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奇、趣、妙、識
李政道先生辞世,与杨振宁未解恩怨成憾,他们到底为何而决裂呢?
照理拍案
北京照理文化有限公司
2024年8月16日

(原文發表於2024年8月11日)

98岁的李政道先生刚刚离世,这是全球物理学界的一大损失。而更为遗憾的是,他和他当年的研究上的好友杨振宁,到死两个人也未能相逢一笑泯恩仇。
 
有的时候,人类社会就是这样的奇妙。两个都是道德高尚、学有成就的大家,可是就会因为一些矛盾,而终生不再往来,甚至提起对方都恨得牙根痒痒。那么,他们到底为何而决裂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提起华人的骄傲,我觉得大家都会提两个人,那就是李政道和杨振宁。因为早在上世纪1957年的时候,才三十多岁的他们俩,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对华人来讲,绝对是一份殊荣。而且大家知道吗?获奖的时候,这两个人的身份都是中国人,他们并没有加入美国国籍,加入美国国籍是后来的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两个人就是中国人。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尤其是李政道先生,他真是少年天才。
出生于1926年的他,家境比较殷实,所以给了他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求学。当年正处在抗日战争时期,很多大学都被迫南迁。李政道先生先是去了位于贵阳的浙江大学,后来浙江大学在贵阳也办不下去了,李政道先生又辗转来到昆明,入读了西南联大。到了抗战胜利之后,李政道先生又经导师推荐,得以到美国去求学。但是很有意思的是,由于是在抗战期间念的大学,所以李政道先生根本连个本科文凭都没有。所以到了美国之后,芝加哥大学破格说:“考虑到你在中国知名的西南联大读过书,给你一个旁听的机会,算是试读一下。读得好你就可以继续读下来。”李政道是不负众望,最终他在芝加哥大学拿下了博士学位。而且后来成为了芝大200多年以来最年轻的正教授。他还不到30岁就拿到了教授职位,而且他深受自己的导师费米的喜爱。甚至李政道当年的研究成果,被爱因斯坦看到,爱因斯坦都大加称赞。
李政道和杨振宁后来的成功,我觉得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的头脑绝对是可以的,中国人绝对是能够把世界顶尖成果都研究出来的。所以后来慢慢的,全球也有了这样的共识,那就是中国人和犹太人,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头脑。
到了1957年,年仅30多岁的李政道和杨振宁,共同因为提出了宇称不守恒,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理学奖。这两个人也一下子声名大噪。现在我们还能查到一幅两个人获奖之后,携各自的太太出席晚宴拍摄的照片,那真是青年才俊。然而谁能想到,这两位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物理大师,最后竟然分道扬镳了。甚至前两年,都快100岁的杨振宁先生,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他表示说:“我跟李政道这个恩怨,绝不是拉拉手,大家谈几句就能过去的。我跟他这个恩怨,那就是根深蒂固的。”
说实话,两位大师都为我国的物理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学术成就在全球也都是有目共睹的。然而这两个人怎么就分道扬镳了?当然,近些年来,关于杨李两位大师矛盾恩怨的说法有非常多。我们总结起来,无非这么几种。
首先,最关键的还是他们对谁提出了宇称不守恒有疑议。相传当时到瑞典领奖的时候,杨振宁跟李政道说:“你看咱俩一块获奖,我年龄大,那么你得叫我大哥,我是不是得走在前面?”可是李政道不满,李政道说:“宇称不守恒这个概念是我先提出来的,后来你加入进来了,咱俩共同提出了这个模型,获奖了那么我是首发权,相当于论文,那我是第一作者,你是第二作者,所以我得走在前面。”谁能想到,两位物理学大师就因为谁走在前面,谁走在后面这件小事,当时就闹得不愉快,埋下了两个人恩怨的种子。
到了后来,两个人不断的向外界证明一件事,什么?就是到底谁最先提出了这个想法。李政道先生提了大把的自己的学术研究资料,杨振宁先生也提了很多。更关键的是,这么多高深难懂的物理学资料,能看懂的人没有多少。但是到最后,这慢慢的就成了一桩悬案,也成了两个人心中的一个心结。他们认为对方都很无耻,认为对方都不承认自己的学术成果,认为对方占了自己的便宜,所以这个矛盾就越来越大了。
其实有很多伟大人物之间也都有这样的心结。咱们不说别的,就说周氏兄弟吧。鲁迅那作为杂文大家,人所共知。可我们也知道鲁迅的弟弟周作人,那也是文学大师。更为关键的是,兄弟俩关系曾经非常非常的好。在北京,鲁迅拿自己的稿费买了四合院,接老母亲来和兄弟一家一起居住。本来这是桩很和美的事,但是后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周氏兄弟闹掰了。一直到鲁迅去世,两个人关系也没有再度缓和。
可能有时候历史就是这么巧妙。伟大人物之所以伟大,是他在某个侧面、某个领域伟大,但是在其他的领域,在日常生活之中,他也是普通人。咱们既然是普通人,就难免有可能和别人发生各种各样的摩擦、碰撞。有时候有了这个矛盾,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然后随着时间慢慢推移,矛盾越来越大,到最后变成两个人永远都解不开的心结。而在外人看来,这可能就是小事一桩而已。
当然,历年来也有人说,杨李两位大师不同的政治倾向,是不是也是决定他们矛盾的根源。我们知道,杨振宁先生典型的是个左派,那当年甚至在保钓鱼岛问题上,杨振宁先生都出了很大的力。而且晚年,杨振宁先生还重新加回到了中国国籍。有人说,根据我国相关国籍法,放弃掉我国国籍的人,是不可以再加回来的。但是,杨振宁先生生于上世纪20年代,当年他出生的时候,新中国还没有成立,他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已经去了美国。所以他当年加入美国国籍,放弃掉的是所谓“中华民国”的国籍,他从来就没有放弃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籍,所以他再加回来是完全没问题的。
可是,李政道先生却从来没有说要回国定居,或者要重新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籍。当然,也有很多人说,因为李政道先生有很多亲朋都在台湾,两岸不同的政治倾向,使得他也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但是,我觉得这个问题不大,这不应当成为两个人分歧的根源。尤其是,不管是杨先生还是李先生,他们都对新中国的物理学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李政道先生上世纪70年代就建议我们搞少年班,建议我们选派优秀的人才到美国去读研究生,读物理学。而杨振宁先生更是80岁的高龄,回国定居在清华大学,有时候还给本科生上课。所以,两位大师在提携后劲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只不过可惜的是,到此他们俩人也未能再度和解。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