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奇、趣、妙、識
中国古代至近代十大围棋巨“子”
木狐藏野
2025年7月28日

(原文發表於2025年7月22日)

严子卿三国时代东吴棋手,名武,吴卫尉严峻再从子。围棋莫与为辈,与皇象书、宋寿占梦、曹不兴画、赵妪相人及吴范、刘惇、赵达三人术数,时人谓之“八绝”。晋葛洪《抱扑子》云:围棋莫与敌者,谓之棋圣,故严子卿、马绥明于今有棋圣之名焉。中国围棋史第一个“棋圣”。
相子先元末明初棋手,名礼,江浙行省浙人,迁居松江府华亭县七宝镇(今属上海市闵行区)。滑稽多智,能诗善画,尤精于弈,当世无敌。明太祖洪武中诏至南京对局,厚赐遣还。明释来復《送相子先归松江》诗云:昨日内官催急赏,黄金满橐赐东归。明成祖永乐初,又诏至北京与楼得达弈。明刘基《赠弈棋相子先序》:相生子先精于碁,人无与敌焉。明陆深《玉堂漫笔》:国初弈棋以相子先为国手。
颜子明明代嘉靖隆庆年间棋手,名伦号橘园,或误作阎子明、阎橘园,北京人,京师派开创者。王世贞《弈旨》云:“颜伦善决局,不差一道,足迹遍天下,无能当者。” 沈榜《宛署杂记》载:“都下……嘉隆之间,因有八绝之号,……阎橘园围棋绝。阎讳子明,与人对局,布势十余着,即能预定输赢子若干。或棋穷日夜,令次第再布原局,无一遗忘者。” 故王世贞谓颜伦弈技如“孙吴挟必胜之算”。颜伦独霸北方弈坛十数年,与永嘉派的鲍一中南北齐名,虽年辈略晚,而声名更高。王世贞《后围棋歌赠李时养》诗云:“燕中国手颜子明,十年坐制中原盟。”王世贞又在《布衣李时养墓碣铭》中说:“当是时,天下之名弈,南则鲍某,北则颜伦,而识者差为颜左袒。”后京师派另一高手李釜崛起争霸,“伦护名,不复肯应,乃游吴中。”(见王世贞《弈旨》)
方子谦明代隆庆万历年间永嘉派棋手,名日升,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生于浙江温州府乐清县。少年善弈,与弟方日新并称“永嘉二方”。万历十四年(1586年)赴余姚棋会,与新安汪绍庆及当地名手邵甲等角艺,裁判孙鑛作《赠永嘉善弈方生日升》诗:“雨余虚阁来秋意,小庭丛竹凉风细。主人折简招国手,并坐看君试长技。清簟疏帘逸趣多,方盘圆子幽怀寄。秦关仰险横相挑,鸿沟侵路争秋毫。势因决赌始用巧,著为傍观故斗高。屡胜不饶格惧损,连相互角心何劳。”万历十六年(1588年)游南京,王世贞称为“弈品第二”。万历十九年(1591年)入李维祯幕前后二十年。卒年不详。
方子振明代隆庆万历年间棋手,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生于南直隶扬州府江都县(今江苏扬州江都区),幼名方新,后名方日新,字子振,别号渭津。幼年知弈,六岁观父与客弈,辄能指摘得失,八岁冠于乡里。隆庆二年(1568年)十三岁,与南下的京师派第一高手李时养对弈,“初逊一子,翌日则已雁行,三日遂成劲敌。” 王世贞后来在《布衣李时养墓碣铭》中云:“前李子弈而敌者鲍与颜,后李子弈而敌者程、岑与方,国手六人耳。”翌年起游历江南,所向无敌。万历六年(1578年)左右北上京师,与温陵蔡学海、余姚岑小峰交手多胜,致二人为护名而避战。后入太学,迁居山东东昌府临清州。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前后逃弈出游,访宁夏、四川、湖广等地,中途著《弈微》一书。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补广东宪幕。晚岁曾与后起之秀林符卿对局。卒于万历末年。
娄子恩一作子恒,清代康熙雍正年间棋手,浙江省绍兴府(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棋艺高深,棋圣施襄夏《弈理指归·序》称“清敏胜者娄子恩”。与大国手黄龙士有对子五局载于《围棋近谱》,与大国手徐星友有对子四局载于《兼山堂弈谱》。曾参与修订陶式玉主持的围棋巨著《官子谱》。清末邓元鏸《国朝弈家姓名录》列为“名家”。
卞子兰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棋手,名枢荣,江南省扬州府(今江苏省扬州市)人。与大国手梁魏今、程兰如弈皆受二子。著有起手侵分角图诸法十余门。其叔卞邠原与黄龙周虎齐名,其子卞立言身兼范施二圣之徒。《清稗类钞》称:“子兰兼攻守之美”,《国朝弈家姓名录》列为“二手”。
陈子仙(约1822年-1871年)清代道光至同治年间棋手,名毓性,浙江杭州府海宁州(今浙江嘉兴海宁市)人,与前辈棋圣范西屏、施襄夏同乡。父以好弈破家。幼年知弈,十二岁即成国手。据清人笔记记载:“围棋施范以后,以陈子仙为最著。子仙十二岁即以第一国手闻,盖历来国手中称年少者也。” 《子仙百局·序》云:“海宁陈子仙,咸同以来,海内咸推第一手”。与国手董六泉、僧秋航、施省三、李昆瑜等战,皆胜,唯江都周小松可与匹敌。道光十五年(1835年)与董六泉弈,六泉须发皆白,而子仙犹以红丝饰辫,传为一时佳话。周小松《餐菊斋棋评》云:“同时对手,子仙年最少,知名亦最早,余长之不及十年。少时即与剧棋,不下百数十局,今都无存者。”同治四年(1865年)与徐耀文弈于汉阳晴川阁,授先两局,一胜一负,对局谱与纪事诗文合刊为《晴川会弈偶存》,时人目子仙为大国手、耀文为黑国手。同治九年(1870年)应安徽巡抚英翰之邀游皖,客署中,与故友周小松重逢,对垒多局,今存二十一之数,见于王存善所辑《寄青霞馆弈选》。曾游苏州,授二子与“高棋细银匠”方秋客对弈七局,棋谱编为《陈方七局》。遗谱大部刊入《子仙百局》。旧传有自订《宝忠堂棋谱》多卷,未见传本。另有笺注《范西屏自拟四子谱》三十局传世。天才型棋手,棋风灵活飘逸,被誉为范西屏之流亚。清末邓元鏸《弈评》云:“陈子仙如剑客侠士,饶有奇气。”《国朝弈家姓名录》列为“大家”。
陈子俊晚清棋手,生年不详,卒于民国初年,江苏省扬州府(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少有弈名。与大国手周小松同里闬,受二子,对局甚多。光绪十六年(1890年)曾校订《陈子仙围棋百局》。与丁礼民、王彦卿、范楚卿棋力伯仲,并称“南四奇”。又曾在庐山与北方名手张乐山分先对弈二十余局,胜负大致相当。宣统二年(1910年)在南京与日本棋手高部道平四段对局,受二子互有胜负。宣统三年(1911年)在上海与名手吴祥麐分先对弈六局,其中两局列有“座子” ,四局废除“座子”,这四局棋谱是现存有准确对局时间记载的中国棋手最早废除“座子”的实战谱。另在宣统年间李子干编印的棋谱《手谈随录》中载有陈子俊与丁礼民废除“座子”分先两局,这两局棋谱可能是现存中国棋手最早废除“座子”的实战谱,但可惜棋谱没有注明对局的准确日期。为人沉默寡言,善书法,偶作丹青。
王子晏(1892年-1951年)民国棋手,名咸熙,浙江嘉兴人。1911年19岁始学弈,1912年得地方名手方金题授四子指导。1915年曾至上海得名手吴祥麐授三子指导,是时刻苦研究日本棋谱,棋风大变。1919年受二子与“棋界韩荆州”张澹如对局,张讶称其为“乡下日本通”。1920年至上海在张澹如名下证券交易所任虚职,挂名支薪,专心提高棋艺。1920年至1921年间与范楚卿、潘朗东、唐善初等名手对局,初受先,后分先。1922年至1926年间与陶审安进行了长达三年半的通讯对局,一时传为佳话,日本围棋杂志对此局进行过详细解说。1923年与吴祥麐分先三十番棋取得24胜6负的压倒性战绩。1927年与顾水如分先五局3:2略胜,遂被推为南方棋界第一人,与顾并称“南王北顾”。1929年与刘棣怀分先两局,1胜1负,平分秋色。自1920年至1930年十年间,先后与加藤信五段、铃木为次郎六段、赤岩嘉平三段、安藤馨三段、高部道平六段、山平寿四段、井上孝平五段、濑越宪作七段、桥本宇太郎四段、伊藤甲子三段、都筑米子四段等日本棋手对局,共弈51局,34胜12负4和1打挂,创当时中日围棋交流罕见佳绩。日本棋院1926年授予三段称号,1942年授予四段称号。1930年代因患肺病淡出棋界。1940年代在上海私宅创办“正风弈社”。撰有棋书多种,均未刊行,惟遗稿《官子指南》建国后在《围棋》月刊发表。据《故王子晏四段对局自留棋稿总统计》一文记载,王子晏生平对局共177局,123胜45负7和2打挂,胜率达到69%。棋风稳健细致,官子功夫尤深,陈藻藩曾评价其官子可与日本高段媲美。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