶适是南宋人,不过他说的这个太平盛世,其实基本是北宋宋仁宗一朝,也就是欧阳修、晏殊、柳永活跃的时代,那也正是宋词刚刚兴起的时代。
国家太有钱了,这有什么不好吗?在儒家看来,这真的不好,因为儒家经典《大学》早就告诫过统治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国家不会自己创造财富,所有的钱都是从老百姓身上征收来的,如果征收得太多了,老百姓当然就受不了了。
叶适考察历史,发现从上古直到盛唐,财政问题从来不是最严峻的问题,到了唐朝中叶才有人开始心焦,到了北宋的太平盛世,问题才真正严峻起来。
钱总是不够用,各种财政意见纷纷扰扰,到南宋就愈演愈烈,一发而不可收拾了。(《财总论一》)
钱总是不够用,接下来就该王安石变法了。王安石变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恰恰就是政府入不敷出的财政难题。
叶适的观点当然有点夸张,因为在皇帝搞大动作的时候,比如汉武帝北征匈奴,唐太宗东征高丽,都会面临财政赤字。
但是,在不搞事的时候,尤其是天下既太平,皇帝又不生事的时候,财政问题确实不是问题,为什么偏偏到了宋代就成为问题了呢?
是因为北宋版图太小,宋仁宗这位以“仁”为谥号的皇帝又不忍心横征暴敛的缘故吗?并不是的。
北宋虽然版图小,但得益于政策扶持和技术进步,耕地面积并不少,政府也有很高的税收进账。
和秦、汉、唐不同的是,北宋政府除了农业税之外,还有一大笔商业税,而商业税和农业税的收入几乎相等。
这就意味着,社会结构悄然变化了,商品经济和农耕经济开始并驾齐驱了。
这虽然让北宋政府得到了大笔税收,但北宋的政治体制遵循着一条祖宗家法,那就是花钱养闲人,这就形成了北宋著名的冗官、冗兵问题。
官员太多,事情太少,俸禄还是历代最高的,于是难免人浮于事,大家自由发展闲情雅趣。
繁华的城市
王安石的对头们没有意识到市场经济、重商主义和传统农耕经济的不同,更没有意识到北宋已经是小半个市场经济社会了。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和王安石一样,享受着市场经济带来的崭新的生活方式,这就让宋朝的大城市里一派声色犬马的样子。
这番景象,我们可以看看柳永一首很出名的《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chóng)湖叠巘(yǎn)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jì)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词描写了北宋年间杭州的繁华,这里有“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当然,“十万人家”虽然只是文人的套话,通常都不能当真,但史料告诉我们,当时杭州的人口规模真的在这个数量级上。 
不但人多,而且富裕,“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可以想见当时富人的生活风貌。
至于当地长官,那更是“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被盛大的仪仗簇拥着,喝酒听歌,吟风赏月。
如果这首词是杜甫写的,我们有可能怀疑他在明褒暗贬,讽刺杭州市长只会讲排场,搞风月,半点没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臣精神,但柳永这样写,真的只是十足的奉承。
当时的这位杭州市长名叫孙何,没做官的时候就和柳永是朋友,但孙何都已经做到“千骑拥高牙”了,柳永还只是凭着填词作曲的本领混迹市井,很没面子。
所以柳永想找孙何叙叙旧,但今非昔比,一介书生通不过市长大人的森严门禁。
柳永想到,马上就是中秋节了,孙何到时候一定会办宴会,宴会上一定会请最当红的歌女唱歌助兴。这是机会。
于是,柳永写出了这首《望海潮》,连词带曲,交给一位名叫楚楚的当红歌女,请她在中秋宴会上演唱,如果孙何询问这首词的作者,那就如实回答。
事情果然按照柳永预期的方向发展,就这样,柳永终于和孙何重新搭上了关系。(《古今词话》)
这里边有几处细节值得我们留意。柳永要给孙何歌功颂德,并不夸他如何勤政爱民,却夸他排场大,会享受,孙何会爱听吗?
而且,这首词大概率上会流传出去,一旦传到京城,皇帝听到之后难道不会生气吗?
孙何显然是爱听的,皇帝应该也会爱听,因为这首词描绘的繁华景象已经充分说明了国泰民安,这当然要归功于皇帝圣明和官员称职。
民间“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官员“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这才是大宋盛世的理想形态。
在这样太平无事的好年景里,哪里用得着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呢?当然也更没必要艰苦朴素、节衣缩食了。
 
宋词爆发与酒楼兴盛
只要做了文官,人就可以很闲,薪水也可以很高,那么,怎样用掉这些闲钱和闲暇呢?
闲钱和闲暇有的是用武之地。
单是酒楼,宋朝人有记载说,北宋都城汴京(今开封)有豪华酒楼七十二家,称为正店;小型酒楼数不胜数,称为脚店。(《东京梦华录》)
酒楼作为娱乐场所,当然少不得女人和歌舞,于是需求制造供给,娱乐业的巨大商机催生出海量的年轻漂亮的歌舞艺人。
艺人要想在市场竞争里胜出,除了个人资质之外,还必须掌握最新、最流行的歌曲。
这样一来,一线的词曲作家当然成为抢手资源,艺人们甚至养得活专业的词曲作家。
我们也许觉得皇帝和政府不愿看到这种景象,但真实情况刚好相反,因为娱乐业的繁荣兴旺一来可以彰显太平盛世的繁华景象,二来酒税是政府很重要的一项收入来源。
所以在王安石变法的时代甚至出现过这样一种荒唐事:
农民可以进城向政府借贷,这是王安石“新法”的内容之一,但有些地方官非常精明,会在农民回家的路上安排酒楼表演节目,让花枝招展的歌女们载歌载舞。
结果,淳朴的农民往往经不起诱惑,才借来的钱还没焐热就在酒楼里消费掉了。
这里没有强买强卖,没有横征暴敛,只有市场手段。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