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奇、趣、妙、識
央视“艺术里的奥林匹克”之围棋(二):运筹帷幄的围棋标题
深圳二如文化
2025年8月8日
(原文發表於2025年7月31日)
 

录制时间:2025223下午

录制地点:中央电视台新台址

嘉宾:

何加林: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原馆长

何云波:围棋文化学者

范蔚菁:中国围棋职业三段

主持人(开场):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宋人赵师秀以简淡笔墨勾勒一幅江南雨夜,静候友人的闲趣画境。宋元文人的案头,楸枰与笔墨相映,茶炉烟起知高兴,棋子声疏识苦心道尽文人雅趣。及至明清,市井茶寮间更时有落子之声。这三百六十一路天地终究走出金匮玉匣,化为中国人思想世界的经纬之道。

范仲淹有一首诗《赠棋者》:

何处逢神仙,传此棋上旨。静持生杀权,密照安危理。接胜如云舒,御敌如山止。突围秦师震,诸侯皆披靡。入险汉钭危,奇兵翻背水。势应不可隳,关河常表里。南轩春日长,国手相得喜。泰山不碍目,疾雷不经耳。一子贵千金,一路重千里。精思入于神。变化胡能拟。成败系之人,吾当著棋史。

请问云波老师,如何理解这首诗中的围棋道理?

嘉宾(何云波):

范仲淹有一篇《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广为人知,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子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

范仲淹(9891052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也是一位军事将领。1138年,在宋夏战争爆发后,他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密的战略防御方针,巩固西北边防。而另一将领韩琦因为轻敌冒进,招致失败。

范仲淹赠棋者》应该也是写于屯守边防之时,棋理颇合于战理。如静持生杀权,密照安危理”,不动声色的安静,却持有生杀大权,洞晓安危之理,暗中秘密照应,强调以静制动,动须相应。

接胜如云舒,御敌如山止取胜如行云流水,防御如高山阻止敌人,正体现了其战略防御方针;

有时也需要当机立断。突围秦师震,诸侯皆披靡公元前208年,秦围楚于巨鹿,各诸侯按兵不动,做壁上观,项羽率兵救援,突出重围,震撼秦军,各诸侯皆称臣。正所谓破釜沉舟。

入险汉钭危,奇兵翻背水公元前204年,韩信率军击赵,背水设阵,诱出赵军,再出奇兵攻入赵营,史称井陉之战,成为以奇取胜的战例。

势应不可隳,关河常表里气势的重要性,气势不毁,就会像函谷关和黄河的表面和内部那样稳固。

一子贵千金,一路重千里”,一颗棋子贵如千金,一条要道重于千里之路。所谓爱兵如子,据险而守。范仲淹再屯守边防时,在防御工事方面,先在延北筑城;后来又在宋夏交战地带,构筑堡寨,构成堡寨呼应的坚固战略体系。

这正是棋理战理相通,正如王积薪的“围棋十诀”:不得贪胜、入界宜缓、攻彼顾我、慎勿轻速、动须相应、彼强自保等,与诗中所表现的棋理、战理都颇多相通之处。

范仲淹的《赠棋者》以棋言兵,可以看出,范仲淹是个杰出的军事家,棋也应该不弱。

围棋与兵法相通。东汉马融《围棋赋》:“略观围棋兮,法于用兵。三尺之局兮,为战斗场。”唐代之前,棋谱都放在兵家类。宋代的《棋经十三篇》直接模拟《孙子十三篇》,“棋虽小道,实与兵合”。中国古代围棋诗歌,也常常以兵言棋,就像唐太宗作《五言咏棋》,称下棋“对面不相见,用心如用兵。”一枰之上,有争战韬略,范仲淹的《赠棋者》,也体现了这一点。

 

周文矩《明皇会棋图》

 

主持人:我们再来看看南唐画家周文矩的《明皇会棋图》,它描绘了唐明皇(唐玄宗)与臣子对弈的场景。这幅画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展现了高超的绘画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先请何加林老师来解读一下这幅画。

何加林解读《明皇会棋图》(略)

主持人:那么请何云波老师介绍一下这幅画的围棋历史背景。

嘉宾何云波:

唐代早期的几个皇帝,如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都好棋。唐太宗写《五言咏棋》诗还引来群臣的唱和。而唐太宗对围棋的最大贡献就是设立了翰林院棋博士与棋待诏制度在《明皇会棋》中,有官员一人,和尚二人,道士二人,优人一人,侍从内观官一人,具体是谁,已经难以考证,有人推测那位穿红衣服的是王积薪,它体现了围棋在唐代的普及情况。

主持人:

据说王积薪还撰写了“围棋十诀”。两位老师提到了围棋十诀:不得贪胜、入界宜缓、攻彼顾我、弃子争先、舍小就大、逢危须弃、慎勿轻速、动须相应、彼强自保、势孤取和。这样的十句话哪里是围棋的诀窍,分明就是对兵书战术的总结。请问何云波老师,在古代,人们是怎么看待围棋,是仅仅把它当做游戏,还是一种对于智慧、谋略和修养的训练呢?

尤求《围棋报捷图》

嘉宾(何云波):

在中国文人的观念中,围棋不仅仅是一项游戏,更是一种文化修养和智慧谋略的体现,成为了文人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晋淝水之战,8PK80万,当大家都惊慌不安的时候,谢安却在跟一般人去山上下棋,不过它一边不动声色地下棋,一边在从容布置,最后大败敌人,从而成为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

明代画家尤求的《围棋报捷图》正好讲到的就是,淝水之战捷报送,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他看完捷报,便放在座位旁,不动声色地继续下棋。客人憋不住问他,谢安淡淡地说:小儿辈大破贼。

当然,谢安也是人,当客人告辞,谢安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进内室的时候,把木屐底上的屐齿都碰断了。

谢安弈棋退敌,体现的正是“魏晋风度”这风度,一方面要长得帅,史书上说他“风宇条畅”,同时讲究精神、气度。历史上能打胜战的将领很多,但天天拿着李逵式的板斧,打打杀杀,总觉不雅。而谢安,从容对弈,谈笑间强掳灰飞烟灭,才是真正的儒将风度。谢安既为名士,有高世隐逸之志,又为儒将,杀敌于阵前,挽狂澜于既倒。治国安邦、从容对弈两不误,这正代表了中国人心目中的理想形象。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