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奇、趣、妙、識
天才们也都有人性的阴暗面
商業迷
2025年10月22日
(原文發表於2025年10月19日)
昨天的文章发出来,很多人给我留言,给我出谋划策,还有一位小智的朋友通过兔老师给我发来一封专业的信,我仔细看了,我感觉这位读者似乎是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人士,给的建议既专业,文字之间也让人很容易接受,非常理性。
比如如果自己没有耐心、不擅长教,可以考虑找一位有耐心、懂教育的线上辅导老师,每周花一点时间帮孩子梳理,还有一些学校的不合理收费,可以选择策略性妥协,“破财消灾”,等等。很多道理我也知道,但得到这些很有必要的提醒,还是非常受益。非常感谢?小智。
另外还有个小伙伴留言,说孩子学习不好可以以后做投资,一样养活自己。
这个我倒觉得,投资还是满看中学习能力的,当然,学习能力只是基础,更上面一点的是认知能力。
在学校学习还是有标准答案的,去读去理解,然后练习加以巩固就可以搞定。
但认知能力又有很大的不同,有很多事情,去搜索去查的话,发现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没有一个权威告诉你哪个是正确答案,要你自己去判断。
金融市场是真金白银为自己的认知买单。
所以在认知的底层上,要头脑极度开放,对任何事情都不能先入为主,兼听则明,对任何事情的判断应该基于事实和逻辑,不要盲从权威,对不同的观点,都要带着批判性思维去看,仔细看对方列举的事实是不是真的事实,然后判断的逻辑是否有问题,从而得到一个可能是正确的认知。
即使持有了一个认知,也要在自己头脑中保持一个缺口,也就是:我有可能是错的。在更多的事实和逻辑出来之后,同样可以推翻之前的判断,芒格就很乐于去推翻自己头脑中的固有认知和观念。
投资要独立思考,当你发现你站在大众认知的对立面的时候,而如果你的结论是对的,在金融市场往往就是一个巨大的机会,这个时候对应的往往就是股价暴跌,价格大幅低于内在价值,别人恐惧你贪婪,你的认知变成真金白银的盈利。
认知能力,不仅是投资领域,在科研,创业,都是极为重要的一种能力,之前看一句话说人与人为一的区别就是认知,张一鸣也说决定一个创业者唯一的东西就说你对一个事情的认知,因为团队可以找,钱也可以找,唯独这个认知是根基。
张一鸣曾认为,可以做一个算法推荐的新闻,根据每个人的喜好和需求推荐不同的信息,这就是一个认知,然后根据这个认知打造一个产品,就是现在的今日头条。
2011年乔布斯去世,很多人认为苹果公司失去了灵魂人物,苹果必然开始走下坡路,而段永平根据多年的经验和思考,有一天突然意识到,库克是比乔布斯更好的CEO,苹果不仅不会完蛋,苹果还会更上一层楼,于是决定重仓苹果。
库克是更好的CEO,苹果已经建成生态,这就是一个对抗市场的认知,而且最终这还是一个正确的认知,帮助段永平赚了大钱。
理性、客观几乎是认知能力的替代词,芒格认为理性最重要,段永平认为平常心最重要,后来发现平常心就是芒格说的理性,两者一回事。
网络上天天有很多争论,比如中医到底有没有用这类问题,你持有什么观点是一个方面,关键是你这个观点到底是怎么得出来的。
爱因斯坦当年提出自己的相对论,发现跟牛顿的理论冲突,如果这个时候盲从权威,那就没有这个创世纪相对论论了,爱因斯坦是仔细检查自己的假设(光速不变),然后看一步步的推理,然后得出速度越快,时间越慢的结论。最终他的这些结论,都通过实验得到了证实,爱因斯坦颠覆了牛顿。
在现实世界中,有很多问题,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和答案,甚至一些所谓的权威会为某些利益方站台说话,真真假假,很难通过简单是哪个专家说的就认为是真,必须回到事情的原点来推导。比如投资领域,有很多种所谓的投资方法,能摸到价值投资是正确的方式,甚至可能是唯一正确的方式,都非常不容易,需要有认知能力。
 
……
这两天把罗永浩对谈影视飓风的Tim视频看完了后面一半,整体而言,后面一半相对信息密度低一点,尤其后40分钟,罗永浩提的问题质量不高。
内容公司,说简单点,就说个公司级别的自媒体,影视飓风的内容载体是只做视频。
这个生意模式好不好呢?
因为我一直喜欢玩摄影,以前看他们的摄影,就想起来上海的一些摄影师,其实拍摄的技术而言,也不会比影视飓风差多少,但这些婚礼摄影师的工作室,就是通过提供摄影服务来赚钱,拍一单赚一单。
而影视飓风是通过制作内容,吸引观看,吸引注意力,要么通过一些平台广告分成如youtube,或者接商业广告,或者还有可以卖货,也就是tim说的电商。
有了注意力,要么帮别人卖东西(广告),要么帮自己卖东西(电商)。
tim说内容公司没有规模效应,不管规模多大,生产一个视频的边际成本没有下降,但是内容公司还是有复利效应的,1万的观看和100万的观看产生的收益是完全不同的,但是生产的成本可能没有什么太大变化,当然野兽先生那种不断增加投入的不算。
所以内容公司的生意模式显然比这种摄影服务的公司要好太多。
我10年前关注的那些摄影师,现在很多也都转行,或者转向幕后了,拍一单赚一单的生意模式,要赚多一点只能靠提高服务单价,很多东西也无法团队化,老板不能脱离一线。
但如何影视飓风上市,这个公司有投资价值吗?
这个公司本身是赚钱的,股票肯定有价值,所以只看什么价格获得,但是对于二级市场买入的投资者,只能远远地通过财报了解,我是肯定不会买的,离得越远的投资者,越需要更强大的商业模式和护城河才能放心买入股票,包括还有合理的治理结构,否则外部人怎么玩得过内部人。
他爸也认为只有平台公司上市才有价值,纯内容公司太依赖Tim这一个人了。
不过访谈中提到他们做内容作选题的方式,让我觉得有点启发。做内容,首先要做对观众有用有价值的东西,从这个角度去找选题,tim说他有很多信息的渠道,各种个样的网站,他会去看大家讨论什么,从而找到大家隐秘的需求,进而去生产相应的内容。
他也提到reddit这个网站,我最近发现很多搜索连接都指向这个论坛,但是我还没逛出个名堂,看来要好好逛逛这个论坛,我这写个公众号,都算个小小的自媒体,遇到的很多东西也是类似。
……

据电商头条消息,趋于平稳的9月份,美团日均单量约9000万左右,淘宝闪购日均单量约7500万左右。

而在此之前,2024年美团外卖日均单量大约在7000万左右,市场总单量大约在1亿单左右,也就是说这场补贴战争打下来,美团不仅没失地,反而越打越强了。

这条信息是不是事实,我也不知道,也没法验证,先看着吧,但根据很多第三方的报道,我觉得大差不差 ,这次外卖大战确实短期让盘子变大了,但是否后面补贴取消后还能有这么多订单,我是持怀疑态度的,除了闪购是增量盘,餐饮的外卖其实是存量市场了。

……

杨振宁先生今天去世,103岁,我查了下,他1922年出生,比芒格还大一岁,但是芒格离活到100岁就差一点点。

三联的文章有一段话:“杨振宁的身上,让我们看到了天才的另一种可能性。他从小就显露了出色的数学天赋,专攻数学的父亲却不急不躁,让他从容地打好人文基础。童年时温暖的家庭氛围,也让杨振宁养成了平静温和的性格。”

看来杨老的原生家庭氛围很不错,他爸那个时代就是留美博士。

在美国期间,杨振宁还和爱因斯坦有过交集。在1952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发表了一个论文,引起了爱因斯坦的兴趣,于是邀请他两去办公室讨论一下,聊了一个半小时。

由于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在说英语的时候,难免会将两个国家的语言混杂在一起,给杨振宁的听力造成了障碍,使得他没能听明白爱因斯坦的意思。
而且,面对爱因斯坦这种超级学术大牛,他很紧张也很拘束,没听懂的时候,也不好意思追问。
杨振宁和奥本海默也关系密切。
还有个小八卦,杨振宁和同样鼎鼎大名的诺贝尔奖华人学者李政道关系于1962年破裂。
主要是两人的性格,还有直接的矛盾来自论文的署名权,包括诺贝尔奖的名字先后顺序等。一直到2024年李政道去世,2025年杨振宁去世,两人都没有握手言和。
所以,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人,一些常见的普通人之间的矛盾他们也会有。读爱因斯坦的经历的时候,也很有意思,比如爱因斯坦在有原配妻子的情况下,跟自己的表姐好上了,当然那个时候已经跟自己的妻子产生了很多矛盾。爱因斯坦当时沉浸在学术研究中,也希望赶紧获奖得到一笔奖金,这样可以离婚支付孩子们的抚养费用。
科学家们会在意的点是荣誉,是某个理论的提出者这样的青史留名机会。爱因斯坦在研究狭义相对论的时候,知道圈里的另外一个学者也在朝同样的方向研究的时候,他也会加快研究速度,以免这样重要的荣誉失之交臂,最终比别人更快的发表相对论的论文。
牛顿更加,小心眼,报复,与莱布尼茨争夺微积分的发明优先权,甚至利用自己的权威和声望对莱布尼茨进行猛烈的攻击,在人际交往中树敌众多。正如另一位科学巨匠霍金在《时间简史》中的评价:“艾萨克・牛顿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人。他的伟大与他的缺点,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复杂的的天才肖像。” 
所以读一些真实的传记,也会对人性有更立体的感知,其实这也是一种长见识。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