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原文發表於2024年8月14日)前言 每个国家或地区都可能有多个民族,这些民族的数量和特点因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历史和文化背景而异。一些民族的定义也可能因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政策和文化背景而异。在某些国家或地区,部分民族可能被定义为那些在语言、文化、宗教或种族上与主导民族不同的群体。在另一些国家或地区,这些民族可能被定义为那些在政治、历史或文化方面具有独特身份认同的群体。本栏目为读者介绍世界各国的民族,让大家了解我们的地球村有这么多不同的种族和民族、他们的起源与分布现况,以及他们的生活礼仪。资料来源为网络。 《种族与民族》(十五)蒙古人种 中文名:蒙古人种又称亚美人种 英文名:Mongoloid 分布地区:東南亞、波里尼西亞和東亞、美洲 语种:远古时代,黄色人种主要讲乌拉尔语系、汉藏语系(苗瑶语系、壮侗语系、南亚语系)、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通古斯语族、突厥语族、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古西伯利亚诸语言)、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印第安诸语言、波利尼西亚语族等。
蒙古人种(英语:Mongoloid)为一个将大部分东南亚人、波里尼西亚人和东亚人、美洲原住民划分为单一种族的分类概念。 根据德国迈耶百科词典,「蒙古人种」的特征分别为﹕扁脸、塌鼻、凸颧、细眼、黑瞳、黑发厚密(体毛稀疏)、皮肤棕黄、身材矮壮。由于「蒙古人种」这个称呼涉及种族歧视,故现在已改用亚洲人(Asian),或更具体的东亚人(East Asian)、东北亚人(Northeast Asian)、东南亚人(Southeast Asian)等来称呼欧亚大陆东部的族群,并以太平洋岛民(Pacific Islander)、美洲原住民(Native American ) 来称呼波里尼西亚和美洲的族群。
「蒙古人种」这个概念最早由哥廷根大学学者克里斯托夫·迈纳斯(Christoph Meiners)于1785年提出,他将人类分为两种「鞑靼-高加索人种」(Tartar-Caucasians)和「蒙古人种」(Mongolians),并认为前者外表优美,后者身心软弱之余又缺德。
「蒙古人种」的定义最初与肤色无关,直到19世纪50年代,法国贵族阿蒂尔·德·戈比诺(Arthur de Gobineau)出版了一本名为《Essai sur l'inégalité des races humaines》的著作,才首次将人种以肤色分为三大类:白、黑、黄。在他定义下的「黄种人」包括所有在当时被其他学者归类为蒙古人种的族群。戈比诺的种族论述对希特勒影响深远。在戈比诺眼中,「白种人」地位超然,「黄种人」在体质和智力上皆平庸。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50年发表了一个名为《种族问题》的声明,指有鉴于种族主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成因之一,提议以「民族」代替「种族」。 最新的遗传学研究,认为智人在出非洲后,首先在距今四万到五万年前,分化为西欧亚人(West Eurasian)与东欧亚人(East Eurasian)两个人群,东欧亚人之后又分化成东亚人(East Asian)、大洋洲人群、古印度土著(AASI)、和平文化人群、绳纹人等人群。之后东亚人再分化成北东亚人(Northern East Asian)与南东亚人(Southern East Asian),北东亚人是新石器黄河农夫、古东北亚人与新西伯利亚人的主要基因来源,而南东亚人是新石器长江农夫与现代东南亚人的主要基因来源。现代中国人是由北东亚人与南东亚人混合形成的。
原蒙古人种,是蒙古人种一个子类型,由日本学者植原和郎和尾本惠市提出。原蒙古人种保留了蒙古人种早期型态,不同于新蒙古人种的寒冷适应特点。
日本北海道的阿伊努人,被認為是典型的原蒙古人種。他們的祖先繩文人是日本原住民,在公元前8-公元前3世紀與遷入的彌生人混血產生了日本人,而被驅逐的繩文人則成為阿伊努人和琉球人。
原蒙古人种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稀少)、东南亚、日本(冲绳和北海道)、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国、印度东部和印度东北部、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玻里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印第安人。该人种通常具备部分高加索人种特征,被称之为伪高加索人种特征(Pseudo-Caucasoid),部分该人种个体呈现出伪地中海人种特征(Pseudo-Mediterranean)和伪闪米特人种(Pseudo-Semitic)特征。这些特征可能与类似环境影响,类似人种形态元素的结合及趋同演化有关。原蒙古人种身高相对较矮,深眼窝、双眼皮、较窄直的鼻梁、较多体毛和头发呈波浪型。最近的遗传研究显示,原蒙古人种最亲近的亲属是新蒙古人种,其祖先和新蒙古人种在现在之前数万年分裂了。
部分蒙古族具有独立的浅色特质,是一种独立的人种特征;其肤色多呈白色、淡黄色,部分较为红润;黑色且较为细直的毛发,胡须和体毛不发达;下巴不凸出,但是有些人较尖,有些则为较扁;鼻宽度中等,鼻尖点指数中等;眼裂中等,褐色虹膜,上眼睑褶发达,大多眼有内眦褶遮盖泪阜;上门齿舌面的铲形结构也是黄色人种的显著特征之一;美洲印第安人的面部不像北亚说蒙古语族的人的面部那样扁平鼻根较矮,大多为长颅型,鼻子的突出度也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