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 0 | |||||||
(原文發表於2025年7月15日)
从2025年4月2日特朗普高调宣布“解放日”关税行动,到7月8日延长对14国关税暂缓期,这场被白宫称为“重塑美国制造业”的贸易攻势,正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走向尴尬——原本想靠“极限施压”收割全球的美国,最终成了被“反杀”的那个。 一、特朗普的“关税算盘” ,从“必胜剧本”到“手忙脚乱” 特朗普这位商人出身的总统,把商场那套“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套路搬到了国际舞台: 4月2日突然对全球祭出“对等关税”,税率高得离谱(中国商品一度被加到125%),摆明了是想先吓住各国,再逐个“谈判收割”。按他的逻辑,各国要么跪下来求美国“少要点”,要么硬扛后被市场“毒打”,最终只能妥协。 可他算漏了一个关键变量——中国。 4月4日,当特朗普还在推特上炫耀“各国都在求我谈判”时,中国的反击来得又快又狠:对等加征34%关税,直接把“贸易战”打成了“硬脱钩”模式。这记“回马枪”不仅打乱了特朗普的节奏,更让全球市场倒吸一口凉气——原来被美国压着打多年的中国,真敢“掀桌子”。 接下来的剧情,简直是“大型翻车现场”:特朗普4月8日刚把中国关税提到84%,第二天又加码到125%,结果中国同步反制,美股标普500指数连跌两天,跌幅超10%; 5月12日中美在瑞士谈成休战协议,美国不仅把84%、125%的离谱税率砍到10%,还取消了4月2日的“芬太尼关税”,彻底没了“赢家姿态”。 更讽刺的是,原本被特朗普当成“软柿子”的越南、英国,也没按他的剧本走。越南对美顺差1235亿美元,却因90%的出口商品依赖中国转口,根本不敢真跟美国硬刚;英国更绝,2024年对美贸易逆差近100亿美元,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根本打不疼。 到7月,特朗普不得不把14国的谈判期从8月1日再延到8月1日(没错,就是“无限延期”),还威胁要对巴西加50%关税——结果巴西总统卢拉直接回怼“对等反击”。此时的白宫,就是活脱脱的“纸老虎”。 二、中国的“破局之战”,从“被动周旋”到“主动亮剑” 这场关税战最有意思的,是中国反击的“超预期”。过去几年,中国应对贸易摩擦时,总给人“克制隐忍”的印象:美国加税,中国“象征性反制”;美国制裁,中国“按规则应对”。但这次不一样——当特朗普以为中国会像其他国家一样“跪下来谈”时,中国直接“掀翻棋盘”。 看看数据就知道有多硬:4月对美出口降21%,5月降34.6%,但总出口额却从3056亿涨到3176亿,同比增长8.1%、4.8%。这说明什么?中国早就不把“对美出口”当命根子了——对美贸易占比跌到10%以下,东盟、欧盟、中东成了新引擎;稀土管制一出手,美国军工、新能源产业立刻“卡脖子”;更关键的是,资本市场用脚投票:特朗普加税当天,美股暴跌5.97%,中国股市假期后补跌,但很快稳住阵脚。 这场反击的意义,远不止“打退美国”这么简单。它彻底撕掉了“中国怕美国”的标签。过去五年,美国总用“贸易战”“科技战”吓唬中国,结果这次硬刚一个月,美国不仅没占到便宜,反而暴露了“外强中干”的底色。正如瑞士谈判后美方官员的感慨:“我们终于明白,和中国谈,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居高临下了。” 更深远的影响,是全球格局的“东升西落”。过去200年,美国在经贸谈判中几乎没输过:压日本签“广场协议”,搞垮苏联经济,收拾拉美债务危机……但这次面对中国,美国的“老套路”彻底失效了。从朝鲜战争停战协定上的“克拉克之叹”,到2025年关税战中的“美国认怂”,历史的吊诡之处就在于——当一个国家真正站到世界舞台中央时,任何“霸权游戏”都玩不转了。 三、美元的“慢性病”,关税战打出了美国的“致命伤” 特朗普发动关税战,原本有两个“小算盘”:一是靠关税填财政窟窿(2025年上半年关税收入涨到年化3270亿美元),二是用“美国制造”抢回就业。但现实却给他浇了两盆冷水: 第一盆冷水,是“通胀没来,泡沫更大了”。美国4月、5月CPI才2.3%、2.4%,看着挺稳,但美股已经涨成了“泡沫怪物”——纳斯达克、标普500指数屡创新高,美股市值占全球60%,可实体经济呢?制造业PMI长期低于50,工厂订单连续下滑。更讽刺的是,关税带来的3000亿收入,连美国季度GDP(7万亿)的零头都不够,反而逼着美国继续发债:2025年美债上限又提高了5万亿,2032年可能飙到60万亿——这哪是“搞钱”,分明是“饮鸩止渴”。 第二盆冷水,是“美元信用加速崩塌”。特朗普以为加税能让美元“更值钱”,结果美元指数半年跌了10%。为什么?因为全球都在悄悄“去美元化”:中国和沙特用人民币结算石油,巴西和中国本币贸易,东盟讨论“本地货币结算”……更关键的是,黄金价格十年涨了11倍,美股才涨6.8倍——资本用脚投票:与其信美元,不如信黄金。 现在的美国,就像个“拆东墙补西墙”的赌徒:靠关税多收点钱,转头就拿去还美债利息;靠美股泡沫撑经济,结果泡沫越吹越大。正如经济学家警告的:“美元的危机不是会不会来,而是什么时候来。”当各国都不再为美元“背书”,当美债卖不动、美股涨不动、制造业回不来,美国的“霸权神话”也就到头了。 总之,这一仗,中国打出了“底气”,更打出了“未来”。 从4月的“猝然反击”到7月的“从容谈判”,中国在关税战中展现的,不仅是“不怕事”的硬气,更是“有章法”的智慧。我们用数据证明:中国不依赖美国市场,但美国依赖中国市场;我们用行动宣告:任何“极限施压”,最终都会变成“极限翻车”;我们更用格局告诉世界:大国博弈,从来不是“谁打疼谁”,而是“谁能站得更稳”。 这场关税战,或许只是中美竞争的一个注脚。但它已经足够清晰地告诉我们:当一个国家真正强大起来,任何外部压力都将成为“成长的磨刀石”;当世界看到“东方的力量”,任何霸权行径都将“失道寡助”。 特朗普的关税战,终究成了一场“自己打自己脸”的闹剧。而中国的这一仗,打出了底气,打出了尊严,更打出了一个更清晰的未来——属于中国的,属于世界的,更公平、更稳定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