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奇、趣、妙、識
扎根甲板 我心飞翔 | 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加速新质战斗力建设生成风采录(上)
人民海軍
2025年7月24日
(原文發表於2025年7月18日)
 
历史,总会浓缩成一幅幅经典画面,刻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2025年7月3日8时许,山东舰航母编队进入香港特别行政区区界。山东舰官兵在飞行甲板上列队,站成“国安家好”字样,以人民海军独特的方式向750万香港同胞“问好”。
 
香港,国之门户;航母,国之重器。山东舰赴香港,向世界宣告:人民军队有能力捍卫国家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人民军队有能力守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幸福生活。
 
离港之际,香港市民在山顶上亮出“军强民乐”标语,作出呼应。这一幕幕,令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官兵格外骄傲自豪。从组建开始,山东舰每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都能冲上“热搜榜”,掀起“航母热”。
 
这热度,满怀党和人民的期望,寄托海洋强国的梦想。
 
 
 
▲2024年10月21日,海军组织双航母编队演练 蒲海洋 摄
 
 
 
 
把保障舰载机起降
当作一辈子的事业
2019年12月17日,海军山东舰正式交接入列。
 
交接入列不久,属于山东舰的“航母Style”视频首次公开,舰载战斗机从舰艏一跃而起、振翅海天,引来网友纷纷点赞。
 
早在交接入列前,山东舰就已完成了一系列试验试航任务,舰载战斗机在山东舰上首次着舰起飞时,军官王灯南成为山东舰舰载机放飞第一人。
 
战机从甲板上起飞,只需短短一瞬;人民海军走到今天,却用了70多年。如今,随着福建舰下水,中国已进入“三航母时代”。
 
“身处伟大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在书写历史。”亲历中国航母事业发展的一个个瞬间,王灯南感慨自己何其幸运,赶上了一个伟大时代。正是这个伟大时代,让他在前进路上不断看到新风景、创造新历史。
 
 
 
▲海军山东舰远海训练期间,舰载战斗机着舰瞬间 李刚 摄
 
 
 
一艘崭新的战舰,如果没有忠诚作为“压舱石”,就难以经受风高浪急的考验,更难以破浪远航。
 
该中队每年12月17日都会组织官兵重温入列新闻报道,持续开展“铭记领袖嘱托、锻造大洋重拳”“向战为战能战、争取更大光荣”等教育活动,用“凭什么赢得举世关注、靠什么打赢未来战争”启发官兵,引导官兵在探寻答案中坚定看齐追随。
 
那场在该中队“起降之家”开展的“新老舰员对话会”,大学生列兵傅文豪记忆犹新。
 
奋斗新时代先进党支部、“四铁”先进单位、军事训练转型先进单位……在一个个金光闪闪的奖杯和奖牌前,一级军士长周小勇作为老兵代表,与刚上舰不久的新舰员聊聊心里话。
 
从辽宁舰首批舰员到山东舰首批舰员,深耕航母事业十余载,周小勇亲历了中国航母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壮阔航程。山东舰入列以来,无论是近海训练,还是远洋练兵,他都不曾缺席。
 
 
▲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起飞助理员在确认舰载战斗机状态完好后给出手势 李刚 摄
 
 
 
近年来,周小勇和放飞小组进行了数千次演练,不断优化放飞人员的就位位置、撤出路线、手势动作等起飞保障流程,舰载机起飞效率不断攀升,放飞间隔时间一再缩短。
 
“航母是牵连国运、关联海权、影响军力的国之重器,我们要做到国家利益所至,航母航迹必达。”周小勇深情讲述。
 
对话会结束后,傅文豪在便签上仔细写下“甲板跑道,就是我的青春赛道”,认真地贴在“起降之家”留言板上。
 
留言板的另一侧,贴着周小勇当年写下的便签——
 
“我愿把保障舰载机起降当作一辈子的事业。”
 
 
 
 
做航母编队中
最强固的链环
远,更远,航母最远应该到哪里?
一张“脉络图”记录着山东舰驶向更远的深蓝航迹:
 
——砺剑台海,组织跨区机动训练;
 
——转战南海,开展多兵力联合演练;
 
——列阵西太,舰机协同应对当面情况;
 
……
 
“舰艏行处是长城。执掌国之重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回望奋斗经历,该中队二级军士长张忠杰说。
 
2015年,刚刚通过选拔从辽宁舰来到山东舰的他,一上舰就迫不及待地奔向专业舱室。
 
“这是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更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啊!”如今的张忠杰带着记者参观,甲板上下,前前后后多个战位,他像是在自己家里一样熟悉。
 
几年过去,跟随山东舰劈波大洋,张忠杰已累计回收了数千架次战机,流程虽已轻车熟路,可他说,每一次回收战机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在他心中,首艘国产航母就是要当先锋、做标杆。
 
“每次看到战机起飞,我的心都会随着它一起飞翔。”张忠杰告诉记者,在他看来,山东舰的甲板是“世上最美的跑道”,舰载机的轰鸣是“世上最美的旋律”。
 
 
▲起降保障中队官兵引导舰载战斗机滑至停机位 李刚 摄
 
 
 
采访中,记者问过中队许多官兵,自己最骄傲的事是什么?得到的答案出奇地一致:“上航母!”
 
之所以骄傲,皆因使命之所在。面对航母事业的召唤,他们义无反顾。
 
航母飞行甲板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4.5英亩”,最近的保障战位与战机近在咫尺,但在中队官兵眼中,这里是不辱使命的舞台。
 
“如果说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是‘刀尖上的舞者’,那么我们就是‘贴面伴舞者’。”该中队军官任驰认为标准越高,对能力素质要求就越高,大到每一台设备,小到每一根钢丝,官兵都要了然于心。
 
一次飞行回收任务结束,三级军士长郝振山与战友们正在阻拦机操纵区域进行装备维护。
 
“啪。”突然,一声微弱的异响传入郝振山的耳朵,他十分警惕,立即展开排查。果不其然,涂满润滑油的阻拦索上凸起一个绿豆般大小的包。经检查,一根钢丝发生断裂,险些造成严重后果。
 
谈及此事,任驰严肃地说,起降保障只有“零分”和“满分”,没有“及格”和“良好”。
 
 
▲舰载战斗机挂索瞬间 李刚 摄
 
 
 
平时“差不多”,战时就会“差很多”。那年,该中队首次高强度保障舰载机飞行训练,官兵全员出动、早早准备。随着舰载机高频次放飞,起降值班员连续发出多道口令,起飞助理在甲板上来回穿梭,大家虽有些手忙脚乱,最终还是完成了保障任务。
 
然而,任驰对此并不满意:“强度一上来,明显感到吃力,说到底还是保障能力跟不上任务需要。”训练结束,一场“头脑风暴”无缝衔接,一天下来,官兵们总结出10余个问题。
 
集智研讨,完善起飞保障流程;专攻精练,优化放飞人员工作路线……在该中队官兵共同努力下,一套调配力量资源、优化规程流程、建立量化台账的新型保障模式形成,极大提高了舰载机起降保障质效。
 
“甲板指挥引导直接关系舰载机出动效率,决定着航母编队战斗力上限。”任驰感慨,“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就是担起责任,做航母编队中最强固的链环。”
 
该中队一茬茬官兵接续奋斗,在一次次放飞回收战机之间完成能力蜕变。从单机到满载、从昼间到夜间、从近海到远洋……在大国航母走向深蓝的壮阔航程中,他们越走越自信,越走越从容。
 
 
 
 
航母事业任重道远
唯有打赢是出路
有一种担当叫敢于冲锋,有一种冲锋叫舍我其谁。“舍我其谁”,是该中队官兵冲锋姿态的生动注解。
 
当最后一抹朝霞悄然隐去,阳光倾泻在甲板上。橘红色的光,为滑跃甲板上的数字“17”缀上了金边。
 
舰岛飞行保障中心内,官兵依旧紧张忙碌着。大家借助飞行甲板模型,模拟指挥调度舰载机完成起降、维护、挂弹、加油等作业。他们身着不同颜色的甲板识别服,聚拢在一起,好似一道美丽的航母“彩虹”。
 
每个飞行日,该中队都是以这种“争分夺秒”的方式度过。组建以来,他们数千次保障舰载战斗机起降,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突破一个又一个战斗力生成关。
 
这一项项成绩的背后,是该中队官兵一次次的奋力冲锋。二级军士长齐正坤最难忘的是两年前的那一天。
 
 
▲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官兵检查阻拦索状态 扈秀帅 摄
 
 
 
那天,经过连续奋战,齐正坤和战友连续自主更换滑轮组索,收工已是凌晨。他来到飞行甲板,望着满天繁星,对舰领导曾说的那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航母事业任重道远,唯有打赢是出路”。
 
此前,更换滑轮组索经常需要由厂所人员协助完成。
 
依靠“拐杖”,打不了胜仗。该中队决定丢掉“拐杖”,指派齐正坤跟厂学习。他不负众望,取得最高级别资质认证。回舰后,他培养带出了30余名业务骨干。
 
用双手创造历史,每个人的生命都闪耀着光芒。如今,作为战友眼中的专业“定海神针”,齐正坤仍在攀登“新高峰”。他常说:“无论身处什么岗位,都要刻苦训练、奋勇争先,担起军人的职责使命,彰显军人的血性担当。”
 
 
 
▲舰载战斗机着舰瞬间 李刚 摄
 
 
 
茫茫大洋注定是坚毅者的舞台、是勇敢者的竞技场。“成功之路总是艰险的,在这世界上最危险的4.5英亩上放飞战机,危险系数和难度系数极高,不仅要有勇的魄力,还要具备敢的胆气。”站在航母甲板上,该中队军官韦兰柯对记者说,这一道道黑印,是舰载机起降时留下的轮胎印记,也是中队官兵精准保障、不懈奋斗的刻痕,如同勋章一般刻在飞行甲板上。
 
有人说,飞行甲板是冰冷的钢铁,但该中队官兵认为它是历史的“活页”——
 
在这里,有人不顾个人安危、冲上跑道;有人冒着战机尾喷气流、迎险而上;也有人在恶劣条件下仍坚守战位、紧盯现场态势……
 
这张历史“活页”上,记录着首次放飞时的高光时刻,凝结着夜航突破时的惊心动魄,承载着近万次战机起降时的精准保障!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