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奇、趣、妙、識
“好房子”来了,三大影响或将涉及所有人
罗辑思维
2025年4月17日

(原文發表於2025年4月16日)

01

立标准、强科技、抓项目

首先,关于“好房子”政策的执行,住建部部长倪虹在今年两会期间的记者会上,强调了三点,立标准、强科技、抓项目。
第一,立标准。
3月31日发布的《住宅项目规范》,就属于立标准。同时,住建部也在编制新版的《好房子建设指南》。这些文件将为好房子提供刚性的建造标准。
今年,很多地方政府也把建设“好房子”列入年度工作重点。2月,北京印发了《北京市平原多点地区“好房子”规划管理相关技术要点(试行)》。3月,杭州发布了《杭州市住宅品质提升设计导则(试行)》。同样在3月,山东省发布了《高品质住宅建设指导意见和技术指引》。
第二,强科技。
住建部部长倪虹强调,“好房子”建设要大力推广惠民实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着力解决隔音不好、渗漏、开裂、反味等大家关心的问题。
比如,全屋智能化将成为趋势。之前,智研咨询发布了《2025—2031年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其中提到,2024年,国内智能家居市场已经达到8767.4亿元,2025年可能超过1万亿元。
再比如,无人机配送、水质监测、智慧社区系统等,都可能是未来好房子的标配。
第三是,抓项目,也就是让城市和企业实实在在地建造“好房子”。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的副总建筑师郝学说,我国住宅建筑的平均寿命大约只有40年,相比一些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而未来的“好房子”,会通过优质的建筑材料、智能化建造方式、绿色建造等方式,全面提升住房的品质和使用寿命。
比如,山东的《高品质住宅建设指导意见和技术指引》就强调,“好房子”要保证质量优良、安全耐久,功能优化,还要延长质量保修期到10年,推行“先验房后收房”制度。
02
好房子与楼市
那么,好房子入市,对咱们普通人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乍一看,这个问题的答案好像很明显。好房子,就意味着住着更舒心,生活品质更高。但是,假如深入细节,它可能带来的影响还有很多。
接下来,咱们就结合媒体上的各方观点,展开说说。
第一,好房子与楼市。
根据很多房地产从业者的推测,好房子入市,可能会助推楼市回暖。这个推测的依据是,一来,好房子入市会导致楼市出现分层,存量的老旧二手房会进入一个相对的低价格带,进而带动去库存。
二来,新房硬件优势明显,也能被客户接纳。
比如,新房取消公摊,让得房率变高。再比如,优化套内设计,阳台占比将提升到10%并且部分不计入容积率。
容积率,也叫建筑面积毛密度,指的是地上建筑总面积与净用地面积之间的比值。说白了,容积率越小,就意味着社区的人均感受越宽敞。据说北京一些新房项目已经通过新政使得房率提高了30%。
换句话说,好房子入市,意味着新房和二手房都变得更有针对性,更能命中目标人群的需求。整个楼市就会因此慢慢稳住,这对整个经济都存在利好。
其实,很多关于房屋方面的举措,都同时考虑到了居住与流通这两个层面。比如,这几年国内的很多城市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包括更换老旧管路、增加楼体保温层,以及其他老旧设施更新,等等。改造后的老小区不仅居住体验更好,而且在出售时还能增加买房人的贷款年限。
就拿北京来说,之前购买二手房的公积金贷款年限,是房屋剩余使用寿命减3年。比如房屋的使用寿命还剩15年,那么贷款年限就只有12年。假如购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住房,几乎就申请不到什么公积金贷款。
但是,假如购买改造以后的老旧小区,公积金贷款年限就可以延长到土地剩余使用年限减3年。这就让贷款年限延长10年到20年不等,也降低了买房人的负担,增加了房屋的流通性。
换句话说,保居住与去库存,这是房地产一直以来的两条主线。让房子能够更好住,也更好买卖。
这是关于好房子的第一个角度,它与楼市之间的关系。
03
好房子入市,事关下一代与老龄化
第二,好房子入市,事关下一代与老龄化。
它将更适应未来的下一代,也更符合老年人的需求。
比如,为什么好房子的层高标准是3米?
除了舒适性的考虑之外,也因为中国孩子的身高正在增长。目前我国实行的2011年版本的《住宅设计规范》,当时规定的建筑层高标准是2.8米,但回到现实,很多人装了地暖、中央空调等,所以真正的使用高度不足2.8米。
要知道,2.8米这个层高的规定,实际上是延续了我国1950年代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当时,我国成年人的平均身高是1.6米,2.8米这个高度绰绰有余。
但根据《2023身高现状报告》,中国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为173.8厘米,女性为161厘米。相比于20年前,男性的身高增长了7.1厘米,女性增长了5.9厘米。2020年,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做过研究,中国19岁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都在东亚地区排名第一,只跟欧美国家相差2厘米左右。
而随着家长对孩子的睡眠、运动、营养等各方面的重视,未来中国人的身高还会越来越高。从这个维度上看,过去2.8米层高的房子可能并不适用于新一代的年轻人。毕竟,人变高了这么多,房子是不是也应该高一点?
再比如,关于好房子与老龄化。
之前,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秘书长王金龙就说,我国大概有三分之二以上老年人居住的房子,房龄超过20年,其中有六成以上房子都“不适老”。比如没电梯、楼梯狭小、人车混行,等等。
这些都是好房子要解决的问题,比如这回山西省发布的《山西省推进“好房子”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就要求未来的房屋建设必须全龄友好,增加电梯、人车分流等。
04
好房子的房屋空间自由度会提高
第三,好房子的房屋空间自由度会提高。所谓空间自由度,就是你自己改格局的余地。
资深建筑师郝学说,未来的房子具体长什么样,其实谁也说不准。因此,很多建筑行业的从业者选择的方式是,为使用者留出最大的空间自由度。
你看,一个人从单身到二人世界,到有孩子,再到父母帮忙带孩子,最后到孩子离开独立成家,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居住需求会不断发生变化。这个时候,假如有足够自由的结构空间,就能采用装配式装修等方式,来满足不同时期的居住需求。
那么,房子应该建多大合适呢?
可以参照2021年发布的《城镇家庭居民“住有所居”量化指标研究报告》,其中提到,城镇家庭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底线标准为13平方米,提升标准是20到30平方米,而舒适标准是30到40平方米。
这个舒适标准在世界范围内或许也普遍通用。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是全球平均住房面积最高的几个国家,家庭平均住房面积200平方米左右,但四口和五口之家很多。换算成人均面积,大概依然是40平方米左右。
之前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在瑞士湖畔给他的父母打造了一套住宅,虽然房子的院子很大,但室内的主体面积也就是60平方米左右,或许也是因为这个面积恰好对应了人的舒适标准。
好,这是关于好房子的三个观察角度,它需要满足人在不同生活阶段的居住需求。
除了前面说的这些,好房子带来的影响还有很多。毕竟,房屋不仅是居所,它也是一个超级产品。从这个角度看,整个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可能成为它供应链的一部分。
比如,绿色建筑普及,意味着对绿色建材的需求将快速增长,钢结构、光伏屋顶、低碳混凝土,都将受到巨大的带动。再比如,智慧住宅的增长,意味着智能硬件将与房地产领域深度融合,其中又会出现很多新机会。再比如,随着机器人技术在建筑中的普及,房地产也将成为建筑机器人大展拳脚的市场。
换句话说,除了满足居住需求之外,你也可以把房地产当成一个超级变量。任何与它融合的领域,都将随着这个超级变量的发展而一起发展。因为它的规模巨大,可以搭载大量的周边产业,让它们一起发生变化。
也希望你能在这些变化中,抓住适合你的新机会。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