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奇、趣、妙、識
調景嶺滄桑五十年(1)
Sidddney Chen
資料提供者
2014年8月27日

壹、前言

 

 

「山川壯麗,物產豐隆,炎黃世冑,東亞稱雄……」。在每天響亮的升旗歌聲中,你彷彿看到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冉冉升起,迎著晨風飄揚,展露她熱愛自由民主的一面。

 

祇要置身調景嶺,都會不自覺地與嶺上的色「調」和「景」緻融為一體,也許令人詑異的是,在繁囂的香港中竟會有一條如斯整潔樸實的小村莊;我們有否思考過? 在半個世紀前這個渺無人烟的荒地,為何能發展成為一個治安良好、民風淳樸、房屋井然、街道整潔、居民融洽相處達到鷄犬相聞的一個完整社區,並且聞名於世呢? 事實是有賴我逃港難胞遷居於此之後,憑著本身的刻苦勤奮,加上台灣「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的全力扶持經營,以及國際友人站在人道立場上伸以援手,艱辛營役了半個世紀而得來的成果。

 

在這個傳奇的過程中,包含了許多不為人知的辛酸,與所有居民如何在貧脊生活中奮鬥的故事,這些事蹟令人津津載道,這些往事在款款道來之時,令聞者不禁潸然淚下。

 

在調景嶺海傍靠近碼頭的地方,有一所由「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現中華救助總會前身,以下或簡稱救總)所創辦的「調景嶺中學」,這裏是香港唯一有青天白日旗飄揚的地方,我們每天風雨無阻的升起這面旗幟;而每逢「雙十國慶」日子,家家戶戶自動的掛上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由社區向整個山頭望眼看去,猶如一片旗海; 在異國統治的殖民地中,有如斯壯觀的情景,實在令人感動和肅然起敬! 深信調景嶺和泰北的中國人皆驕傲於這份來自內心的愛國情操。

 

也許你會覺得,六、七十年代的「調景嶺人」,與一般香港居民在個性或思想上總有些不同之處,因為「調景嶺人」保留了北方人憨厚耿直的性格,對事敢當敢言、對人有情有義,只是缺少了一般香港人的圓滑、功利與精明;所以他們在行為上處處顯得獨樹一格,政治思想濃厚,甚至當時大部份人仍懷著要反攻大陸的念頭呢!匆匆半個世紀過去了,調景嶺居民們的生活,由貧苦漸漸步向小康,由被遺忘的一角到融入社會,在這裡發生的一切,肯定是香港歷史上精彩的一章。

 

婉惜的是,由於時移勢易,世局變化,這塊樸實無華的樂土,被人稱為「小台灣」的反共精神堡壘調景嶺,終不敵政治現實的殘酷,還是被港英政府(註1)以「都市規劃」的理由,在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大陸主權之前,被強制遷拆了。而嶺上難胞們用血淚舖陳的許多往事,也許會隨著時間逐漸被人們淡忘,但對於嶺上的居民,或是認識調景嶺的所有人而言,回想起嶺上的一切,總是瀝瀝在目,總是教人唏噓與心痛。

 

儘管調景嶺的地貎如今已面目全非,但深信「她」的精神定會永垂不朽。故將調景嶺由建營開始,經歷政治性的遷拆,以及入住將軍澳的厚德邨(1950―1996),在這四十七年內,以不同時期分別在衣、食、住、行、宗教、教育、醫療、公共設施和社區活動…等各方面,來敍述她的演化,以作為對她的懷念。

 

- 待續 -

 

1

「港英政府」為香港於199771日回歸中國主權前的名稱。文中或將香港在殖民地時期的「港英政府」簡稱為「港府」。而香港於199771日回歸中國主權後的名稱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簡稱「香港特區政府」或「特區政府」。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