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奇、趣、妙、識
历史在我们面前展开:从苹果整合AI、未来世界到中美
tuzhuxi兔主席
微信号
2024年6月27日
 

(原文發表於2024年6月21日)

 
昨天,苹果公司开了一场发布会,宣布自己在AI方面的计划,底层逻辑很简单,就是深度绑定OpenAI,通过OpenAI给自己的系统及搭载的app赋能。未来的直观场景就是,每个苹果手机都挂着ChatGPT,用户通过对Siri语音提问就可以直接使用ChatGPT了,什么app、网页也都不需要了。苹果就成为了唯一端口。          
以下让我们就这个问题海阔天空的聊聊。          
1.苹果绑定AI:为何有形式上的不同。之前,微软绑定OpenAI,以及Google在搜索里绑定自己的AI,都没有造成特别大的震动,但今天大家一致觉得,苹果绑定的意义是有形式上的不同的。苹果用自己的设备/系统绑定OpenAI的效果,从性质看,有点像当年微软在Window上绑定自家浏览器,其造成的结果是垄断——因为竞争企业就很难生存了。设想,大家直接通过Siri搜索,对于Google就是灭顶之灾;把苹果手机上所有应用的数据进行统合学习的效果,也是任何一家企业不可能复制的;          
2.我们都需要一个功能齐全的AI助手,并且只需要一个:核心在于,AI很重要,但我们日常生活并不需要这么多的AI:只要有一个就够了:一个设备,一个主体,一个界面。这个AI最好有以下功能:
1)功能越全越好,能够指向我们所有生活、学习、工作必须,从订机票、搜索信息到翻译。
2)能够不断的学习、训练、优化:方法是,将所有的信息、数据汇集到一个AI身上,这个AI能够不断收集主人的数据,不断的进行学习、训练,不断进行修正、优化,最终会越来越熟悉自己的主人,为主人提供越来越好的服务。    
3)逐渐的,伴随对主人熟悉程度和偏好、需求的不断增加,AI还会人格化,最终变成了我们的个人助理、个人管家。我们不需要一堆管家,只要一个管家就够了。          
3.我们正在不断接近科幻片中的未来想象:在科幻片里,每人都带着一块小屏幕,脑袋上戴着某种可穿戴设备(包括脑机芯片),有一个专属服务自己的AI助理——AI助理可以给主人提供各种信息、建议、提示;主人时不时对AI助理提问,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像有的需求——譬如翻译——完全就通过AI助理满足了。AI发展到一定时候,甚至还可以通过和主人对话,为主人提供情绪价值。这些场景丝毫都不陌生,非常的自然、非常的合乎情理,完全可以想象,完全可以推演。只是说,现在人类科技已经发展到了这个水平,我们比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这个目标。          
4.我们需要一个整合者:要实现科技及其应用的进一步迭代,实际上要克服生活中各种设备、端口、数据的分散与隔离的问题。未来,从电脑、手机、随身电子产品、智能家居到电动车,谁能将更多的设备、应用、数据用AI整合到一起,提供一体化的平台、界面、接口,谁就能抢占高维竞争地位,改变游戏规则(game change),对对手实现“降维打击”。这个大逻辑应该很清晰,只不过这样一个整合者一直没有出现。
          
5.回答四个问题。接下来,无非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用户有没有这样的需求(“AI个人助理”)?上文已经讲到,答案是肯定的——虽然在一些问题上(例如隐私保护)可能有边界差异,但大多数人是有这样的需求的。如此一来,谁能满足用户需求,谁就能对对手降维打击;
2)有没有这样的技术?从这两年AI大发展可以看出,答案是肯定的,并且技术还在加速发展迭代,不断接近人类在科幻小说里提出的目标;    
3)以哪个设备作为“抓手”?——把某个设备变成个人助理,满足日常的大多数服务?
4)监管允不允许?这里包括本国监管是否允许,以及跨境监管是否允许两个问题。          
6.我们需要一个“设备抓手”。针对前两个问题——技术、需求,已经有了答案。现在看第三个问题:以哪个设备为“抓手”。英伟达处在AI价值链上游,这一轮AI红利都被它吃掉了,现在需要的是一个能够触达终端用户(2C)的设备接口:谁能为用户提供这个接口,谁就能吃掉下游的AI红利。这就要回答,在当今社会,哪个设备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换句话说,哪个设备最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离开哪个设备我们就“活不了”了?          
7.这个“设备抓手”就是:手机。核心在于,手机体型不大,可携带,可移动;手机可以与 家(智能家居) 或 车(电动车)等各种场景与设备相连。另外很重要的一条:手机是贴身的、不离身的;手机搭载着每个人最私密的信息,是与每个人“距离最近”、最个人化、承载最多个人信任的设备。所以,手机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且优势远超其他设备。一旦一个人把手机变成了自己的AI个人助理,形成了绑定、信任、粘性,就很难再被替换。
8.通过手机一劳永逸地锁定用户对AI的需求。需注意,手机也只是一个“抓手”,手机是可以连接周边的。苹果现在也有手表、电脑之类的设备,都可以用iCloud/苹果账户连接。所以,苹果把带有AI的手机作为抓手,再穿越手机捕捉其他设备是很容易的,用户将来会对苹果账户/设备产生依赖,苹果也可以以手机为切入,一劳永逸永久绑定用户。          
9.苹果整合AI是毫不稀奇的,问题只在于为什么是现在。应该说,苹果与AI的结合是一种逻辑上的必然,是一条必由之路,不需要特别的商业头脑都可以推导出来。只要苹果一发招,就能对其他企业(从同行到创业企业)形成降维打击之势。现在只能说:苹果怎么现在才开始搞AI呀,早干什么去了。至少一部分答案已由苹果揭晓:它自己的技术可能还不成熟,因此至少在现阶段,选择了绑定OpenAI              
10.苹果的降维打击和马斯克:苹果在手机端把用户的AI需求“截”住了,对其他家不仅是降维打击,可能是灭顶之灾。例如马斯克也在开发AI,他只能应用到X/Twitter上,或者整合到特斯拉上,和手机相比,距离用户还有那么一丁点“远”。马斯克对苹果整合AI反应也非常大,说如果苹果在系统上整合AI,就会要求自己的所有公司屏蔽苹果手机。
              
          
11.如何“绕”过手机:那么,如何穿越手机这条“护城河”呢?如何比手机(及手表、手腕、指环等手机周边穿戴设备)更加“接近”用户呢?有个办法——脑机芯片。在脑袋上直接植入芯片,把界面建在脑上,这样就可以把手机及所有穿戴设备都“截胡”了。马斯克的一个创业计划就是脑机芯片(Neuralink)。如果将来的技术已经允许植入式脑机界面整合AI技术,难道马斯克会放弃追求这种可以“降维打击”的技术?他肯定会追求的,只不过会宣称自己的技术更加“安全”。              
12.监管是否允许?第一个问题:反垄断。最后要讨论的,是监管是否允许这种整合。这第一个细分问题是围绕本土竞争的,即反垄断问题,同时也有数据安全问题。其实在苹果提出AI整合计划的瞬间,有点“利空出尽”的意思:苹果虽然下场,但优势太明显,属于“一家通吃”、“零和博弈”,将竞争企业、创业企业都推到了墙角。这个时候的苹果,潜力、权力和影响力似乎无比的大,甚至已经超过政府。结果是,苹果有可能被反噬,遭到“群起攻之”。这些矛盾和冲突,最终会在欧美各国化转为反垄断、数据安全等具体的监管议题。中长期看,苹果整合AI在美、欧等西方主要市场到底会带来什么样的监管影响、政治影响,我们应当保持观望。
13.AI不可能穿越地缘政治:第二个细分问题是跨国、跨政治体系的问题。生成式AI会生产内容,这些内容并不是中性的,而带有特定的社会、政治、文化立场,而由于其广泛的覆盖、强大的穿透、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非常强大的教育工具、舆论工具、意识形态工具。在当今时代,AI一定是政治性的,不可能穿越地缘政治边界,最终一定会涉及政治问题,安全问题。简单说结果,苹果基本上不可能在中国内地的苹果手机上加载ChatGPT的;反过来,美国政府也不可能允许中国在美国出售搭载中国AI的手机(实际上,美国政府会直接限制/管制中国企业在美国销售手机,或者限制/管制中国企业在美国销售AI技术。甚至不特如此,不分地域的直接制裁中国科技企业。中国手机+AI的2C业务根本不可能在美国存在)。
          
参考从GPT/AGI到未来世界的政治;《人类“3.0”意识形态战场——ChatGPT的政治化终局ChatGPT的价值观及立场(四)    
          
14.一窥未来:美西方制下,“超级企业”是一个必然逻辑,以及谁是“超级企业”。苹果提出AI整合计划,单从科技的角度来说,给人很多的想象空间,就很多东西都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实现。问题是,这个平台属于一家企业,人类的梦想如果需要通过一家企业实现,那么这家企业必然会获得无穷的力量。无论如何,这个事情可以让人们一窥未来时代的走向:资本 + 科技结合的终局——超级大企业(mega corporations)。喜欢看科幻题材的同学都知道,在美西方的科幻片里,未来世界里一般都有一个超级强的企业,其权力、能力、影响力远远强于政府,不仅能够主导本国的一切,还能跨越国家;不仅能够跨越国家,还能穿越星际(星际企业),从地上的机器人,到天上的空间站、到外星殖民——一切都由超级大企业主导,政府缺位、边缘化,近乎不存在。这是科幻题材(特别是赛博朋克)的恒久主题。为什么美/西方科幻片习惯于想象这种超级企业的存在呢?因为这是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逻辑的自然导向。对于在这样的制度里长大的人来说,megacorporation就是政治经济社会的终极模式。
              
(Resident Evil里的超级企业:Umbrella)              
                      
              
(Mr. Robot系列里的超级企业:E Corp)
(RoboCorp系列里的超级企业,Omni Consumer Products)              
(Cyberpunk里的超级企业——Arasaka)          
在今日西方,谁更接近这个超级企业?是苹果?还是马斯克系列公司?          
15.资本vs 人民的未来世界。未来世界将由科技主导,而科技需要资本/企业的支持。因此,无论何种体制,只要是未来世界,终究脱不开这个主题,即大企业/大资本 与 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博弈。在企业/资本 与 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站着一个谁呢?站着政府(state)。所以,最终要回到一个根本问题:政府最终代表谁:是代表资本,还是代表人民/社会/公共利益。不仅要看形式,还得看实质。不同的政治形态、不同的文明道路将会有不同的结果。美式资本主义没有限制大企业、大资本的很好往绩,政府名义上代表人民,其实被资本裹挟,无法挣脱。这是现状,也是科幻题材为什么热衷想象超级企业的原因。相比之下,中国更有可能将企业/资本纳入到社会/公共利益之下——这也是制度和文化价值决定的。未来,中国和西方一定会走向不同的道路。历史正在我们面前慢慢地展开。眼下,让我们回到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苹果的举措对业界的影响;苹果会不会遭到美/欧政府的限制;人工智能与地缘政治及意识形态的关系,等等。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