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奇、趣、妙、識
对当代俄罗斯的误解之:没那么多胖子,你甚至很难吃胖(一)
四月兔
2025年5月21日

(原文發表於2025年5月17日)

在来俄罗斯之前,我对该国的刻板印象之一是:俄罗斯女人生过小孩/ 上了年纪就变得丰满异常…超出一般丰满程度的那种。这种刻板印象在童年时期就深刻存在,那种系着头巾的胖大妈形象,自然而然地成为我脑中想当然的俄罗斯人象征——想必很多人也存在类似的刻板印象,就连我妈也会说,“俄罗斯的女人可胖了……”
但是为什么呢?明明我妈和我都压根没去过俄罗斯,也不直接认识任何俄罗斯人。如大多数国人一样,对于这个北方陌生的庞大邻居,并没动机去刻意了解,也缺乏渠道去自然了解。然鹅,“肥胖的俄罗斯妇女”这个生动的印象不知何时根植于心,说来奇怪。
“因为气候太寒冷,日常都吃高脂肪高糖食品,女人就变得很胖。”
(想当然是这样的原因,不过为什么专门揪住女人来说,难道男人就不受气候和油腻食物的影响而发胖吗?)
于是来到俄罗斯前,我本能预期街道上会有很多胖子。事实证明“俄罗斯妇女多水桶腰大胖子” ,大概和“中国人都会功夫”同理,也是我们对他国想当然的刻板印象之一。
(当然世界上每个大城市普遍都比乡村地区的人更加卷身材。就连美国这种印象中被高热量快餐支配的国度,纽约的青年男女也执着于轻食和塑形。不晓得被本地人看成乡村的俄罗斯远东地区又是怎样。)但至少在彼得堡和莫斯科的街道上,乍看上去,胖人并不比纽约/加州更多。就感觉一个挺正常的体型分布。细致观察的话,称得上肥胖的人士主要集中在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不过这只是我个人基于外表的粗略估计。
(所以什么俄罗斯女人生完孩子,就会在发大福的路上一去不返的……)
根本不是那样啊,推着婴儿车拉着娃的苗条母亲居然很多。
彼得堡近郊的商业区街上,一个妈妈牵着两个女儿。
(什么高寒地带俄国人惯吃高油高糖食物,脂肪堆积所以肥胖的……)
也许历史上有过这样吧,但以我这两年的亲身经历,这绝对是对当代俄罗斯百姓饮食习惯的误解。虽然都没有吃蔬菜的习惯,但当代俄罗斯普通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绝对比美国百姓健康。
怎么说呢?
首先就是,在本地人饮食结构中占据最重要地位的,优秀、丰富、廉价且绝对称得上健康的奶制品。
作为本地人最亲密的朋友,成百上千种奶制品摆在每个超市货架上可供日常选择。本人很喜欢奶、酸奶和布丁这类食物,于是有种找到乐园的赶脚;而俄罗斯的奶制品又何止这些基础品类,令我大开眼界直呼乌拉。他们的奶产品可是细分到如此程度:
可作正餐吃的本地人正餐会在熟食柜台(通常在肉柜台旁边)购买脂肪含量高的,深黄浅黄色的,那些配着红酒喝的切片奶酪,这个倒不是俄罗斯独有,对于他们也是法国的舶来品吧。
可作佐餐解腻的:总统也会在深夜喝的卡菲尔(一种到处都有的发酵饮品、质地稀)这种产品太优秀了,虽然也有各种口味,但最优秀还是原味,喝起来好像有着非常非常淡咸味的乳酸菌饮品。
俄总统招待记者时。桌上的塑料瓶是卡菲尔
这么形容你可能感觉不可能好喝,然鹅就是很好喝,是那种对什么东西也没胃口,连甜食也不想吃时可以喝的东西。这个国内好像没见过卖同样的,即使叫这个名字也完全不是俄罗斯的口味;在美国的也不好喝,成了符合老美一贯风格的死甜死甜普通酸奶。
可作零食溜缝儿的:涂抹奶酪、各种夹心或不夹心的,从大到小的奶酪棒、各种冰淇淋雪糕;
可作夜宵补充,却不会给肠胃增添太多负担的;
可做调料的……
我曾和人推荐过俄罗斯的布丁,对方本能认为那属于不健康点心而拒绝:“布丁就算了啊,又甜又油吃了会胖”。
那真是对俄罗斯奶制品的大误会,不,应该说是在没到俄罗斯以前,我们对奶的印象就是要么和糖一起加在蛋糕里制作高热量点心,要么自己脱脂成为淡而无味的液体。但实际上俄罗斯对奶制品的细分加工,使得每种奶制品都按脂肪含量标记出售成为可能。
无论牛奶、酸奶、都按0.1%-5%脂肪含量分别出售:脂肪1%以下的脱脂奶仍然很鲜美,既不寡淡也不腻,当水喝是很好的。本地人似乎比较喜欢2.5%以上的。
酸奶常见的口味有原味、草莓、蓝莓、小红莓、黄桃、香蕉、芒果、梨、猕猴桃甜橙等。本地酸奶可能是由于增稠剂添加少的缘故,是那种比较稀的可以倒着喝的稠度,并且即使调味酸奶甜度也恰到好处,一下喝500毫升的一瓶并无负担。相比之下国内的酸奶太甜了,而且太凝固,更偏零食定位。
所以,我在国内日常都是用酸奶机做酸奶吃的。但在俄罗斯酸奶机这种产品肯定没有销路,哈哈哈。
所有奶制品都在包装上大字标出脂肪含量。这是脂肪1.0%的酸奶
涂抹奶酪也从0.5%-6%的脂肪含量分别出售:这个很好玩,0.5%的涂抹奶酪口感近似韧韧的鸡蛋清。6%以上的就可以抹开,类似国内Tims贝果搭配的涂抹奶酪。本地人似乎比较喜欢4%的,经常买一大盒当零食,吃起来没有负担。个人感觉2%的就可以接受,吃几口就很顶饿。
奶油也按10%-60%脂肪含量分别包装出售:在国内我买到的动物奶油脂肪含量一般在35%-55%吧,国内的动物奶油零售价格,150毫升怎么也要十几块钱,就用来做蛋糕,或者西式汤里放一点。
在俄罗斯看到包装上10%的产品,赶脚很新鲜:这是当奶卖呢还是当奶油卖呢?遂买一盒尝鲜,直接喝果然无法下咽,太腻了好像喝油。当奶油做蛋糕好像又太稀了能打发吗?没有尝试的机会,于是浪费了……现在想想大概是放汤里调味的吧。本地好多汤都离不开奶油。价格:2024年中,最小包装合RMB不到三块100毫升。大包装更便宜。
在国内大概只有人造植物奶油可以这个价格。但俄罗斯的天然动物奶油那么便宜,以至于植物奶油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以他们的情况,专门制造人造奶油可能还更贵。啊,真是令人落泪。
布丁这种食品居然也有1.5%-2.5%脂肪含量的,具有口感近似国内焦糖布丁但吃多也不腻的优点。就吃到很开心地没负担……
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各种奶制品。
真是全方位渗透生活的奶啊。而且在自然的基础上做到了最大限度的可口。以至于把超市的零食货架都挤占了大半。应该说,既然有这么丰富而廉价的奶制品,本地人没啥动机去选择又贵又少的膨化食品零食(俄罗斯民用轻工业非常不发达。我怀疑奶产品链大概是为数不多的因地制宜的发达轻工业,油炸膨化零食反倒要靠进口,又贵选择又少)。
话说奶产品的制作有什么高端技术吗?赶脚就是发酵加工环节做出一点调整,就能诞生如此多品类的产品,并非什么高科技,毕竟俄罗斯都能做。
然鹅无论是低脂酸奶、涂抹奶酪还是布丁,这要放到国内当然贯一个健康减肥概念,定位高端卖溢价。譬如就算大环境通缩成这样,还卖几十块一小杯的名字越长越健康越贵酸奶——
图片来自网络。这个我们这里前些年一杯五十块今年通缩环境下一杯二十五。
总之在都市丽人间一直流行的。但我是吃不来细糠的淳朴山猪,只赶脚这都什么能屈能伸的抽象定价啊?本来也嫌贵没买过,在去过俄罗斯后,更发现国内要花钱才能买到的“零添加”,在这边是平价的日常。
有一种因为科技太不发达,硬加就会贵到没市场的赶脚。充满科技结晶的珍珠奶茶,在俄罗斯倒是近三十块一杯呢!又一例生动的价格倒挂啦。
To be continued...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