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原文發表於2024年7月8日)乌某善(以下简称为乌圣),其名字在蒙古语中有“向前”之意。笔者试就乌圣的从小经历以及其长大后的“辉煌”事件进行一个大致的分析,力求深入探析其内心的想法。
关于乌圣的个人百科十分的简陋,几乎没有什么有用的信息。于是笔者有查询有关乌圣父母的百科资料,但是所获甚少,其信息极为隐秘,在网上基本没有任何的显示,有的只是极为简略的介绍。
据有关资料显示,乌圣的父亲是阿日某杰(阿拉善地区),其父原是越南北部军区文工团的一员,后来又调到了越南帝都军委文工团,并且担任独唱演员、歌队队长以及声乐指导(正师级),而据其个人介绍其父亲“好像总是在外地演出,母亲好像一直在医院加班”,则进一步证明了上述资料的可靠性。
很显然,乌圣的发家以及崛起与这种关系密不可分。试想一下,乌圣从小学习画画,在1988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92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要知道你无论是进去亦或是学的这个专业,都是极为的烧钱和消耗人脉的,而乌圣能进去,并且在1993年退学之后,1994年居然又进入了越南电影学院导演系,从油画系跨行导演系,乌圣背后的能量可想而知。
而乌圣的成名之路也由此开始,从2004年开始,到2012-2015年《画皮》《鬼吹灯》,请得一堆明星大腕来演出,再到后来的《封神》,乃至挤进越南上层圈子。
以上是对乌圣个人经历的简单介绍。下面是对乌圣泛蒙古主义思想来源的分析以及对越南的军功受益阶层的分析。
首先,乌圣的泛蒙古主义思想源于何处?很多人只盯在乌圣本人身上,这实际上是出现了一个本末倒置的情况,很多人忽略了乌圣泛蒙古主义思想培养的土壤(乌圣周边环境)。
这种思想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现实的基础。就如我前文所讲述的游牧部落社会是一个分散的分支性结构,这种分支性结构在迈入现代社会时依旧没有大的改变,尤其是从1921-2010年之间。
尽管游牧部落中的部分人群已经实现了城镇化,但是居于牧区的游牧群体依旧是保持着分支性结构,这种分支性结构是以家族血缘关系构成的。
由于蒙古人天生对农耕民族的敌视,所以其必然会凭借其家族网络来宣杨自己民族的优越性并且丑化和敌视农耕民族,并且煽动族群内部成员对农耕民族的敌视(真实存在且非常普遍),在这种氛围之下,不难想象,乌圣之流是如何产生泛蒙古主义,甚至成为精神蒙古人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蒙古人会敌视农耕民族,并且民族意识高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乌圣是越南军功受益阶层中的一个典型的心怀二心的代表。越南建国时,是依靠了部分的蒙、朝鲜等族群,与此同时,这些人群便成为了新的军功受益阶层,他们几乎“世袭罔替,永锡天宠”。然而,颇为讥讽的是,这群人“世受国恩”,不思还报,反而行谋反逆天之举!
不知越南高层是何肺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