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奇、趣、妙、識
印度先别急,等你搞定这7件事,再谈崛起也不迟
背包老非
2025年7月3日

(原文發表於2025年6月24日)

前言:
 
你知道,隔壁三哥天天喊着要崛起,要赶超某东方大国,气势那叫一个足,仿佛下礼拜就要接管地球的节奏。
 
无意冒犯,但老非我还是想悄悄且善意地提醒一句:印度你别急,还是先把家里这7件“小事”捋顺了,再谈崛起也不迟。
 
 
 
1,语言巴别塔:上千种方言,沟通基本靠“猜”。
 
想象一下——
 
你们公司开会,同事各说各的方言,包括但不限于英语、印地语、泰米尔语、孟加拉语、旁遮普语、古吉拉特语……
 
然后莫总经理上台发言,至少需要配备十几个翻译……
 
这沟通成本是不是高得离谱?
 
这指令传达是不是像传话游戏?
 
传话游戏都玩过吧?传到最后,“天王盖地虎”往往会变成“一起打地鼠”。
 
这还怎么玩?
 
印度传统的洒红节
 
 
这就是印度面对的现实难题之一,语言没有统一!
 
来看看印度官方的统计——
 
印度民间有1600多种可识别的“母语”。
 
全印度有33种语言,使用人数超过了一百万;有121种语言,使用人数超过了1万。
 
而印度宪法规定的母语,印地语,使用者还没超过50%。
 
我说三哥,你不是老拿咱们中国对标么?
 
你怕是不知道,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秦始皇就下令实现了“车同轨、书同文”。
 
所以这个标,你还是别对了。
 
赶紧从现在做起。
 
只争朝夕,懂不懂?
 
 
2,种姓制度:这“天花板”不拆,神仙来了也难飞。
 
想象一下——
 
你点了一份外卖,外卖小哥送餐迟到,不是因为堵车,不是因为电动摩托车没电了,而是因为你家在20楼,而他的种姓“不配”坐电梯,只能呼哧带喘地爬楼梯!
 
这不是段子,恰恰是印度的日常。
 
好吧,虽然印度宪法取消了“种姓制度”,但包括印度人在内的地球人都知道,印度是全球最大号的“种姓制度”国家。
 
这套“历史悠久”的“社会分层系统”,把各个阶层的印度人的人生赛道,打从出生那一刻起,就焊死了——低种姓的印度人,无论再怎么努力也难以突破阶层的天花板;而高种姓的印度人,哪怕只是躺赢都嫌累。
 
这还能快速发展经济?
 
这还能推动社会向前迈进?
 
这分明是印度的既得利益集团,用“种姓制度”打造出来阶层与利益的固化——顽固的宗族势力、不可逾越的种姓阶层、土地与经济资源的高度集中。
 
我说三哥,不击碎“种姓制度”,你说“现代化”这三个字,是不是有点侮辱全人类的智商了?
 
但老非我能理解你的难——
 
不击碎“种姓制度”,印度全国的劳动力就相当于被套上了沉重的枷锁,严重羁绊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而击碎“种姓制度”,又相当于让既得利益者千金散尽外加断臂疗毒。
 
难,实在是难。
 
要不算了?
 
尼赫鲁当年都没做成的事,后面哪个大仙上台,只怕都做不到。
 
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印度贫富分化严重
 
 
3,印度教的“佛系”悖论:卡在传统与现代化的BUG里。
 
想象一下——
 
假如你在印度投资开了一个厂……
 
好吧,我知道,在印度投资建厂这事,实在太不靠谱,毕竟印度人玩起耍赖坑骗之术,还是很讲“诚信”的。
 
就是主打一个“一视同仁”——甭管你是美国人、法国人、日本人、韩国人还是中国人,全都坑你没商量。
 
咱这不就是打个比方么?
 
 
那你雇佣的搬砖工人,十有八九会是低种姓、且信奉印度教的印度人。
 
你催人家干活,人家可以一脸“佛系”地冲你摇摇头:“不,不,我跟我的神还没完成对话。”
 
你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催下一个印度工人干活。
 
这位搞不好会回敬你一脸茫然:“别急,别急,我还没找到我的神。”
 
你一怒之下想扣人家的工资?
 
人家多半不以为然——俺们印度教说了,这辈子吃的苦越多,来世就越幸福,这辈子越穷,下辈子就越富有。
 
如果再对你灿烂一笑,说一句“谢谢你让我又穷又苦”,阁下又将如何应对?
 
印度名场面之火车外挂
 
 
好吧,公平地说,印度教在古代确实为南亚大陆带来了文明。
 
可现在却成了阻碍国家进步的绊脚石。
 
也就是说,当你还想996多捞钱时,印度教却仿佛在说:“别急,这辈子就这样算了,下辈子会更好。”
 
要知道,印度教的这个配置,与“种姓制度”可是相辅相成的。
 
导致印度存在一个悖论——
 
如果发展现代化,势必会影响并削弱印度教的地位。
 
而印度教的地位一旦被稀释,散装的印度只怕就会分裂。
 
难,实在是难。
 
要不,这件事也再议?
 
不如先修厕所?
 
 
4,“散装印度”:英国送的“拼夕夕版”国家,胶水还没干透呢!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印度这个国家的建立,其实是靠外来侵略者的馈赠,而不是自己的打拼。
 
现代印度的版图是英国殖民者拼凑出来的,说白了,江山是别人打下来的。
 
印度当时玩“非暴力不合作”,说白了就是乞求。
 
也就是说,印度这个国家的建立,并没有经过必要的“社会革命”,并不是经过一番血与火的洗礼,付出无数牺牲打出来的。
 
图片
 
 
一个国家的建立,经历轰轰烈烈的“社会革命”有多重要,就不展开说了。
 
老非我有一个省事的办法,就是把鲁迅先生文章里的一段话搬出来即可——
 
鲁迅先生的《而已集》,收录了一篇文章,名叫《革命时代的文学——四月八日在黄埔军官学校讲》。
 
文章中有这么一句话——“有的民族因为叫苦无用,连苦也不叫了,他们便成为沉默的民族,渐渐更加衰颓下去,埃及,阿拉伯,波斯,印度,就都没有什么声音了。”
 
 
 
单说这个事实上的“散装国家”,容易出现的巨大问题——
 
这就导致印度各邦像硬凑在一起的大号拼图,语言不通、法律各异、地方势力盘踞,连税制都五花八门。
 
如此这般的“散装国家”,想集中力量办大事?
 
别逗了,先问问地方豪强同不同意吧!
 
好吧,“散装国家”这个说法,容易冒犯到印度人的尊严。
 
老非我换个好听一点的说法试试——
 
印度是世界上最具多样性的国家——毕竟全球公认的最难调和的矛盾,是宗教矛盾、民族矛盾、阶级矛盾,而神奇的印度不但全部拥有,而且都很严重。
 
而印度各邦最大的公约数,老非我苦苦寻觅,倒也找到了,那就是——
 
它们虽然有语言、法律、地方势力等等的各种不同,但全都被英国殖民统治过。
 
完美!
 
你说,老非我容易么我?
 
此处难道不该有赞?
 
 
5,教育短板:人口红利伪命题,文盲撑不起强国梦。
 
你知道,网上还是有印吹的。
 
印吹常用的一个话术是:不要忘了,印度有“人口红利”。
 
好吧,把人口数量直接等同于“人口红利”,就知道印吹好像都没有完成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实在上不了台面。
 
所谓“人口红利”,就只凭人多?
 
要知道,受过教育、守纪律、有技能的人多,才能称之为“人口红利”。
 
如果大量人口没有受过教育,甚至是文盲,那叫“人口负担”。
 
印度是全球文盲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文盲人口超过2.65亿,占全球文盲总数的37%;而印度一半的女性仍是文盲。
 
这还不算完——当大批印度青年只会“充人头”而非“拼脑力”时,这哪是红利?
 
全民教育这堂课,印度还差得远。
 
印度电影剧照
 
 
6,热带"诅咒":除了新加坡,热带几乎没有发达国家。
 
地球上有个诅咒,热带地区几乎没有发达国家(新加坡除外,但它是特例,本文也不展开分析了)。
 
来看数据——
 
全球的国家或地区共有233个(2021年数据),其中位于热带地区的共有75个,占世界总人口的54%,但经济总量的占比却不到20%。
 
而世界上最穷、发展程度最低的国家,86%都集中在热带地区。
 
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自然条件太好了,人们反而变得懒惰。
 
所以热带非洲,在历史上始终都没有出现成型的农耕文明。
 
比如高温地带容易降低工作效率,多发的疾病又容易拖垮公共卫生,而农业也比较容易受到极端气候的冲击...
 
印度拥有广袤的热带国土,想要逆天改命,打破这个“诅咒”,老非倒有一策。
 
那就是举国搬家。
 
比如搬到澳大利亚、加拿大……
 
这些地方毕竟够大,是吧。
 
而且,优选加拿大,毕竟印度人的大便,已经跑去圈过一轮地了……
 
7,蜜汁自信:在“赢学”里狂欢,在现实中“躺平”。
 
印度也好,印度网友也罢,都有一种超能力——无论发生什么,全部都能瞬间解读为“印度赢麻了”。
 
高铁变涂装?那是“我们技术领先!”
 
火箭发射失败?那叫“重在参与!”
 
恒河污染超标?那叫“包治百病圣水!”
 
至于印巴空战之“海内存知己,空战六比零”,人家可是专门派出去好几拨“胜利宣讲团”的……
 
这都不算什么,你知道,印度也是有公知的。
 
印度的公知蜜汁自信地说了,印度崛起最大的障碍就是中国,因为中国一直不侵略印度,就不会给印度带来扶贫开发。
 
否则等印度发展好了,再把侵略者赶走,那我们印度就是妥妥的世界第一了。
 
哎呀妈呀,老非我只能这么说——
 
这种逃避真相、拒绝反思、沉溺于精神胜利法的“赢学”,像一剂麻醉药。
 
但蒙眼狂奔,真的容易撞墙啊亲!
 
 
写在最后:
 
以上列举了“语言巴别塔”、“种姓制度”、“印度教的悖论”、“散装印度”、“教育短板”、“热带国家诅咒”、“蜜汁自信”等7件事,是想无比坦诚地告诉印度——
 
崛起不是口号,而是通关任务,是实打实的系统升级!
 
这七件事,可都是史诗级的“新手村任务”,分别对应着——通语言、拆枷锁、调系统、粘碎片、补短板、抗天命、戒浮夸。
 
搞定它们之后,印度你再谈“超级大国”也不迟呀。
 
如果搞不定……
 
只能祝福一句:愿“赢学”助你一路飞升,直到天尽头。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