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原文發表於2025年6月15日)哈萨克斯坦的马路边、公园里、小区中,儿童游乐设施随处可见,对孩子们的友好程度简直超出我们的预期。我以为这就是对儿童最大的“友好”了?没想到这只是“表面”,更出人意料的,竟然还在后面……
01 地广人稀,却不等于不堵车
哈萨克斯坦国土面积约272万平方公里,世界第九大国,总人口仅约2000万,全球排在六十多位。
按道理,这么地广人稀的国家,交通应该畅通无阻吧?
然而,在阿拉木图,堵车才是日常。
阿拉木图政府机构和公司大多上午9点左右上班,可要是上午外出办事,据我们的实践经验来看,时间基本都耗在路上了……
所以,商务会谈,基本乖乖约中午或下午吧!
02 小区惊现“海盗船”,还以为是雕塑
今天中午我们约了人谈事,为防止堵车,我们提前到达了约定地点后,便在楼下溜达。
刚走出几步,小区广场上的一堆木头制品吸引了我的注意。
远远一看,还以为是雕塑,走近一瞧,发现旁边停着儿童滑板车,才反应过来,好家伙,这哪是雕塑——这是一艘纯木纯手工打造的“海盗船”儿童乐园!
细细一看,整个乐园还蛮有格调的,全原木结构,连滑梯都是不锈钢材质,质感拉满,整个结构没有一块塑料壳,也没有眼花缭乱的大红大绿。
整体色调以木色为主,安安静静地和周围现代建筑融合在一起,也丝毫没有违和感。
再看看这个主船,造型非常立体,左右对称,绳索、船舱、滑梯一应俱全,小朋友可以一路从船头“冒险”到船尾,配套还有小船、秋千、小海豚和沙滩,乐趣十足。
地上散落的沙铲和滑板车说明了一切——这是个真正被使用、被喜爱的儿童空间。
03 随处是乐园,不是例外,是日常
这样的说法,得到了我身边每一个国人的认同。
在阿拉木图,这样的儿童乐园不是例外,而是“标准配置”。马路边、小区里、公园中、博物馆角落,甚至有网友说在警察局和大学教学楼都能看到儿童游乐设施。
而且每一处都不是摆设,基本都有小朋友在玩,有时还会看到大人在荡秋千——一开始我以为是帮孩子占位置,后来发现人家就是荡着玩。
看来成年人也抵挡不了这样快乐的诱惑。
整体感受是:这个城市对儿童太友好了,甚至可以说,是以“儿童为中心”去规划生活空间。
04 不是幻觉,是真的在“发钱”
我感慨这城市对孩子也太好了,当地同事却轻描淡写地说:“这算什么?我们这的孩子每年都能从政府领钱,一直领到18岁。”
听到这话,我第一反应是“真的假的?”
结果一查官方报道,发现真不是段子,而是国家级制度!
据了解:
从2024年起,哈萨克斯坦为全国2006年后出生的儿童自动开设“儿童发展账户”(CDA),国家每年从自然资源基金年度投资收益中拿出50%拨入,每年打款一次,直到孩子年满18岁。
资金以美元计价、免税增值,由“国家儿童基金”统一管理。孩子成年后,可提取资金用于教育或购房,那个时候本金加利息将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如果不动用,自动转入个人养老金账户。
我理解的这不是“发钱”,而是从出生起就为儿童攒教育金或者购房首付款,是用国家资源向下一代“投资”。
05 石油、天然气、矿产:别人孩子的“底气”
你可能会问:为啥人家敢这么大方?
我个人感觉答案很简单——首先是人少;其次,哈萨克斯坦的国家财富不是印出来的,而是“从地底下挖出来的”。
这个国家坐拥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是世界主要能源和金属与矿产资源输出国之一,国家基金的投资收益基本依靠它们。
没办法,谁让人家地大人少,家里还有“矿”呢,就是这么任性!就是这么豪气!
06 小结:粗犷的地貌下藏着如此细腻的温柔
哈萨克斯坦,从随处可见的儿童乐园到真金白银的成长红包,处处都透着对孩子们的宠爱。
如果我说:哈萨克斯坦可能是对孩子最友好的国家之一,应该没人反对吧?
|
Copyright © Easy Property Co.,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