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怡居
過去7年,我司每年平均捐出52%純利作慈善用途,款額動輒以百萬元計,可稱實 至名歸的社會企業。閣下光顧我司,是變相自己做善事!日後請多多光顧為感!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尖沙咀總行 : 2569 2192
太古城華山分行 : 2569 1339
沙田第一城專責組 : 2647 1838
沙田銀禧分行 : 2636 1380
太古城明宮分行 : 2560 3738
杏花邨專責組 : 2898 0007
   回應 : 0
奇、趣、妙、識
調景嶺滄桑五十年(22)
Sidddney Chen
資料提供者
2014年9月26日

三、紹榮鋼鐵廠與拆船廠

 

港英政府在1961年,正式宣佈將調景嶺改為「徙置平房區」的同時,也把調景嶺南面臨海名為沙灣的一幅海灣地段,售予紹榮鋼鐵廠,而居住於沙灣的數十戶受影響的居民,獲港英政府在同一地段的山頂上撥出土地,由紹榮鋼鐵廠全資另建新舍,並命名為大環新村,新蓋的房屋用料堅固,面積亦較原有舊屋寬闊,故此受影響之居民都樂意接受遷居的安排。

 

196210月,紹榮鋼鐵廠開始作業,該廠分為拆船及煉鋼兩部份;先向東南亞國家收購過時作廢的大輪船,再拖至調景嶺海灣進行分拆,把拆下之廢鐵加工製煉,造出其他建築鋼材。由於拆船及煉鋼都需要大量的工人,於是廠內近千名的工人中,就有一半以上是調景嶺的居民。營內難胞勤奮的工作表現,很受該廠管理階層器重。

 

拆船工業造成最大的污染災害,是輪船油艙殘留下的燃油,這些油污隨著船艙的解體而流入海中,隨海水漂流,污染了維多利亞港及附近許多海灣與海岸,因此紹榮鋼鐵廠的拆船業務,在1970年被港英政府立法勒令停業,煉鋼業務面臨廢鐵材料短缺而停工,該廠便馬上採取應變方法,轉向東南亞國家及大陸大量收購廢鐵,把原先的拆船廠全部改建為煉鋼廠,並使用電爐及連續鑄鋼機將廢鐵循環利用,還派遣廠長及工程師到台灣學習最新之煉鋼技術;加上七十年代開始,香港經濟開始蓬勃發展,政府大興建築,這些都需要大量之鋼鐵材料,大量的訂單,使該廠之鋼產供不應求,當時香港建築業所用之螺紋鐵絲網,全都由該廠供應,紹榮鋼鐵廠名噪一時,成為全港最大之煉鋼廠。隨著調景嶺之遷拆,和此區的發展規劃,紹榮鋼鐵廠亦遷至新界西的屯門,舊址現已發展改建為「維景灣畔」的豪華住宅。

 

八十年代香港經濟跟隨著世界大環境的好轉而突飛猛進,加上香港人努力和拼搏的特性,祇要肯做,都能找到一份入息不錯的工作。同時港英政府在公共事業的設施或政策上,都有很大的改善,社會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在教育方面,全港開使實施九年免費教育的政策,除了增建公立中、小學新校舍外,凡辦學成績優異的中、小學,都可申請成為政府津貼或補助的學校,即是在建築校舍、學費或學校一切的行政費用,都可獲得政府的全部或部份的經費資助,但在行政上則要受政府教育署的監管。因此,從八十年代開始,香港許多私立中、小學,都因學費高昂,在招生不足的情況下,紛紛關閉。營內的鳴遠中、小學和慕德中學,也隨著潮流而轉為政府津貼學校,唯有調景嶺中、小學因經費全部來自救總的資助,因此仍然保持一貫之校風,校務更不需受港府教育署之監管或干涉。

 

在八十年代以前,全港祇有香港大學和中文大學兩所大學之學歷為港府所承認,之後才陸續增設了理工學院、浸會大學、城市大學…等多間大專院校。八十年代可說是調景嶺的全盛時期,除了一些年老無依及殘疾的難胞,仍然接受救總的救濟外,人人皆有一份不錯的職業,有些更成為店舖的老闆。家庭的經濟富裕起來後,就更關注下一代的教育了,於是在八十年代便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就是有些生活仍然貧困的營外家長,將他們的子女送進調景嶺的學校繼續學業,反而是調景嶺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家長們,千方百計把子女送到營外的名校就讀,以便將來容易考取香港的大學學位。

 

- 待續 -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