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奇、趣、妙、識
新加坡:北京一旦醒悟臺灣的遊戲就結束了!(1)
Charlie Chan
資料提供者
2014年4月17日

北京一旦醒悟臺灣的遊戲就結束了

 

新加坡媒體日前報導稱,應當承認,與大陸人的富於幻想和癡情相反,臺灣人在定位和判斷對手這一點上始終是頭腦清醒的,無論大陸如何溫情、藍綠誰在執政,臺灣朝野均將大陸看成是一個試圖吞併自己的敵手。

 

在如何對付大陸的問題上,臺灣人也是精明的。他們一方面拒絕統一一中議題,另一方面則利用大陸急於統一的心理而索取好處和讓步,以爭取臺灣利益的最大化

 

臺灣人可能會為自己的精明和占了便宜而得意,但是臺灣人有一種近視症,沒有看到自己的先天劣勢和長此下去的巨大風險。

 

一、臺灣的先天劣勢和臺灣人的認識盲點

 

在兩岸博弈中,臺灣先天地處於劣勢地位。兩岸力量對比早有定局:大陸強而臺灣弱。

 

即便過去大陸處於動亂貧困時,臺灣也沒有能力反攻大陸。今日大陸的力量已更是今非昔比。所以無論臺灣人如何努力和精明,也不可能改變這一陸強台弱的力量對比格局。

 

許多臺灣人也許明白這一點,但他們會說,不是還有美國支援我們嗎?曾有人撰文說大陸沒有台海言戰的本錢。其理由有兩個:一是美國的軍事力量如何厲害,二是大陸經不起長期的戰爭拖累。

 

認為美國會為臺灣的利益而與大陸開戰,這很可能是臺灣人的一個巨大誤判。將自己的命運寄託在他人的拔刀相助上,這是非常冒險而不保險的。

 

美國的軍事力量強大固然不假,但臺灣人應當明白,站在美國的利益上來看,美中關係畢竟比美台關係重要得多,臺灣在美國的全球關係格局中終歸只是一個很小的棋子。

 

美國人不可能會為臺灣兩肋插刀的。

 

況且,如筆者曾撰文指出的,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都未獲勝,已成美國的歷史教訓,而今日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場戰爭,美國又陷入泥潭,分身乏術,對付伊朗、朝鮮三等小國,尚且束手無策,美國怎麽可能會與比朝、越、伊、阿強大百倍的中國開戰呢?最多賣點武器給臺灣而已。

 

這就是臺灣人最大的底牌。這一底牌對大陸來說其實沒有什麽可怕的。

 

從總的趨勢看,美國的力量在逐漸消退,大陸的力量在逐漸崛起。臺灣靠美國牌來實現獨立的前景只會日益暗澹。至於說大陸經不起長期的戰爭拖累,難道臺灣這一完全靠外貿吃飯、易被封鎖的小島,會比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和經濟自成體系的大陸,更經得起長期的戰爭拖累和封鎖?

 

況且這也太低估了一個集權體制的生存能力和意志力。

 

臺灣人還有一個認識盲點,他們沒有認識到,今日臺灣人借大陸的扶助而暗增其拒統力量,可能只是白費力氣,反而會導致更大的不幸。

 

因為如前所述,無論臺灣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改變陸強台弱的力量對比格局。

 

顯然,在與強者對抗時,一個較強的弱者與一個較弱的弱者的結局是相同的,即同樣是最終被擊敗,而唯一的差別只是,較強的弱者意味著較強的抵抗,也即意味著遭受更大的戰爭損害,即更大的生命財產損失。費盡心機,最後招致更大的損害,豈不是看似聰明而實為大愚?

 

二、臺灣人的天賜良機可能正在流逝

 

目前北京不惜代價只求對方簽署和平協定,這對在兩岸博弈中處於劣勢的臺灣,可以說是一個天賜良機。臺灣人如果能夠認識到自己力量上的先天不足和把戲不可久玩的古訓,就理應利用目前大陸已退讓到底線的這一歷史機遇,與大陸簽訂和平協定,求得數十年平安,進而徐圖長遠。

 

當年作為弱者的中共利用國共停止內戰的協定,承認蔣委員長的領導,獲得喘息和起死回生的機會,十年生聚,最後一展雄圖。

 

與中共當年這種能屈能伸的老練的政治技巧相比,今日臺灣人顯得太小兒科:小事精明而大事任性。

 

臺灣人不要以為目前兩岸間的遊戲可以一直玩下去:既可以拒絕統一,又可以利用大陸的癡心不改而一直財色兼收

 

這顯然是低估了大陸的智商和高估了大陸的忍耐力。

 

大陸人固然粗枝大葉,也很癡情,但如果一直付出而沒有收穫,則大陸內部勢必出現反彈,北京一旦醒悟,臺灣人的遊戲也就結束了。臺灣人應當明白,大陸的柔情可能不會延續很久。三十年來從鄧的韜光養晦,到胡的和諧論,均屬於避免衝突的和平低調路線。

 

然而,大陸年輕一代和軍界人士早已對這一路線懷有不滿。這種情緒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大陸年輕一代的領導人。

 

畢竟三十年來中國大陸的實力已今非昔比,中國遲早會由這一低調策略轉向較為強勢的策略。

 

三十年來,大陸對臺灣的態度也經歷了從強硬到懷柔,即逐漸退讓的變化。

 

目前大陸在政治上已退到底線,只求不獨,已退無可退,經貿上對臺灣幾乎已是有求必應,如果臺灣的民意仍持續綠化,政治統一仍毫無進展,則大陸的對台政策可能反轉。

 

而這一轉變可能在不久的將來發生。

 

以臺灣先天的弱者地位,能在大陸出價最高時達成交易,符合臺灣利益最大化的原則,可是臺灣人卻不知見好就收,由於民進黨的糾纏,他們仍在為一黨私利內鬥,坐視良機流逝。

 

三、善意提醒而已

 

筆者幷非對臺灣人有成見,而一定要讓臺灣屈服於大陸才甘心,只是出於善意,不忍看到因一種無視現實、不能正確評估自身力量的盲動而招致未來巨大的戰爭風險和生靈塗炭的悲劇,故而提醒臺灣人而已。

 

也許臺灣人會問:那你為什麽不設身處地為臺灣人著想,呼籲大陸當局,放臺灣一馬,讓臺灣獨立呢?

 

正如筆者無法改變臺灣人想獨立的願望一樣,我也無法改變大陸人希望統一的願望。

 

臺灣人想獨立,而大陸人想統一,這是今日的一個死結。

 

這不是一個關於雙方的看法誰更有理的問題,不是一個關於國際法的法理學術問題。臺灣人應當明白,當年清朝皇帝說過什麽話,《馬關條約》的某一條是如何說的,《開羅宣言》是否是有約束力的條約,《三藩市和約》有沒有規定臺灣的歸屬國家,住民自決是否是當代普世價值,等等,這些問題在兩岸之間不可能有共識。

 

這也不是一個關於誰的制度更優越、更應當存在的問題。筆者完全同意許多臺灣人的看法,大陸的制度有太多的弊病和問題,臺灣的制度有很多很多的優點。

 

但是遺憾的是,大陸人不會因為他們自己的制度有毛病,就會放棄其統一願望。

 

臺灣人不要指望他們能改變大陸人的想法。臺灣人應當承認這個現實,並依據這一現實來作出理性的決策。

 

臺灣人既然無法改變對方的想法,又無法改變陸強台弱的力量對比格局,那麽其最佳的選擇就應當是順勢而為。

 

不能兩利相權取其重,至少也應當兩害相權取其輕。

 

臺灣人擔心臺灣會被香港化。當年香港回歸大陸,大批香港人恐慌性移民海外。後來發現當初的憂慮有些過頭了,於是後悔之餘,又成批回流香港。

 

其實,臺灣與香港畢竟不同。兩岸之間畢竟隔著海峽,臺灣也有自己的軍隊,臺灣說“NO”的實力比香港更強,大陸也不可能想干預就能干預。

 

除非涉及國土分裂的大問題,北京不可能會因為有關臺灣島內的某一日常治理問題的意見分歧而興師動眾、發動台海之戰。其實北京所求的這種形式的一中更多的只是一種名義上的統一而已,一種面子而已。對於臺灣人來說,這可以說是一種99%的實質獨立。為了那1%的名義上的獨立而冒險,不惜與大陸一戰,最後連那 99%的實質獨立也失去,豈非不智?

 

再說,臺灣人既然認為自己的制度優越,就應當不懼怕競爭。在這種實際上是有名無實的統一下,說不定臺灣人可以推銷他們的制度,與香港和大陸內部的民主力量相呼應,推動大陸的民主化進程。

 

其實,對兩岸百姓來說,國家不要分裂,骨肉不要相殘,人民能夠生活在富裕、自由和民主的社會中,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臺灣人能夠給大陸人民帶來民主、自由和富裕,大陸人民為什麽不歡迎呢?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政治家們應當心懷仁愛,勿以蒼生百姓為芻狗。為一黨私利,為謀求幾年一任的執政地位而鼓動和利用島內的民粹情緒,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將民眾引向危險的、很可能是萬劫不復的道路,既為不仁,長遠來看,亦為不智。

 

- 待續 -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