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奇、趣、妙、識
調景嶺滄桑五十年(17)
Sidddney Chen
資料提供者
2014年9月20日

(2)、「溫黛」颱風的破壞與重建

 

1962年的颱風「溫黛」,是香港開埠以來最具破壞力的颱風之一。196291日上午615分,當「溫黛」逐漸逼近香港時,香港天文台懸掛了十號風球的強烈颶風信號。而該風暴則於上午810分正面吹襲香港陸地,天文台更錄得最高陣風為每小時259公里,這風速記錄至今仍是香港最高的陣風記錄。颱風溫黛的侵襲,使得整個香港都受到廣泛的破壞和人命傷亡,其中有120人死亡,53人失踪及約72,000餘人無家可歸,1,300艘大小型船隻翻沉或損毀。

 

凡是木屋區均受到這次風暴的嚴重破壞,尤其是調景嶺背山面海,自然成為重災區,那些用木板、鐵皮、油紙等搭建的簡陋木屋早已被吹得面目全非。風暴過後,全營沒有一間完整的房屋,調景嶺中學所有木造的教室,更是在幾分鐘內被吹得連屋頂都不見了,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沒有人命傷亡的發生。鄰近的坑口村,所有漁船大遭毀壞,小漁村整個癱瘓了,許多漁民無法出海捕漁,漁民們為了生計祇得紛紛上岸找工作。

 

溫黛走了,徙置區也成立了,加上徙置事務處莫理臣處長說過,調景嶺區民可於當地永遠居住的承諾,雖然難胞們仍懷著隨時要跟隨國民黨政府返回大陸家鄉之志,但也意識到有可能一輩子要居留在此地了。

 

六十年代,嶺上難胞的生活開始慢慢得到改善,很多人都有了工作,經濟條件也比以前稍為好了些,於是在溫黛風災過後,為了日後居住的安全性,難胞們開始關心重建的房屋堅不堅固,於是便選擇以石磚、鋼筋與水泥等建築材料來代替先前的木板、油紙及鐵皮等,於是一座座四平八穏的小平房在嶺上紛紛建立起來。

 

(3)、五月逃亡潮與印尼華僑

 

19623月,中國大陸開始發生饑荒,引發數以萬計的難民南下湧入香港,是為「五月逃亡潮」。成千上萬瀕臨死亡的飢民,集結在邊境,遠望香港的沙頭角、梧桐山的山邊與及大鵬灣的海邊,都佈滿了黑壓壓的一大片難民,饑民們與中共邊防軍對峙,伺機衝破軍隊的攔截逃進香港,而在香港的親友則紛紛在這些邊界的地區等待,一心希望能接到親友。

 

雖然邊境的軍隊荷鎗實彈日夜不停的戒備,但難胞們仍不顧一切地抗拒戒嚴令,甘冒生命的危險,前仆後繼地湧向自由香港。前香港大學教授盧瑋鑾先生回顧起這段往事時道:當時香港普通市民、大學生都紛紛在粉嶺、沙頭角、梧桐山的地方,在荷鎗實彈的軍警戒備中,甘抗戒嚴令,近距離地接濟了無數瀕臨死亡的同胞。我從梧桐寨村避過軍警直升機的搜捕,帶著一疊同胞們委託的尋人地址回到市區,對用血淚繪成的流亡圖,悲憤之情至今難忘。」

 

在這批難民中,有些親友住在調景嶺,扺港後自然便被接往調景嶺;同時港九救委會亦即展開緊急救濟的工作,凡能成功逃扺香港之難民,經登記核實身份後,馬上發放港幣200元之緊急救濟金以濟燃眉之急,更有代為尋親、介紹職業及學校等服務。每天到該會登記之難胞源源不絕。

 

- 待續 -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