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奇、趣、妙、識
調景嶺滄桑五十年(18)
Sidddney Chen
資料提供者
2014年9月22日

肆、調景嶺的全盛時期

 

一、學校與教育

 

調景嶺自1950626日由摩星嶺遷來之初,嶺上一片荒涼,幾百個兒童,隨著父母來到此地,住在油紙木條臨時搭成的小棚內,聊避風雨,幼少的心靈,在簡陋的棚內,沒有書讀、沒有娛樂,感受到的祇是惆悵、徬徨與痛苦,僅有的是在海濱沙灘上挖挖海螺、捉捉螃蠏,或者到山上拾點枯枝樹椏,來消磨童年的寶貴歲月。後來營內的信義會、天主堂等宗教團體,為著關懷這幾百個失學兒童,便以博愛的精神、慈悲的心腸,斥資建築了教室,加上救總資助添置課本,聘請居民中有熱心教育的人為老師,從此這班失學的小孩子便開始上學了。

 

隨著第一所兒童學校於19509月成立後,各中、小學也紛紛成立,以致調景嶺的教育發展成為嶺上的一種事業和經濟來源,因為嶺上的各中、小學除了收容嶺上的兒童外,還收了在香港島的筲箕灣、柴灣、西環;九龍的油塘、黃大仙、石硤尾;新界的荃灣、元朗、粉嶺、沙田、流浮山…等地區的學童,這些相對較貧苦的居民,都很樂意將其子女送到調景嶺各學校就讀。1960年到1990年約莫30年的時期,可算是調景嶺教育

 

登峰造極的全盛期。除了各中、小學都設有宿舍招收寄宿生外,營內有很多家庭亦設立私人宿舍,供由市區各地到調景嶺就讀的學生寄宿。全營學生共有六千多人,營內難胞的子弟不足千人,其餘的皆是外來的寄宿生。

 

當時嶺上的學校均不收學費,全部書本則由救總及中正書局免費提供,外來的寄宿學生則要繳交住宿費及膳食費,所以這幾千名寄宿學生在營內的消費,便成為調景嶺的主要經濟來源。多年來由港、九、新界地區來調景嶺就讀的學生,總數不少於五萬人,無形中替港府在教育工作上,減輕了許多負擔。而這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學子,學成之後已在社會各階層服務,其中不少已是各界的精英人士,這是誰也不能抹煞的事實與功績。調景嶺縱橫不到三公里的區域裏,在全盛時期居然開辦了5所中學、9所小學與3所幼稚園,在人口及學校的比例上,是全港任何地區都達不到的,所以有人形容那時的調景嶺為「文化城」,實不為過。

 

調景嶺的學校計有:兒童學校(後改為調景嶺幼稚園園、調景嶺小學及調景嶺中學)、天主教鳴遠小學、天主教鳴遠中學、信義會中學(後改為慕德中學)、信義會幼稚園及信義會小學、路德會幼稚園及路德會小學、宣道會小學及宣道會中學、逸仙小學及逸仙中學、觀音小學、楊提摩太中正小學及德風小學。

 

1996年調景嶺拆遷後,居民大多接受安排入住將軍澳厚德邨,而學校方面,除調景嶺中學由港府撥地,即現在將軍澳林盛路一號,自資興建景嶺書院外,鳴遠中小學、慕德中學、信義會小學、路德會幼稚園等多所學校,皆由港府斥資在厚德邨內另建新型校舍,並轉為港府的資助學校,為該地區學子繼續提供教育之所。

 

(1).兒童學校

 

調景嶺第一所學校為兒童學校,是由港英政府社會局調景嶺辦公處主辦,於19509月份成立,分為小學部及初中部,小學部有初小4班、高小2班,初中部有初一1班、初二2班,全校有學童152人。校長談文煥女士,是一位熱心教育的青年,她將全副的精神都集中在學校事務上。兒童學校除校長外,還設有總務組和教務組,教師共28人,都是營中具有教育經驗的居民,由他們義務擔任教員,沒有任何的薪資和福利,認為教育下一代是他們的天職,所以學生家長們對他們都發出衷心的感謝。兒童學校的校址設於大坪,是當時營內唯一用水泥舖設的平地,環境良好,四週寬敞並建有當時區內唯一的籃球場。

 

- 待續 -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